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深究体悟内涵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并不是单靠教师的讲授就能够完成,而必须由学生自个儿反复诵读、有创意地阅读基础上进行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由读而悟,由想而悟,由感而悟。体验为根本,感悟为核心,探究为动力,如此才能深入文本,达到把握文本意蕴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受;体悟;多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也普遍确立了“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的理念,但有些人过分地不唯教材,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走马观花”地匆匆走过场,对文本不加深究深悟,这是造成阅读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个体体验,深入感悟,提升语文课文化内涵呢?
  1联系生活,感悟语境
  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紧扣文本,还必须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链接相关的日常知识,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进而去领会作者的人生感悟,这样才是有“灵魂”的阅读教学。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文,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在乡下生活的切身经历,以“品味文章语言”为切入点,围绕“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给每一处景物描写起个小标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对文本深入冷静地感悟思考。这样以个人的感受体验、深入阅读,由整体感知,引向对文本内容更高层次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优美景物的感悟更深化,理解更全面,使阅读层次得以提升。
  2深入对话,体悟情感
  在新课标的影响推进下,不少教师忽视了文本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斟酌。其实,新课标在3〖FGS〗~〖FGN〗4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就明确地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因此,阅读中的对话教学,标点符号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不可忽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标点、提示语对文章的作用。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教学第一次对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傲慢”来演示铁罐傲慢的神态;然后结合标点“?”“!”和“敢”“碰”对话语言,应用上扬的语调,读出铁罐傲慢、带有挑衅的语气;最后让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习第二句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找出提示语“谦虚”结合标点“。”及对话语言“不敢”中体会到陶罐的谦虚,并指导学生用平和的语气来朗读。
  3以读促悟,培养语感
  要让学生把心放入文本,对文本深究深悟,除了交流、讨论外,还需多读。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不读意难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常让学生通过“三读”,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一课,第一次读文是初次接触文本,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认认真真地读读这篇有趣的文章,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并把文中陌生的词标注出来,读给同学听。第二次读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连贯的完整认识。这次读文安排在词语学习之后,让学生的读书水平在词句的正确感知基础上上一个台阶。此时读,可采用齐读、引读、同桌互读等形式。第三次读文安排在质疑问难环节之后,这是总结性回归文本的个性化朗读。这一次读采用默读或自由快读的方式进行,并在读后填写下表:
  动物名称5性格5叫声5步态5吃相5课文三读,学生只有做到“读完问,问了读,以问促读,以读促思”的这种自主阅读感悟,再通过同伴交流、请教老师、查访资料等方式,诱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与作者真诚对话,与人物贴心交流,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读出情感,读出内涵,培养语感,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总而言之,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作适度的理解,要联系生活,结合词语、标点、对话和语境,通过个性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建构,才能回归阅读本位,让学生对文本语言之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对文中渗透的情感和价值观有更深透的理解。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全体数学老师在69班再次聆听了朱满凤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这堂示范课。再次聆听,收获截然不同。老师们的再次评课更是一针见血说问题,入木三分找差距。  一、教学目标把握准确  《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由点到面,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知,尚需要丰
摘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西方不良思潮的涌入,对我国大学生的“性道德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20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性别(男女)、年龄(低高年级)、文化环境(文理科)、家庭背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四个维度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性态度、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性态度;婚前性行为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要:当职高学生频频失信于保证书,但仍“不厌其烦”地拿“保证”做挡箭牌时,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学生保证书虽不完全可信,但完全可用。笔者结合“兵法”——以退为进,发扬保证书运用新主张,推动学生自我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保证书;自我教育    时代变迁,人民生活已经今非昔比,同时,教师的地位也今非昔比。其中原因众多,但笔者认为其一是:因为教育手段的单一、呆板,使教育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表现
摘 要: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在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出了一个封建社会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迂腐而又心地善良的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的扭曲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尤其是动作的描写,可谓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些重点句子中的一些重点动词,让学生自己体会,反复体验,使学生身历其境,体验一个穷酸的知识分子在那样的环境中心有不甘的抗争而又
编者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是一个内容上相互交融、逻辑上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其中,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的要求。本刊现推出“理性精神培育的教学探索”这一专题,选登的三篇文章,分别从课程维度、精神内涵和教学方法等不同侧面进行了探索,希望对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學生理性精神、实现课程育人价值有所帮助和启发。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欣赏和评价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旨在论述如何多角度提高学生欣赏评价能力:从教材入手,发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从学情入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阅读欣赏能力。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畅享阅读之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欣赏和评价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思想史”的运用处,有许多不同意见。搞清楚“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哲学”之间的关系,对法学本科教育有很好的指引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引导理论法学,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加规范、科学,便于明确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目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文章对“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哲学”的概念予以阐述,指出“西方法哲学”就是“西方法律思想史”,并探讨了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挖掘数学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内在内容,捕捉各种“生活数学”,勾勒出种种“生活画面”,设计层次“生活情境”,让“教材”变为“学材”,让教师教学有新意,让学生学习有创意。  关键词:创造性;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
摘 要: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江苏省常熟市张青莲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专家的引领之下,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观念与行为”的结合,通过提升区域发展价值,实现形式到内涵的转变。  关键词:游戏化;教师观念;教育行为;区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如何理解基本的语文素养?读书、写作,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的行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应该通过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语文实践中,掌握基础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