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种师生换位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主动探究活跃者,这种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开掘出每个人源动力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0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育反思;教学模式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学习活动既可以高效地完成课程的目标任务,又可以充分实现课程资源和人的资源的完美结合,从而更高层次的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教学案例:2013年9月20日我进行了一次《一元二次方程》(同步夹卷)单元测试,当天下班后我把试卷带回家,吃完晚餐后我开始批阅试卷,学生刚刚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并且我也讲了一些习题进行复习巩固和强化,但是我批着批着试卷发现学生答得不好,就在想为什么学生掌握的还是不理想,填空选、择题做得普遍不好,屈静媛、刘双宇、刘鑫、王瑞等这些成绩比较好的的同学答得也不好。我是越批越越生气,怎么了,哪里出了问题。正在我犯愁时,我突然发现一张试卷让我很高兴,填空选择竟然的得了满分,我一看名字我无语,一个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课的孩子考试填空、题选择居然能考出满分,接下来我又发现有几张类似的试卷都是得分率非常高,我忽然明白了……。但我还不能把这事挑明,这样会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天早自习发卷子时我表扬了这几名同学,当时我观察这几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补充说:你们既然答得这么好,请你们中午自选试卷上你答对的两道题给大家讲一讲你的解题过程。听我这么一说这几个小家伙很惊讶,教物理的原老师来上课了,我就回办公室了,课间我去了教室,发现这几学生都在找师傅给他们讲题他们听的很認真,一个课间是这样,第二个课间,第三个课间……王瑞、许文硕、刘双宇、张宇巍等等多名学生作为教师的角色在给孩子们讲解试题解法,他们听的很入神,他们很投入还不时的讨论,看到他们这种学习状态我很欣慰,但也很陷入深思,老师讲他们不听,学生讲他们听的那么认真,但同时也陷入深思,课堂教学模式真的需要变化了吗。
利用两个中午张云雷、吕齐、杜鑫垚等几名学生分别讲了两道题,虽然讲题时他们有的声音有些发抖、表情不太自然、语言不是很流畅,不像他们师傅讲得声情并茂、深入浅出,但是同学们听的很认真,不时给他们掌声以鼓励,同时他们脸上也露出成功的喜悦,我也由衷为他们高兴。紧接着我就说,既然你的小老师(师傅)能为讲明白,那你感觉那个学科学习有困难就可以在班级找一个在这个学科上成绩好的学生作为你的师傅。(当然为了不影响成绩好的学生一个师傅最多带两个徒弟)班级兴起了拜师热。在以后的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讲解题思路,有时你会的到意外的收获和不同的解法。学生的思维的拓展可以生成有价值的知识。例如在讲《正方形习题课》一课时(课件)
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很多,在传统的教学中,似乎永远是老师给学生讲题。“不懂的同学,请课下抽时间来找我,我给你讲题。”作为数学教师,我曾经经常这样说。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毫无学习热情地在那里被动地听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老师很敬业,也很累,学生却毫无兴趣。一天,一个学生给了我一张纸条:“老师,我曾一百次地鼓起勇气向您请教,又一百次地退缩了。因为我怕,怕来自您的居高临下。”看完以后我就在想:和学生沟通的太少,学生没有把你当朋友。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时总是能听到一些老师有这样抱怨:“学生太不爱学习了,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数学是个思维的过程。这就好比过桥,有的时候是教师领着,甚至是背着过桥。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过桥应该注意什么,自然到自己过桥就会载跟头。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走,当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就现场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自悟和讨论,多让学生讲出自己想法,不仅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请学生发言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总之就是错误让学生“改”;思路、解法让学生“讲”;注重学生“练”,教师只起到导的作用。
在这种师生换位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主动探究活跃者,这种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开掘出每个人源动力潜能。我用这种方式的教育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这种心灵的沟通、平等的对话、融洽的气氛、民主的关系,方可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更敢于质疑,更愿意思考,更主动地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在课堂教学反思中的点滴想法。新课标下如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组织有效课堂学习活动有哪些策略?我们还需用一颗智慧的心,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探究。
1、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叶立军:《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420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育反思;教学模式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学习活动既可以高效地完成课程的目标任务,又可以充分实现课程资源和人的资源的完美结合,从而更高层次的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教学案例:2013年9月20日我进行了一次《一元二次方程》(同步夹卷)单元测试,当天下班后我把试卷带回家,吃完晚餐后我开始批阅试卷,学生刚刚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并且我也讲了一些习题进行复习巩固和强化,但是我批着批着试卷发现学生答得不好,就在想为什么学生掌握的还是不理想,填空选、择题做得普遍不好,屈静媛、刘双宇、刘鑫、王瑞等这些成绩比较好的的同学答得也不好。我是越批越越生气,怎么了,哪里出了问题。正在我犯愁时,我突然发现一张试卷让我很高兴,填空选择竟然的得了满分,我一看名字我无语,一个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课的孩子考试填空、题选择居然能考出满分,接下来我又发现有几张类似的试卷都是得分率非常高,我忽然明白了……。但我还不能把这事挑明,这样会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天早自习发卷子时我表扬了这几名同学,当时我观察这几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补充说:你们既然答得这么好,请你们中午自选试卷上你答对的两道题给大家讲一讲你的解题过程。听我这么一说这几个小家伙很惊讶,教物理的原老师来上课了,我就回办公室了,课间我去了教室,发现这几学生都在找师傅给他们讲题他们听的很認真,一个课间是这样,第二个课间,第三个课间……王瑞、许文硕、刘双宇、张宇巍等等多名学生作为教师的角色在给孩子们讲解试题解法,他们听的很入神,他们很投入还不时的讨论,看到他们这种学习状态我很欣慰,但也很陷入深思,老师讲他们不听,学生讲他们听的那么认真,但同时也陷入深思,课堂教学模式真的需要变化了吗。
利用两个中午张云雷、吕齐、杜鑫垚等几名学生分别讲了两道题,虽然讲题时他们有的声音有些发抖、表情不太自然、语言不是很流畅,不像他们师傅讲得声情并茂、深入浅出,但是同学们听的很认真,不时给他们掌声以鼓励,同时他们脸上也露出成功的喜悦,我也由衷为他们高兴。紧接着我就说,既然你的小老师(师傅)能为讲明白,那你感觉那个学科学习有困难就可以在班级找一个在这个学科上成绩好的学生作为你的师傅。(当然为了不影响成绩好的学生一个师傅最多带两个徒弟)班级兴起了拜师热。在以后的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讲解题思路,有时你会的到意外的收获和不同的解法。学生的思维的拓展可以生成有价值的知识。例如在讲《正方形习题课》一课时(课件)
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很多,在传统的教学中,似乎永远是老师给学生讲题。“不懂的同学,请课下抽时间来找我,我给你讲题。”作为数学教师,我曾经经常这样说。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毫无学习热情地在那里被动地听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老师很敬业,也很累,学生却毫无兴趣。一天,一个学生给了我一张纸条:“老师,我曾一百次地鼓起勇气向您请教,又一百次地退缩了。因为我怕,怕来自您的居高临下。”看完以后我就在想:和学生沟通的太少,学生没有把你当朋友。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时总是能听到一些老师有这样抱怨:“学生太不爱学习了,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数学是个思维的过程。这就好比过桥,有的时候是教师领着,甚至是背着过桥。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过桥应该注意什么,自然到自己过桥就会载跟头。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走,当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就现场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自悟和讨论,多让学生讲出自己想法,不仅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请学生发言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总之就是错误让学生“改”;思路、解法让学生“讲”;注重学生“练”,教师只起到导的作用。
在这种师生换位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主动探究活跃者,这种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开掘出每个人源动力潜能。我用这种方式的教育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这种心灵的沟通、平等的对话、融洽的气氛、民主的关系,方可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更敢于质疑,更愿意思考,更主动地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在课堂教学反思中的点滴想法。新课标下如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组织有效课堂学习活动有哪些策略?我们还需用一颗智慧的心,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探究。
1、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叶立军:《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