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素质教育观”和“实施途径”两大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阐述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观的三个具体内涵,即语文特质教学观、人才服务教学观、多元化教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具体论述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途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支点,目前学校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和理论研究不断地扩展和深化。人们已经创立了多种多样的操作样式和教育规范,“愉快教学”、“乐园教学”“美乐教学”等教学模式已为人们所广泛运用。然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还有待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被提到日程上来。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率先进行认真的思索和积极的探讨。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观
  中学语文课堂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重“授业”轻传道;课堂封闭,教法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仍然是“少、慢、差、费”。这些不良现象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因此语文课堂教學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这就是语文课的特质。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既要以此为基础,又要以此为归宿。
  其次,中学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观就是一个面向21世纪,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服务的教学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发展全面,学有特长,具有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未来接班人,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改革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
  最后,中学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观还应是教学体系多元化的教学观。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靠现行的封闭性教学,单一性教法,“刀耕火种”式的手段,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课堂教法的多样性,采用多媒体应成为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观还应是教学体系多元化的教学观。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困扰着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依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1)在校时,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平,书写潦草,错字连篇,辞不达意,文不成体等;(2)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交际能力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语言教学的力度不够。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四个渠道:一是传授语言知识所产生的附加值;二是分析和解读文章、作品的语言;三是听说读写言语的实践;四是现代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而现行的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的弊端是:重语言分析,轻语言操作;重语言形式,轻语言内容;重静态的语言,轻动态的语言。语言教学的这种简单化和片面性,在无形中堵住了学生形成语言能力的源头活水,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减少,学生语文能力低下便可想而知。因此,中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改革语言教学中的弊端,强化语言训练,重视言语实践,建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言语教学常模,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柳斌同志曾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1]
  (二)实行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至少有两层内涵:一是学习主体的开放性,即学生探索知识的自觉性、自主性,学生形成知识的创造性;二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前者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完全改变“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构建学生充分参与语文教学全程的机制,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备课、上课、练习设计评改、学习效果检查等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知识灌输为知识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求知的言语实践过程;后者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完全改变就教材讲教材、就教材学教材的做法。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实际上就是处理教材的灵活性和开创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学就是从课文里走个来回”,因此现有的提倡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实际上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带着几分亲切、几分兴致体味语言,顿悟人生。
  (三)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实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趋于单一化:教法单一,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问”;手段单一,“一张嘴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依然一统天下,不是“四机”不进教室,而是“四机”不进课堂;信息单一,纯语文教学,缺乏多学科渗透。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知识源单一、知识面陈旧等不良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一些学者所说的“‘一’字型人材的中学生”。[2]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体系,以多媒体的手段、多学科的渗透、多样化的教法代替单一化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最终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把文学、图表、影视、声像、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有机组合和加工处理,发挥其交互性、集成性等综合功能,就可以创设课堂教学的优良环境和氛围,增添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扩大教学的信息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及一些新兴学科的原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既可以提高语文教材的知识信息,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擅变,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九十年代的中师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满堂灌”和课堂教学方式的程式化,也不满足于教师讲的求同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才能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在人们所进行的文理交叉渗透的做法,应成为我们很好的借鉴。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一刀切”,惯用一种僵化的模式,要彻底改变那种千篇一律的“背景介绍—段落分析—中心概括—写作特点分析”的教学惯例。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同文体教学方法不同,同一文体不同文章教学方法不同,同一文章不同时期教学方法不同。可以采用“美读”、“美谈”,也可以采用“情悟”、“理悟”[3],可以采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宁鸿彬的“五步教学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频率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主体地位突出,在乐学中突出素质教育,在多样化教法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1994,(4).
  [2]位仁田,赵静娟.中师生人材类型的分析分.师范教育,1997,(3).
  [3]魏传宪.说高效的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通讯,1996,(4).
其他文献
新民晚报“康健园”版辟有一个图文并茂的《医家精言》专栏——文,每期选登我国古代一位医学家的一句医学(养生)名言;图,由沪上漫画家、该报的戴逸如先生按文作画一幅。因此
风景色彩写生是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通过风景色彩写生教学,学生一方面可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造型的规律和方法,表现技法与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可培养审美感受力和即兴作画的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在室内课中不能得到的知识,为彩色装饰、彩色设计、油画等其他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仅应把风景色彩写生课当作风景色彩造型能力训练方式,而且应从更高意义上,把这门课当作提高学生绘画
随着小班化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进入中学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主宰课堂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优势,小组成员
对于患有创伤后精神紧张症的人来说,摆脱痛苦的记忆似乎如梦般遥远,但如今,这种梦境可能成为现实.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叫作ACSS2
期刊
直播不等于喜说,这话听起发亮隆民俗,真实不然。直播是一种播出形式,是指田原采的把播出内空事先录好在磁带上然后按程序播出(8为录播)改为田主括人(或播啻员)直接面对话筒播出而它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動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课题,谈谈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对肝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分别于高强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肿瘤组织活
教师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良好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有助于教师清醒认识自我,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体育教师的
摘 要: 本文从多媒体为教师扩大了诗词鉴赏的范围;多媒体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提供了平台;多媒体为诗词教学创设情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古典诗词教学 多媒体 功能    众所周知,古典诗词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欣赏绝不等于教师对内容的机械讲解。如果按传统教学方式,我以为就难以充分展现诗词作品的相关资料,更难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而仅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分析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不
关于徐虎,各大媒体都“隆重”推出了自己的报道。而工人日报《好人徐虎的故事》这组报道之所以能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并得到中宣部等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