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统计在任何一个行业的作用与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统计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企业科技工作的发展;宣传大好形势,揭露企业矛盾;支持现代企业信息预测、制度决策、各种数据的分析与控制等等,不一而足。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无论是从宏观方面而言的国家,还是从微观方面的个人,都需要相关数据进行决策。而统计数据是使用者所需要信息的主体构成部分,统计的基础工作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基础数据只有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才能为决策者使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统计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统计实践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措施,以促进统计分结果的可靠性及完整性,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企业服务。
但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弊端,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订应对办法,统计职业人员和各级管理层,都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统计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若干表现
1、统计人员及相关领导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统计人员及相关领导认识不足是统计数据质量较低的基本原因之一。由于统计是对事后工作的反映,人们认为统计并不会对社会价值创造带来明显的贡献,这就造成人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促使统计的数据信息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统计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领导对统计部门不够重视,致使统计人员工作心理不平衡,对统计工作并不上心,工作积极性也较低。这就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统计工作基础数据的质量。
2、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降低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统计调查是获得统计分析基础资料的过程,统计设计是统计调查的基础工作,统计设计需要确定相关的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的确定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若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则不能制定合理的统计指标,这样可能会导致取得的数据缺乏完整性,统计结果也不能为决策者所使用。
3、利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降低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能够有效地反映领导者过去的经营业绩,领导者由于利益驱动,为了追求政治业绩,可能会从数据上下手,让统计人员作假,恶意窜改数据。比如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改变企业的收入或者主营业务成本,减少企业的应税收入,降低企业应交税费,这样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统计数据。
4、使用的统计内容及方法不合理,降低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在统计方面,我国缺乏完善统一的指标范围体系,不同企业、不同政府部门在进行统计时所使用的统计指标口径存在差异,核算范围存在区别,致使不同企业及政府部门统计的同一指标得出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致使信息使用者使用数据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造成无法对统计数据进行统一控制,也不能有效的控制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切实实行统计工作优质高效原则
为了实现统计工作的优质高效,必须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
1、加强统计人员及领导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想保证统计工作健康开展,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必须加强对相关领导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其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2、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现象。法制建设能够促进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关于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善,使得统计工作无法可依,使得统计工作具有较大的操纵空间,易被相关工作人员操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阻碍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领导增加处罚力度,将法律法规建设同法院的强制执行相结合,增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3、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内容及方法体系。要想提高统计分析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首先应当加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改革统计管理体制,保证统计人员能够独立的进行统计工作,不受相关领导的控制。
4、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降低统计工作难度。应当提高统计部门的地位,加大统计经费的投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应当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资料共享平台,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战线应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深刻认识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和投资数据对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情况、科学决策、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地揭示社会发展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扎实的信息支撑,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对现行统计制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梁权.浅谈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J].世界统计论坛,2009.6.
[2]秦巍鹏.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特征[J].中国统计研究,2010.5.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无论是从宏观方面而言的国家,还是从微观方面的个人,都需要相关数据进行决策。而统计数据是使用者所需要信息的主体构成部分,统计的基础工作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基础数据只有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才能为决策者使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统计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统计实践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措施,以促进统计分结果的可靠性及完整性,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企业服务。
但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弊端,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订应对办法,统计职业人员和各级管理层,都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统计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若干表现
1、统计人员及相关领导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统计人员及相关领导认识不足是统计数据质量较低的基本原因之一。由于统计是对事后工作的反映,人们认为统计并不会对社会价值创造带来明显的贡献,这就造成人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促使统计的数据信息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统计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领导对统计部门不够重视,致使统计人员工作心理不平衡,对统计工作并不上心,工作积极性也较低。这就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统计工作基础数据的质量。
2、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降低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统计调查是获得统计分析基础资料的过程,统计设计是统计调查的基础工作,统计设计需要确定相关的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的确定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若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则不能制定合理的统计指标,这样可能会导致取得的数据缺乏完整性,统计结果也不能为决策者所使用。
3、利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降低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能够有效地反映领导者过去的经营业绩,领导者由于利益驱动,为了追求政治业绩,可能会从数据上下手,让统计人员作假,恶意窜改数据。比如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改变企业的收入或者主营业务成本,减少企业的应税收入,降低企业应交税费,这样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统计数据。
4、使用的统计内容及方法不合理,降低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在统计方面,我国缺乏完善统一的指标范围体系,不同企业、不同政府部门在进行统计时所使用的统计指标口径存在差异,核算范围存在区别,致使不同企业及政府部门统计的同一指标得出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致使信息使用者使用数据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造成无法对统计数据进行统一控制,也不能有效的控制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切实实行统计工作优质高效原则
为了实现统计工作的优质高效,必须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
1、加强统计人员及领导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想保证统计工作健康开展,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必须加强对相关领导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其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2、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现象。法制建设能够促进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关于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善,使得统计工作无法可依,使得统计工作具有较大的操纵空间,易被相关工作人员操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阻碍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领导增加处罚力度,将法律法规建设同法院的强制执行相结合,增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3、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内容及方法体系。要想提高统计分析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首先应当加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改革统计管理体制,保证统计人员能够独立的进行统计工作,不受相关领导的控制。
4、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降低统计工作难度。应当提高统计部门的地位,加大统计经费的投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应当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资料共享平台,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战线应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深刻认识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和投资数据对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情况、科学决策、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地揭示社会发展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扎实的信息支撑,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对现行统计制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梁权.浅谈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J].世界统计论坛,2009.6.
[2]秦巍鹏.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特征[J].中国统计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