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测定在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测定在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初次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33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被动凝集法在2周后再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比较2次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及抗体高滴度患儿滴度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在血清抗体滴度≤1∶80的157例阳性患儿中,有16例患儿间隔2周后的血清抗体滴度比初次检测时升高(或下降)了4倍或4倍以上,未升高或下降4倍及以上的患儿有141例;而在血清抗体滴度≥1∶160的177例阳性患儿中,有166例患儿间隔2周后的血清抗体滴度比初次检测时升高(或下降)了4倍或4倍以上,未升高(或下降)4倍及以上的患儿仅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发热时间随抗体滴度升高而增加,滴度≥1∶160的患儿出现肺啰音的概率(41.59%)显著高于滴度≤1∶80的患儿(14.60%),滴度≥1∶1280的高滴度患儿中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概率(28.57%)显著高于滴度≤1∶640的患儿(4.90%);滴度≥1∶640的患儿出现非肺部症状的概率(44.84%)显著高于滴度≤1∶320的患儿(11.19%),表明肺炎的发生率随滴度的增加而升高,高滴度患儿的并发症发病率也更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有助于诊断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高滴度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新近感染的参考临界值,抗体滴度越大,新近感染的可能性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综合喂养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及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喂养干预,包括改良Y型胃管、俯卧位重力管饲喂养方式、口腔运动干预、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开展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喂养进程的变化,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
目的比较轻断食与低能量均衡饮食对减重效果及代谢的影响,探讨更适合中国人的减重方法。方法选取超重、肥胖患者60例,每组30例,一组进行低能量减重,一组进行轻断食减重。观察两组减重8周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改变、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