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投入到语言的海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语言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应有强烈的语言意识,关注语言、亲近语言、聚焦语言,并从语言性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本课从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转换三个方面设计第二课时,试图描绘一个“语言型”的课堂教学轨迹。
  
  [教学目标]
  
  1、语言的理解。听写“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姓名,巩固生字“涛、陈、丹、艺”,通过讲解,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姓氏文化,体会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语言的积累。通过“( )的( )”的词组填空练习,学习与运用词语,积累规范的语言现象。
  3、语言的转换。把课文句子改写为儿童诗,初步感受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和美妙。
  (点评:目标中有语言。教学目标紧扣语言,并从语言的理解、积累、转换三个方面作了具体明确地描述。这样,教学目标因“语言”设置,因“语言”而教,为“语言”而学。在“语言”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上确立了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准。方向明,易操作,可检测。)
  
  [教学过程]
  
  一、荐诗导入
  师:老师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是什么呢?(掏出实物:毛毛虫书),是一本书,里面藏着两首小诗。想不想打开念一念?咱们念其中的一首吧。题目是《谁见过风》,这是英国的克里斯蒂娜阿姨特意写给小朋友们的。(另一首是叶圣陶的《风》)
  1、指名逐句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2、教师领读一遍,感受儿童诗的味道。
  谁见过风
  (英国)克里斯蒂娜
  谁也没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叶沙沙作响,
  那是风在吹拂。
  谁也没见过风,
  无论是你,无论是我。
  当树向你频频点头,
  那是风在吹过。
  (点评:课始有语言。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结合课文内容,以“毛毛虫书”的形式推荐儿童诗的朗读与感知,课始直接进入语言学习。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语言熏陶,同时为后面学生的句子改写进行了语言形式的铺垫,埋下伏笔。)
  
  二、词语听写
  师:风,谁也没见过,可是咱们学过的课文里说有三个小朋友还画风呢。还记得画风的那三个小朋友吗?请拿起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他们的姓名。有两个字:赵、宋(教师板书)不会写的小朋友请看黑板,顶多只看一眼哦。
  (生写:赵小艺、陈丹、宋涛)
  1、反馈、评价。
  2、渗透姓氏知识。
  师:小朋友们,姓名由姓和名组成,如赵小艺(姓赵名小艺),你呢?
  师:姓的起源很渊远,姓有单姓和复姓,复姓如:我们的申屠校长:姓很丰富,古时候杭州有一位书生曾编写了一本《百家姓》,书里搜集了五百多个姓呢。名呢?有两个字、三个字、还有四个字的。你的姓名不但能叫得响亮、好听,还寄予了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呢。
  3、第三人称:他、她与他们。
  师:(点击课件,出示图)再看这三个姓名,我们猜猜他可能就是宋涛了,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是男同学。
  师:(板书:他)那么,她就是陈丹或赵小艺了。
  生:女同学就用“她”。(板书:她)
  师:他们在一起画风。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一起用“他们”。(板书:他们)
  (点评:在“姓名”理解中有语言和文化。听写是掌握字、词、句的有效训练手段,是常用的课堂练习环节。听写词语环节不能单一进行,而应整合姓名的理解、姓氏文化的渗透、第三人称有关知识的了解于一体,这样,使语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语言的厚度。)
  
  三、词语填空
  师:他们在一起画了……(出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
  1、认读: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还可以把什么放在前面,怎么样放在后面,什么怎么样,比如:小树……
  2、师:他们又画了……
  出示填写( )的旗子( )的风车
  3、师:他们还可能画了……
  出示填写:( )的( )
  4、反馈、交流。指名读词组、同桌互读评议。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不同的风来;积累的词语也很丰富,使风变得这么生动,这么美妙啊。
  (点评:在填空练习中积累规范性语言。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文中“( )的( )”这一语言现象,由课内到课外,有层次地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积累词语,并尝试着运用,体会语言的规范性。)
  
  四、句子改写
  师小朋友们,咱们知道,风,看不见也摸不着,赵小艺他们却动脑筋把风给画出来了。那么他们是怎样画出风来的?
  1、自由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
  2、出示句子: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指名朗读)
  3、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出示赵小艺想了想,画了_________。(指名说)
  师:宋涛可高兴了,说……
  出示句子: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指名读)
  4、师:谁来这样说一说宋涛说的话?
  出示:是风,是风_________。
  师:谁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提示:赵小艺想了想,画了_________,是风,是风_________。)
  5、出示改后的句子,读读比比。
  赵小艺想了想,画了在空中飘动的旗子,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飘起来”还可以怎么说,说得更有味道?)
  引导说:是风,是风把旗子吹得飘呀飘。(是风把旗子吹得好像在向我们招手)
  师:课文中的句子和改后的句子有什么变化?
  6、照着样子把文中写陈丹画风的句子改一改。
  出示:陈丹想了想,_________。(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也来像宋涛小朋友一样夸夸陈丹画的风吧。是风,是风把_________。(小树吹得弯弯的)(是风把小树吹得笑弯了腰)
  7、独立改写: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句子。
  师:自己再读读甸子,独自把宋涛画风的句子改一改。
  出示:宋涛想了想,_________,(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是风,是风把_________。(雨丝吹斜了、雨丝吹得斜斜的)
  8、交流、评改。
  (点评:在改写交流中转换语言。语言形式的转换,既能反映语文学习的灵活性,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可谓“一箭双雕”。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性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训练,具有重要教学意义。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设计精到,过程精密,结果精彩。)
  
  五、诗句诵读
  师:现在,我们把改写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听,读得有味道。
  1、引读:师读——赵小艺想了想
  生读——画了……是风,……
  2、对比体会。
其他文献
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与杭州绿城育华小学联合筹建的全国第一家小学语文博物馆于2013年9月18日上午在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开馆了。博物馆上下二层,占地800多平方米,精致典雅,气势不凡。首任馆长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小语专家汪潮教授。  小学语文博物馆的成立是小语界的一件幸事、好事、大事,可以说是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汪潮教授在开幕仪式
摘要: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北京市各中小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亿人上冰雪”,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近年来大兴区榆垡镇第一中心小学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社会影响力。本文结合学校实际,简述学校冰雪开展现状,将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冰雪运动;普及基础;成功经验;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
关键词:三二二;备课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现阶段较多的体育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边看教参边写教案,导致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或教案集,缺少自己的想法,缺乏原创性。针对上述情况,我校体育组要求组内每位教师实行“三二二”备课模式。“三二二”备课模式是初次备课一初次磨课一反思与改进一二次备课一二次磨课一反思与完善一三次备课的“七步骤”备课过程,教师不断通过备、磨、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肩肘倒
语文教学的效率,一直被学界用“少、慢、差、费”四字概括。即使将语文与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比较,其效率的低下也是不容否认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语文是学习什么的?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课文。教师在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在“课文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游移不定。  从当前的现状看,教师往往侧重前者,而轻后者。
《七律·长征》是伟人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体现革命乐观主义的诗歌。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词不多,尤其像这样具有深刻含义的七言律诗更少。课前,我细细揣摩了文本,认为教这样的诗歌,把握住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更能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诗,而不仅仅停留在单纯机械地记忆背诵诗歌。对本诗进行一定解读后,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正确“逶迤、磅礴、岷山”三个词语,能初步了解
《教学月刊》着力于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每年必订,每期必读。最近拜读贵刊小学版语文2013年第5期,其中有一篇是余冠瑾老师的《用足用活教材资源》,读后受益匪浅,低段的老师能这样用心研究文本教学的确难能可贵,但对文中两个短语的解释及相关说明有几点看法,下面提出来浅析,与余老师商榷。有不对的地方,敬请一线教师、专家指正。  余老师说:“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都是并列式短语,而莺歌、燕舞是属于偏正
近年来,我似乎对教育类的书籍产生了一种审美厌倦——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的各类教育著作着实让人应接不暇,颇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然而,在翻看了郑锦杭老师所写的《始终》一书的目录和楔子后,我却突然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动,产生了静下心来细细读一读的念头。一气读完,一种温暖和清新弥润在我心头。因为,这本书不仅凝结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思考,更蕴含着一位教育人的心灵参悟。  郑老师通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一堂发人深省的数学课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2.活动1──记忆游戏  ①活动要求。  A.描述物体位置时,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  B.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描述出物体的位置?  ②游戏活动汇报。  桌子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说说你是怎样描述的?  ③活动小结。  3.活动2──“我在哪儿”  ①学以致用。用所学方法描述学
三上年级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一位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的学生在课后悄悄地对我说:“张老师,其实没有天。天是无边无际的宇宙。‘盘古开天地’是假的。”我一时语塞。原本可以这样向他解释:“因古人的知识水平低下,无法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所以只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都当做神的作用来解释。”但是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这番话是他想听到的吗?孩子对课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角
《巨人的花园》是根据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的。英国《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认为《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对照《巨人的花园》和《自私的巨人》,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发展的走向,改动是很大的。当然,原著的内涵更丰富,更广博深邃。以巴金先生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