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的工程的施工不同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存在难度更大、技术复杂及种类繁多等特点。科学的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工程顺利竣工提供了保障,并是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的重要手段,进而促进高层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建筑企业为了今后得到发展,应强化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高层建筑由于具有施工周期长、作业量大、危险系数高等特点,施工技术作为保障整个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而我们必须掌握各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并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地基与测量,地基的测量是高层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保障施工质量,须重视并做好建筑地基的测量工作。新疆地质比较复杂,软土、沙土较多,因而在地基施工中采用桩基础很有必要。此外,新疆属于内陆地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以降雨和冰川融水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因而高层建筑地基适用预制桩,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可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要求。但是这种桩基耗钢量较大,工程成本较高,因而可采用造价较低、适应性较强的现浇桩进行地基施工。若地基埋置较深,则施工技术难度较大,且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沉井或沉箱法施工更为适用。
  2.钢筋结构施工,钢筋结构是高层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吊装、测控、焊接、安装以及拆除等主要步骤都有极为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以全钢的结构作为较高层楼层的内部结构,实现整个建筑楼层的稳定性。再通过铺设相应的楼面的钢板,加强建筑的整体结构。在进行钢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掌握三个主要的技术点。第一在进行项目之前,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以及局部的关键部位进行了解以及规划,明确钢筋所需要的数目以及质量要求。对于采购回来的钢筋及时进行质量的检验,从源头上保证质量的安全性。第二在进行钢筋绑扎的工作中,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提高钢筋与钢筋之间的粘合度,保证整个质量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第三在进行柱插筋的工作中,保证整个操作流程符合规范,减少由人工问题所造成的落低情况。如图1:
  
   图1 钢筋结构图
   3.桩基础施工技术,尤其是砼灌注桩的应用最多,且技术较为成熟。这是由于其对施工环境的要求不大,且具有较大的承载性能,尤其是其对任意土层和土质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分为挤土桩、非挤土桩以及部分挤土桩三种基础施工技术,虽然成桩技术具有多样性,然而其都能满足桩深和桩径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桩径能高达3m,桩深能高达100m,利用动态技术即可测到其承载力的大小。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人工的方式就定桩位进行测量,再进行机械化的打桩,通常情况下,桩深和桩径必须由施工设计方进行专业的設计,且建筑的高度和土质的不同其对桩深和桩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4.混凝土施工技术,第一混凝土的浇筑要遵循分层、分段的原理合理地分。浇灌的时间也非常关键,要在前一层混凝土快要凝结前继续第二层的浇灌。在分层浇灌混凝土的时候,要合理地控制好混凝土的厚度,在振捣器的作用范围内,让上一层和一下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用振捣器振捣的时候,还要控制好力度和范围,振捣均匀,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过振等情况。在整个工程里面,结点是非常关键的部位,因此现场监理要对结点处的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结点的牢固性。第二混凝土强度保证措施,土木工程的强度主要决定因素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混凝土的强度和很多方面有关系,比如施工的周期长短,气候条件以及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都有关系。所以,在施工之前,对于混凝土的配置要让专业人员进行调配,并且配置不同等级强度的混凝土,以满足整个工程的需要。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以防次品混凝土用到工程建设中,造成工程质量的降低。混凝土的质量要进行强度评定,在制作混凝土石块的时候,要随机抽取浇筑地点,保证操作的真实性以及混凝土质量的真实性。
  5.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1)砌筑要求。建筑材料运进施工现场后,需要做好保管工作,不能被雨淋到,在对梁、构造柱等结构的施工设计时,要根据工程施工的情况进行,同时还要控制好砌块的含水量,最佳含水量应该在10%-15%之间,同时在施工中要把不同密度和不同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分类,避免进行混合使用,这样对施工的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砌块的种类较多,但在使用时,加气混凝土砌块不能与其他混凝土砌块进行混合使用。同时每天的筑砌高度都不能超过1.4m,所以要对工程进度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另外针对于外墙部位,在施工后期要进行专门放渗漏面剂的刷涂。
  (2)对于门窗洞口处理:铝合金门窗以及门窗框边渗漏是外墙渗漏的普遍问题,因此在铝合金门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窗台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以抵抗窗台与窗间墙交界处因受砌体收缩影响向而产生裂缝。窗台施工时室外应低于室内20mm 做成顺水坡。窗楣设置滴水槽、或做成鹰嘴,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室外窗台抹灰前充分润湿基层,并涂刷素浆结和层,厚薄均匀一致,抹灰挤压密实,下框企口嵌灰饱满密实。窗框安装时应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门窗框与墙体的预埋件的链接固定牢固,窗框与墙面交接处应交5mm 缝,清理干净,缝隙内满嵌耐候胶密封严密。铝合金窗的下档应设排水孔,窗框阴角用密封胶嵌实封闭,框料接缝、螺钉等处都应仔细嵌上耐候胶,毛刷条、玻璃嵌条固定牢固、安装到位,耐候胶应光滑平整、粗细均匀无气泡。窗扇与框搭接严密,关闭后无缝隙,做到不透气、不透亮、不渗水。
  二、关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1.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关于建筑结构的转换层,由于其功能上的差异,其设计与施工工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我国当前的结构转换层俩看,主要包含了三种形式即:梁式、板式、桁架式。一般情况下,在高城建筑中梁式结构转换层应用的较多,主要是因为它简单的设计,方便应用。但是,随着我国高层建筑需求量的增加,对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化,厚板式结构转换层受到众多建筑企业的青睐,尤其是其关于结构预应力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解决高层建筑中跨度大、挠度高、剪切力强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新材料的施工技术,建筑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与其相关的材料行业的繁荣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在新材料的研发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若想建造出高质量的高层建筑,建筑材料的质量一定要过关,要保障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建筑物本身的性能以及采暖保温等重要功能的实现。因此,建筑企业在运用新材料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施工中使用。关于新材料的研发也一定要符合国家各项标准,加强对建筑装饰新材料的研发管理力度,如明框暗框的设计与施工,玻璃幕墙的设计与施工等,尽最大努力在新材料的研发与使用中,保障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建筑群体,具有层数高,形体大,基础埋置深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工序多,延续性与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这给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科学的施工组织与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冰.关于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朱志鹏.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3]刘子泉. 加强高层建筑在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J]. 广东科技,2006(5).
  [4]罗家坤. 浅谈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5]周丽娜,董英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
其他文献
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中,边界层设置会对仿真计算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然而,在高雷诺数的模拟中,边界层计算量大且实现复杂.因此,在有限硬件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设置边界层网格并预测其计算误差非常必要.以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为例,基于结构化网格建立其数值模型,结合CFD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叶片附近不同边界层网格尺寸下的水轮机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叶片近壁面流动特性对转子水动力性能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在1.4 m/s的正向来流下,采用不同尺寸的边界层网格求解出的流速分布及水轮机转矩、轴向力会产
建立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回热器、热辐射电池(TRC)组成的耦合系统模型.综合考虑SOFC的电流密度和TRC的电压对系统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影响.推导出SOFC、TRC及其耦合系统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公式.当给定面积比时,分析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关于电流密度的变化规律.随后对带隙能进行优化,确定系统的工作电流区间.针对系统对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不同需求,通过引入多目标优化函数,分别给出相应的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优化区间.结果表明,TRC能有效回收SOFC产生的余热热能,SOFC-TRC耦合系统比单独
通过合理设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中气体流动通道的形状和布置,气体可与气体扩散层(GDL)充分接触,有利于其均匀分布和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PEMFC的性能.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的多个三维模型,分别基于直流道、单蛇形流道和多蛇形流道,得到PEMFC的物质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从输出性能和分布扩散均匀性来看,多蛇形流道是最优的流道,而在气体吹扫方面,直流道是最优的流道.
提出一种集成振荡水柱式发电(OWC)气室的桩基透空式防波堤结构方案,与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波浪周期5 s时有更好的波浪能发电效果,同时兼顾良好的消浪性能,且允许水体通过防波堤进行交换.通过物模试验研究该防波堤的3种不同结构形式在不同波高、周期、气室前墙入水深度、有无直立挡浪板情况下反射波高、透射波高、气室出气口空气流速变化情况.基于试验结果分析该方案消浪效果、气室波能-动能转换率和单位宽度每小时波能-动能转换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到3种结构形式中:结构形式A在波浪周期为5s时转换率和转换
将电动汽车的V2G技术应用到微能源网中,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弹性对常规用电负荷、含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天然气负荷的影响,建立基于需求响应策略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该模型在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电价变化对各项负荷的曲线进行调整,并利用改进的差分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经过算例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案能通过对常规电负荷、电动汽车及天然气负荷的转移和替代,平抑系统负荷波动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提出一种新型潜艇反渗透-输送机系统,用热力学方法得出输送机的工作循环,获得以单位产水电能消耗(SEC)最小为目标的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当操作压力降低且回收率增加时,最佳SEC降低.将该系统的SEC与潜艇RO-水泵系统和陆基RO系统进行比较可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当回收率为0.5时,潜艇RO-水泵系统的SEC比陆基RO系统低约50%.在海洋热能的帮助下,与潜艇RO-水泵系统相比,潜艇RO-输送器系统的SEC进一步降低10%~18%.
针对海洋水下发电装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一种防止海水腐蚀和生物附着发电机的密封舱自动增压系统,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数据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根据当前海水压力自动增加舱内气体压力,使舱内压力始终大于舱外压力,防止海水渗漏到舱内,避免海水腐蚀和生物附着发电机;该系统还可实时监测发电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基本参数,从而有效判断发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可作为监控海洋水下发电装置工作状态的有效手段,提高海洋能发电装置的可靠性.
选取苯丙氨酸为含氮模型化合物,针对其结构特点设计2种反应路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6-31G(d,p)基组,对热解过程中所有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及频率计算,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的实验方法对苯丙氨酸热解产生的NOx前驱体进行在线监测.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苯丙氨酸的整个热解反应路径进行分析,并据此研究不同结构氨基酸的热解过程和热解产物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苯丙氨酸热解有2种反应路径:第1种为反应物苯丙氨酸结合化合物8并脱去氨形成化合物2,再经过脱
针对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系统Isight,提出一种漂浮平台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得到其样本点,建立一套集结构参数化设计、质量属性获取和水动力学响应计算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利用水动力学软件(AQWA)计算其响应值.构建基于样本参数与响应关系的近似模型,在模型中以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横摇及纵摇响应的有义值为目标量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三浮体式平台的稳定性开展研究,发现利用该优化方法可有效加快优化流程,可为小型漂浮平台的初步方案设计和评估提供新的
以包含风、光、柴、储4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型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以经济性、环保性和供电可靠性为单个评价指标的多目标函数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DG)的出力和安全性约束,设计关于并网型微电网的2种调度策略.讨论蓄电池充放电的深度和次数对寿命的影响,利用加权吞吐量法建立蓄电池寿命评价模型.采用改进的布谷鸟搜索算法(ICS)优化求解.在2种调度策略下进行算例对比,验证ICS算法的优越性以及调度策略对于蓄电池寿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