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专机坠毁:是“阴谋”,还是操作失误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飞机的安全性极高,一般情况下,民航客机由于机械故障发生空难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国家元首的专机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一旦重要政治人物遭遇空难,“阴谋论”往往会立刻甚嚣尘上。对于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遭遇空难这一事件,究竟是“阴谋”还是其他原因?唯有事故调查能解开这一切。
  又一个悲剧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一架图-154飞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州北部的一个军用机场降落时失事,机上96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总统、总统夫人以及众多波兰政府高官。由于坠机地点离当年的“卡廷惨案”发生地不远,该事件超越了一般民航事故的范畴。事件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航空安全,还事关国家荣耀,甚至关系到有关国家的政治走向。
  当天,这架图-154飞机搭载波兰社会各阶层精英代表,从华沙飞往斯摩棱斯克。他们准备去参加一个沉重的纪念活动——波兰历史上的悲剧“卡廷惨案”,一场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对波兰军人和知识分子的大屠杀。
  1940年,2.2万名波兰军人和知识分子在卡廷森林被集体枪决。相关文件证实,是当时的苏联政府下令处决所有抵抗政权的“反对者”。二战后几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苏联政府一直否认对“卡廷惨案”负有责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逐渐改变了态度。“卡廷惨案”对波兰人民来说是惨痛的,没有人比卡钦斯基总统更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卡钦斯基是上世纪80年代波兰团结工会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他非常注重波兰的国家传统,想亲自到场悼念大屠杀中的死难者,使波俄两国的和解迈出实质性一步。为此,波兰政府组织了规格颇高的代表团,其中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等政要。
  专机的机组成员是波兰军方“特别航空团”的精英,经验丰富。起初,飞行很顺利,即将抵达目的地时,飞机开始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下降。专机是一架俄制图-154客机,由于是老式客机,降落的时候机组成员的工作量开始增加。
  众所周知,英语是民航界的通用语言。然而,专机将要降落的是一个军用机场,民航客机很少在这里降落,这里的空管人员只说俄语。对于来自波兰的客人而言,这是离卡廷纪念馆最近且适合专机降落的机场。
  专机机长阿卡尔迪乌什·普罗塔休克(下称“阿卡机长”)是机组成员中唯一会讲俄语的人。在这次飞行中,他既当“爹”又当“妈”,忙得不亦乐乎。阿卡机长和塔台通话后得知,斯摩棱斯克机场有浓雾,能见度相当低,只有400米,不适合降落。此外,机场没有盲降设备,飞机需要先下降到100米左右高度,找准跑道位置,才能进行手动降落。
  为了不耽误贵宾的行程,阿卡机长最终决定降落。他先把飞机降低,以便更清楚地观察跑道的情况。此时,大雾更浓了。就在机组人员努力寻找跑道的时候,驾驶舱里突然响起警报,地形显示和警告系统提示:“前方地形危险,拉起飞机!”20秒后,警报再次响起,阿卡机长决定复飞,想方设法让飞机爬升,但为时已晚,倾刻间,飞机坠落在斯摩棱斯克机场附近的树林里。
  70年前,这里发生了“卡廷惨案”。如今,在原本应该悼念遇难者的日子,又发生了另一场悲剧。
  艰难的调查
  当时,在卡廷纪念馆,有几百人在等待波兰代表团的到来。不过,他们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听到坠机的消息,经过了短暂震惊和沉默后,在场的波兰人相拥而泣。
  空难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一地,起落架翻转着指向天空,树林里飘散着浓烟。坠机后不久,俄方军人和搜救队伍就赶到了现场,希望能找到幸存者,但机上96人无一生还。这场灾难在如此敏感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不禁让人产生诸多疑问。
  空难的消息震惊了国际社会,在波兰更是掀起惊天狂潮。在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后,空难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阴谋论”不胫而走。由于波兰和前苏联复杂的历史关系,一些波兰人相信,这是一起敌对力量发动的有预谋针对波兰总统的刺杀行动。这么多政府高官死于空难,足以导致波兰政府在短期陷入瘫痪。
  为了尽快找出空难发生的原因,俄罗斯迅速组织调查人员赶赴现场,波兰方面也派出了自己的调查员,双方联手进行调查。一开始,调查人员小心翼翼地寻找“暗杀行动”的证据,比如爆炸物之类的东西。经过反复搜寻,调查人员在现场并未发现爆炸物的痕迹,也没有证据证明飞机是被导弹击落的。经过缜密分析后,双方人员一致认为,这只是一起意外事故,不涉及其他政治因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呢?为了还原坠机过程,调查人员将重点放在了座舱录音器上。经过分析,调查人员发现一个问题——阿卡机长是驾驶舱内唯一用俄语和空管人员进行对话的人,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一工作应该由导航员承担,机长只需专心驾驶飞机。阿卡机长同时承担这两项重要工作,给飞行安全带来了隐患。
  然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座舱录音器里后来传出了波兰政府礼宾司司长马里乌兹·卡扎那的声音,在阿卡机长犹豫是否因为天气原因放弃降落的时候,卡扎那的出现大大影响了阿卡机长的决策。卡扎那觉得,如果这次降落不了,将会影响接下来的纪念活动。实际上,安全规章明确规定:飞机在某个关键高度以下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驾驶舱。从这个角度来说,卡扎那无疑是一个掌权的规则破坏者。飞行员显然受到了上层领导的压力,才会采取冒险降落的行动。
  此外,还有一些异常情况令人不解。在飞机下降过程中,飞行员听到地形显示和警告系统的第一次告警后,却没有及时作出反应。调查人员对比了飞机的实际飞行路径和导航员报出的高度。在导航员报出20米的高度时,就传出了飞机刮到第一棵树的声音,而这棵树的实际高度仅为11米,中间的差值去哪儿了?是不是飞机的高度计出了问题,促使导航员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一般而言,现代喷气式客机都安装了两种高度计——气压高度计和无线电高度计。气压高度计是利用大气压力的变化来确定海平面的高度,高度越低,气压越高。无线电高度计则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量飞机和地面之间的距离。飞机上之所以要安装两种高度计,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其中一种高度计发生故障后,另一种还能使用。两种高度计同时发生故障,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此外,为了保证飞行安全,现代飞机上大多安装了近地警报系统。当飞机高度过低时,该系统会发出告警。这套系统预先输入了大部分机场的相关数据,协助飞行员作出正确判断。不幸的是,由于斯摩棱斯克机场是一个军用机场,很少有民航客机在此降落,该机场的有关数据不在专机近地警报系统的数据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飞行员很可能认为近地警报系统的判断不一定准确,从而产生麻痹思想。
  为了解释机组人员对飞机近地警报系统告警的漠视,波兰的调查人员询问了“特别航空团”的其他飞行员,他们得知军方飞行员有些不同寻常的做法。例如,军机飞行员常常要进行一些特殊飞行(如超低空飞行),为避免近地警报系统“打扰”,常常会重新设定高度计,这样会造成系统误认为飞机在更高的高度飞行,导致告警延迟或者根本不告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卡机长在听到第一次告警后,没有立即作出正确反应。20秒后,一切都来不及了……
  但即便如此,也解释不了导航员为何在下降的时候会报出错误的高度数值。这样一个低级错误,直接影响了机长的判断和决策。
  当时,由于缺乏斯摩棱斯克机场的相关数据,飞行机组使用的是第二种高度计——无线电高度计。一般情况下,这也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但要命的是,斯摩棱斯克机场周围的地面并不平整,飞机要飞过一个山谷才能到达跑道,而飞行员和导航员对此一无所知。
  因此,当无线电高度计显示读数为100米时,这架飞机与地面的距离并没有100米,而是距离山谷底部100米。浓雾中,飞行员看不清地面的具体情况,飞机飞越山谷后,距离树冠只有几米的高度。在最初进场的时候,对地形并不了解的导航员选择无线电高度计是一大败笔,这直接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两国的调查人员都把矛头指向了飞行员的错误决策,但波兰的调查人员也指责了斯摩棱斯克机场糟糕的硬件设施。调查报告发布后,“阴谋论”也随着真相大白于天下而慢慢退散。这次空难的发生也给世人一个深刻的教训:机组人员在作决策的时候,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竞争教育及资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容易受人、事、物的影响,学校训导工作应首当其冲彰显其功能。如何进行有效的训导工作研究,还需要不断的思考和进行
得益于二战带来的航空技术大发展,使得制造可以洲际飞行的远程飞机成为可能,也造就了战后前10年的螺旋桨时代的最后辉煌。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星座”螺旋桨系列飞机成为这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四引擎飞机。  赫鲁晓夫郁闷极了  1955年7月18日至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由美、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讨论德国和欧洲安全、裁军以及发展东西方关系等问题。  7月17日,四大
期刊
教师是直接影响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职教师的培训做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