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测定在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初次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33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被动凝集法在2周后再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比较2次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及抗体高滴度患儿滴度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在血清抗体滴度≤1∶80的157例阳性患儿中,有16例患儿间隔2周后的血清抗体滴度比初次检测时升高(或下降)了4倍或4倍以上,未升高或下降4倍及以上的患儿有141例;而在血清抗体滴度≥1∶160的177例阳性患儿中,有166例患儿间隔2周后的血清抗体滴度比初次检测时升高(或下降)了4倍或4倍以上,未升高(或下降)4倍及以上的患儿仅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发热时间随抗体滴度升高而增加,滴度≥1∶160的患儿出现肺啰音的概率(41.59%)显著高于滴度≤1∶80的患儿(14.60%),滴度≥1∶1280的高滴度患儿中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概率(28.57%)显著高于滴度≤1∶640的患儿(4.90%);滴度≥1∶640的患儿出现非肺部症状的概率(44.84%)显著高于滴度≤1∶320的患儿(11.19%),表明肺炎的发生率随滴度的增加而升高,高滴度患儿的并发症发病率也更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有助于诊断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高滴度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新近感染的参考临界值,抗体滴度越大,新近感染的可能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