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跟踪仪·
杂货店的小书迷
阿西莫夫是出生在俄罗斯的犹太人,3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5岁时,他在父亲的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能教5岁的妹妹拼写念书。
阿西莫夫的父亲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兼卖报纸、汽水和日用品,营业时间通常是从早晨6点到凌晨1点。阿西莫夫利用课余时间站柜台,发报纸,为固定客户传递电话信息,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空闲时,阿西莫夫喜欢阅读那些用来出售的报纸。爸爸担心他弄乱了新报纸而卖不出去。结果,他练成了一项本领,阅读报纸后,不留下任何痕迹。
后来,他们杂货店里代销《惊奇》和《科学奇异故事》杂志。这些杂志发表科幻故事。几乎每一期新杂志,他都从头到尾读过而不留一点折痕。这些杂志为他打开了一扇新奇之门,他对科学知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求。
店里的报刊不能满足他的阅读需求,他到图书馆办了借书证,阅读更多的书。他对各种各样的机器充满好奇。邻居买了新机器,他总要去看个仔细。有人修理机械,他也会凑上去看好一阵。
上初中后,阿西莫夫根据读过的一部小说,编写了一个长长的故事,满怀信心地在班上宣读。同学听了哄堂大笑。写作老师也评价说:“狗屁不通。”阿西莫夫很伤心,他阅读更多的图书,认真练习写作。18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故事。
阿西莫夫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基地”系列小说,展示庞大的银河帝国的兴衰史。
阿西莫夫把机器人看做人类征服自然的得力助手和忠实朋友。他在《我,机器人》这部小说中提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这个定律为许多科学家所认同,成为机器人世界的法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用全新的观念,积极地改变人们对未来和科学的态度。
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在这个科技的世纪,我们需要一位在科学和公众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阅读地图:美国
奇妙的航程
特工格兰特在押送宾恩斯的途中,意外遭遇车祸。宾恩斯是一个叛逃的科学家,掌握着当今世界最关键的科学技术,却在车祸中被伤成脑震荡,血块堵在颅腔内,生命危在旦夕。
总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宾恩斯的生命,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治疗方案:由欧因斯舰长、血液循环专家迈克尔斯、脑外科专家杜瓦尔和他的助手科拉小姐,加上格兰特,组成一个手术组,乘坐“海神”号核潜艇,通过高科技微缩技术将核潜艇微缩后,注入宾恩斯的颈部动脉血管,从那里驶向他的颅腔,用激光切割掉血块,然后迅速撤出。整个手术必须在60分钟内完成,否则微缩将自动解除,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人类首次运用微缩技术将核潜艇变成细胞一样大小,深入到人体血管中进行手术。微缩后的核潜艇进入宾恩斯的血管中,就像木船进入到激流汹涌的大海之中。几个人经过与惊涛骇浪的搏斗,经历了核潜艇引擎故障的惊险,战胜了血液里抗体的吞噬,还克服了对手术进行破坏的同伴制造的麻烦,最终获得成功。这是一次充满惊险的旅程。
在惊险而奇妙的旅途中,手术组的几个人物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论坛·
小说展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人体内部世界。手术组成员透过核潜艇的舷舱,看到了奇异的景观:红细胞、白细胞、动脉、静脉、心脏、肺腔、大脑、耳膜等,它们一个个被描绘得神采飞扬,妙不可言。人体构造之精美,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图书馆·
《我,阿西莫夫》
《基地三部曲》
《我,机器人》
·作家语录·
“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为了引导人们学科学,应当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科幻小说,9岁,10岁,12岁,我想不能晚于12岁。”
——阿西莫夫
童心训练营
尝试写科幻故事
科幻小说可分为“硬科幻”小说和“软科幻”小说。
一般来说,“硬科幻”小说是以自然科学技术背景为核心,有很强的逻辑性。科幻作家在创作这类作品前,要对作品中所要阐述的理论进行仔细研究。
“软科幻”小说的故事发展不以科学原理作为依据,而是在科幻的背景下,以表现人的故事为主。
同学们可以尝试写科幻故事,以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为背景,展开想象,编织有趣的情节。
杂货店的小书迷
阿西莫夫是出生在俄罗斯的犹太人,3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5岁时,他在父亲的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能教5岁的妹妹拼写念书。
阿西莫夫的父亲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兼卖报纸、汽水和日用品,营业时间通常是从早晨6点到凌晨1点。阿西莫夫利用课余时间站柜台,发报纸,为固定客户传递电话信息,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空闲时,阿西莫夫喜欢阅读那些用来出售的报纸。爸爸担心他弄乱了新报纸而卖不出去。结果,他练成了一项本领,阅读报纸后,不留下任何痕迹。
后来,他们杂货店里代销《惊奇》和《科学奇异故事》杂志。这些杂志发表科幻故事。几乎每一期新杂志,他都从头到尾读过而不留一点折痕。这些杂志为他打开了一扇新奇之门,他对科学知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求。
店里的报刊不能满足他的阅读需求,他到图书馆办了借书证,阅读更多的书。他对各种各样的机器充满好奇。邻居买了新机器,他总要去看个仔细。有人修理机械,他也会凑上去看好一阵。
上初中后,阿西莫夫根据读过的一部小说,编写了一个长长的故事,满怀信心地在班上宣读。同学听了哄堂大笑。写作老师也评价说:“狗屁不通。”阿西莫夫很伤心,他阅读更多的图书,认真练习写作。18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故事。
阿西莫夫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基地”系列小说,展示庞大的银河帝国的兴衰史。
阿西莫夫把机器人看做人类征服自然的得力助手和忠实朋友。他在《我,机器人》这部小说中提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这个定律为许多科学家所认同,成为机器人世界的法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用全新的观念,积极地改变人们对未来和科学的态度。
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在这个科技的世纪,我们需要一位在科学和公众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阅读地图:美国
奇妙的航程
特工格兰特在押送宾恩斯的途中,意外遭遇车祸。宾恩斯是一个叛逃的科学家,掌握着当今世界最关键的科学技术,却在车祸中被伤成脑震荡,血块堵在颅腔内,生命危在旦夕。
总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宾恩斯的生命,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治疗方案:由欧因斯舰长、血液循环专家迈克尔斯、脑外科专家杜瓦尔和他的助手科拉小姐,加上格兰特,组成一个手术组,乘坐“海神”号核潜艇,通过高科技微缩技术将核潜艇微缩后,注入宾恩斯的颈部动脉血管,从那里驶向他的颅腔,用激光切割掉血块,然后迅速撤出。整个手术必须在60分钟内完成,否则微缩将自动解除,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人类首次运用微缩技术将核潜艇变成细胞一样大小,深入到人体血管中进行手术。微缩后的核潜艇进入宾恩斯的血管中,就像木船进入到激流汹涌的大海之中。几个人经过与惊涛骇浪的搏斗,经历了核潜艇引擎故障的惊险,战胜了血液里抗体的吞噬,还克服了对手术进行破坏的同伴制造的麻烦,最终获得成功。这是一次充满惊险的旅程。
在惊险而奇妙的旅途中,手术组的几个人物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论坛·
小说展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人体内部世界。手术组成员透过核潜艇的舷舱,看到了奇异的景观:红细胞、白细胞、动脉、静脉、心脏、肺腔、大脑、耳膜等,它们一个个被描绘得神采飞扬,妙不可言。人体构造之精美,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图书馆·
《我,阿西莫夫》
《基地三部曲》
《我,机器人》
·作家语录·
“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为了引导人们学科学,应当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科幻小说,9岁,10岁,12岁,我想不能晚于12岁。”
——阿西莫夫
童心训练营
尝试写科幻故事
科幻小说可分为“硬科幻”小说和“软科幻”小说。
一般来说,“硬科幻”小说是以自然科学技术背景为核心,有很强的逻辑性。科幻作家在创作这类作品前,要对作品中所要阐述的理论进行仔细研究。
“软科幻”小说的故事发展不以科学原理作为依据,而是在科幻的背景下,以表现人的故事为主。
同学们可以尝试写科幻故事,以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为背景,展开想象,编织有趣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