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确定了“以人生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总体思路,力求用人生规划教育这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有效整合。
  
  以职业调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
  我们确定的人生规划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使个人特质具体化。第二,认识职业与社会发展,提升职业信息和生活计划的能力。第三,认识职业与个人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关系。第四,选择并确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特质与职业偏好的一致性。第五,制订规划并付诸实施,发展自我概念,发展决策能力。
  我们把职业调查作为人生规划教育的切入点。具体做法是:
  1. 明确职业调查的目标。学生通过职业调查,了解社会三大产业和社会分工,了解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选择两项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相关职业对从业者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并找到自己和这种要求之间的差距。
  2. 设计和开发工具。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职业调查表”。如高一年级设计了《认识三大产业和社会分工》、《职业对人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领袖型人才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三种职业调查表,在全学年职业调查中使用。
  3. 对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意图是让大家明白,职业调查是学生参与人生规划教育的一项学习任务,是一门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特征的课程,全体教师要共同承担指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任务。
  4. 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根据总体计划,学生每周完成一项职业调查任务,填写职业调查表,导师分别批阅学生的调查记录,并个别交谈,提出指导意见。年级全体教师都承担导师任务,每位导师负责指导10~12名学生。
  5. 成果的呈现和调查反馈。学生每完成一项职业调查任务后都要进行小组交流,通过演讲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交流思想,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做出调整。年级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三次全年级汇报交流。
  
  结合特色高中校建设,丰富学生自主发展的内涵
  围绕国家级特色高中试验项目学校建设,我校高中阶段教育建构科学、人文、经济、艺术等四大“特色学院”,开发一系列和学生人生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特色课程,通过全方位教育实现培养学生领导力的目标。
  “学院课程”的核心是培养“领导力”,主要包括自我领导和团队领导两方面。自我领导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批评、自我学习、自律自制;团队领导不是专指培养“领导者”或“领袖”的特质、行为及方法,而是发现和培养普通人具有的、对个人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一种能力。
  学校编制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每名高中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各自都选择了一个特色学院的课程,每周可参加6个课时的学习。学院课程更着重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对社会的责任心,有创业的意识和初步的能力。
  
  整体构建校本课程,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保障机制
  我校坚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整体性构建人生规划教育的课程模式,使之结构化、科学化,建立一套稳定的机制。
  第一阶段:基于对人生规划初步认识的探索阶段。我们将人生规划教育划分成四大系统,即目标系统、规划系统、实施系统和评价系统,主要依靠导师制和综合素质评价两大措施,保证了人生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始。
  第二阶段:2009年,我校编制了《高中各阶段人生规划教育实施要点》,明确了高中阶段六个学期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主要载体、主要内容、具体目标和评价要点;并制定了人生规划教育的标准,来衡量人生规划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阶段:整体构建课程阶段。结合高中特色学校的建设,目前正在将课程资源和具体的活动设计进行整合,按照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的框架编制“高中人生规划教育课程标准”。
  维持自我动机的最佳方式,就是将长期目标同一系列可以达到的子目标结合起来。这是我校“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化”的基本思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固化人生规划教育的课程模式,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课程标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幸福未来奠基。
其他文献
编辑提示:这是一本由学生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给予了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建设者。他们用一双发现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积极探究实践,锻炼了多种能力。  2009年开始,我校坚持每个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各科教师拓展、延伸到了很多《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指南》中没有的地方,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
很多人知道,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外语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教育成果突出、走向国际化办学的完全中学。很多人知道,从一所基础薄弱校到市级普通高中示范校,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还构建起了以“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为主导的学校核心文化,以“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为重点的人文文化。今天,本刊记者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将围绕着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内涵,形成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探索形成科学发展模式,为构建更加和谐、持续发展的首都基础教育而努力。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首都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基础
114所中小学、44所幼儿园,30余所百年老校……这些都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街区,在棋盘般密布的古老胡同中,时时能传出孩子们上课时朗朗的读书声,处处都能看到孩子们上下学时欢乐的笑脸。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和区域相对狭小的空间,东城教育的再发展受到了地域的限制难以扩大规模,如何在其中寻求突破,最终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教育首善区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一生幸福服务是学校的重要使命。秉承这一理念,我校于2004年提出了建设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      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精品学校      这个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对当今某种教育现象的思考。   如今,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此导致了“择校热”高温不退。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学校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优质学校纷纷扩充规模,扩大招生。这种现象引起
6月18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的“北京2014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现代教育治理与教育督导改革”为主题,围绕当前各省市在教育治理与教育督导改革领域内的重点、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研讨。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教育部督
遇见这本书,恰好是在我一次失意后需要反思的时期。第一次很认真地写下感受,其实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没有好的文笔,只有从“心”而发的领悟。    愿常存“童心”  曾经很认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但是爱又从哪里来?在漫长单调的教师职业中如何能长久保持爱心?李镇西老师的书给出的答案就是常存“童心”。李老师认为“爱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现。某种意义上,教育工作者的童心比爱心更重要。因为童心是人性的自
“现在的年轻人啊……”这是我当老师之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调侃。现在的这帮孩子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对小孩子的设想,他们十三四岁时所接收的各种信息绝不少于我们活了20年后所接收到的……等他们到了二十多岁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好也罢坏也罢,只是想说明现在的孩子真的和我们那时不同了。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每周的教研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一个学期中几次专家的讲座也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凌波仙子(鲁 燕 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教师)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uyan28    凌波仙子自述:  我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天都和一群充满活力、阳光可爱的孩子打交道,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每天都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和李白对饮,伴杜甫望岳……尽情享受文学的盛宴。教书育人,我每时
“办阳光幼儿园,享健康快乐童年”是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作为北京市示范园、石景山区窗口园,坚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勇敢自信、兴趣多样、主动发展的阳光儿童”是我们努力实现的育人目标。在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和石景山区构建高端教育体系的推动下,幼儿园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以愉悦的生活、科学的饮食为基础”的健康特色办园文化;逐渐达成了“促进幼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