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中的受众角色变迁

来源 :科技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理论中受众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与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新媒介联结发展,实现精准传播的同时,也促使受众角色不断发生着改变。受众从以往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与生产者,从操作层面与意识层面都真正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角色变迁,呈现出主体化、个性化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角色变迁的影响下,增强传播媒介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如舆情管理难度加大,群体极化问题显现等问题。
其他文献
文章以通信光缆线路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其常见维护问题,经总结分析发现,其维护存在故障识别管控不足、日常维护与技术维护不到位、光缆项目工程资料缺乏等常见问题。为避免维护问题影响通信光缆电路的稳定运行,应从构建故障库、健全维护体系、完善工程资料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以此保障维护质量,为通信光缆线路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冷战结束后,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加速构建。该战略的发展,从冷战后到世界开启大变局(1991—2017年前后),在单极体系即美国霸权下,经历了经济中心、政经合流、政略优先等不同导向和路径的三个演进阶段,并在范畴、内容、路径、取向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架构和走向的三个主要宏观因素为日美同盟状态、中国崛起进程和日本身份认同。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操作化,可以发现,在典型单极体系下,直接影
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主要指标。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然不高。近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的情况虽然得到初步遏制,但反映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依然令人担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主要探讨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有效路径,即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政策路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评价改革路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课堂教学路径、学生体
<正>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它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内修外展,双管齐下,方能取得理想效果。一、内修所谓内修就是在内要做好修则、修德、修学。1.修则修则主要指制定班级的各种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班规班训等对全体成员能起到约束、鼓励、引领的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纲。
期刊
艺术概论课程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指导学生日后进行艺术创作的核心理论课程。然而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艺术概论课程逐渐暴露出与艺术创作关联性不强、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文章试图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各类游戏层出不穷,游戏产业以肉眼可见的速率向前发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游戏的偏见越来越小,硬件的不断提升......都是游戏行业飞速进步的助推剂。随着电竞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加入了亚运会,游戏也在逐渐摆脱不好的印象,再加上这几年智能手机不断地更新迭代,打破了只能在电脑前游戏的局限,游戏也就显得越发的普遍。作为游戏中的一大类,角色扮演类游戏(Role-playing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时空坐标、创建时空情境和巧妙设问、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利用历史地图、再现空间情境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梳理历史知识的基本脉络,启发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事件的变化和发展,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对诗歌传统的一次超越性变革,一改之前形象明确、含义唯一的线性叙述风格,在主题上表现多义性,在艺术上呈现朦胧美。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诗人和"白洋淀诗群"的创作。其中"白洋淀诗歌"可以看作是朦胧诗的储备阶段。朦胧诗的部分代表人物,如北岛、江河,就与"白洋淀诗群"有过频繁往来。舒婷、海子等人虽未与"白洋淀诗群"有直接交往,但在诗歌创作上也表现出一
人防建设是我国国防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城市现状人防专业队工程建设数量不足、布局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分析了最大覆盖模型在布局问题上的不足,进而引入广义最大覆盖模型(GMCLP),探讨改进了人防专业队的布局方法。GMCLP模型解决了最大覆盖模型(MCLP)中覆盖度是二元值假设的缺陷,不仅实现了设施点在不同覆盖度下对所有需求点的覆盖,还减少了设施点的数量。用GMCLP模型对实例进行抢险抢修专业队进
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磷霉素作为传统药物之一,具有能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并呈现协同杀菌作用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以及联合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磷霉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导致其耐药率逐年增加,限制了磷霉素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目前,磷霉素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磷霉素靶酶突变及过表达、磷霉素摄取减少、磷霉素修饰酶表达、外排泵机制和磷霉素异质性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