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温度下典型身管用钢磨损性能研究

来源 :工程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摩擦磨损、高温硬度及相应的分析试验研究了典型身管用钢32Cr2Mo VA、30Si Mn2Mo VA在室温、200、400以及600℃下的摩擦磨损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在各个温度区间内的区别不大,主要受摩擦氧化物产生与否影响.32Cr2Mo VA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提高先降低再提高之后又下降,30Si Mn2Mo VA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600℃达到最高.温度、身管钢在高温下的硬度和磨盘材料与滑动销的高温硬度差(Hd-Hp)共同影响磨损表面氧化物层的最终形态.室温至200℃时,身管钢磨损行为主要受表面氧化物层的影响.室温下两种身管钢磨损机理均为黏着磨损及磨粒磨损,200℃时均为氧化轻微磨损.环境温度达到400℃以上时,身管钢以及磨盘材料的基体硬度开始影响磨损行为.400℃时两种身管钢磨损机理均为氧化严重磨损.600℃时,32Cr2Mo VA的Hd-Hp减小,磨损表面出现了厚度很大、致密的氧化物层,磨损机理为氧化轻微磨损;而30Si Mn2Mo VA的Hd-Hp显著增大,试样发生了明显的塑性挤出,为塑性挤出磨损.
其他文献
雷达诞生以前,各国在战争中只能依靠人工对舰船、飞机等目标进行搜索,但目视距离毕竟有限,并且也受到天气条件的极大限制,于是利用声响来确认目标的各种造型怪异的“顺风耳”就应运而生。虽然由于技术的局限,这些设备的探测范围并不远,但鉴于能够进行超视距攻击的导弹当时还没有出世,而飞机空袭必须抵近目标上空,因此它们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