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以及植物配置的手法以及选用时必须注意的原则及方法,以华南地区的植物为例子,分析好的植物配置将会对绿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园林绿化的功能 植物配置与方法
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植物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故而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作用也显得十分重要,既要在生态适应性上相统一,又要在个体与群体得结合上展现它的形态美,色彩美以及意境美。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造型,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以达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这也正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园林绿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没有脱离这一目标,那就是——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所谓身体健康,首先指出了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使生态环境得到最有效的改善;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园林绿化应该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并且通过绿化景观的展现,使人们感受植物色彩的丰富绚丽,品味到其他地域特有的人文风貌与历史脉络,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
2.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绿化是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同路等方式来完成,结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地率,更是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度、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植物配置的手法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现代植物造讲求群落景观,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间更注意深浅兼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落有至,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辟开朗,从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自然环境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可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植物的生态习性
植物生态美首先要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因此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阳、耐阴之分,喜酸性与耐碱之分,耐水湿、喜干旱等等一系列。
2、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敖霜雪,兰之幽幽清香等等,这些意境之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艺术,而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寓意。
3、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和季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银白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
4、根据环保的要求选择树种
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构树、棕榈等树木。
5、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
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柏类树,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三、植物选用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植物的配置应当从多方面综合考量,才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形象美,意境美等要求,那么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原则是什么呢?
1. 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2. 整体优先原则。城市圊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捧1。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
3. 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4.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国槐等。
5. 坚持生态原则。园林植物能否成活以及生长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为了适应生态环境,植物配置选择应该做到适地适树(草),引进外来树种、花木需经过试验、驯化,要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四、好的植物配置会给绿化带来些什么
1. 景观效应。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2. 生态效益。城市绿地面积大小决定了生态效益的大小。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况且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3.社会效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我们所说的绿化工程也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就宣告结束的,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
4. 经济效益。就像生物物种之间的食物链一般,结构越复杂分支越多的食物链越稳定,越不容易被打破,同样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乌明.浅谈植物配置在园林中的作用.江苏绿化[J].2000年第2期
[2]莫敏杰.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7
[3]车树海,王立明.园林绿化的功能与植物配置管理方法.[J]建设者.2009.7
关键词:园林绿化的功能 植物配置与方法
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植物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故而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作用也显得十分重要,既要在生态适应性上相统一,又要在个体与群体得结合上展现它的形态美,色彩美以及意境美。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造型,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以达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这也正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园林绿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没有脱离这一目标,那就是——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所谓身体健康,首先指出了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使生态环境得到最有效的改善;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园林绿化应该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并且通过绿化景观的展现,使人们感受植物色彩的丰富绚丽,品味到其他地域特有的人文风貌与历史脉络,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
2.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绿化是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同路等方式来完成,结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地率,更是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度、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植物配置的手法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现代植物造讲求群落景观,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间更注意深浅兼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落有至,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辟开朗,从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自然环境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可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植物的生态习性
植物生态美首先要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因此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阳、耐阴之分,喜酸性与耐碱之分,耐水湿、喜干旱等等一系列。
2、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敖霜雪,兰之幽幽清香等等,这些意境之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艺术,而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寓意。
3、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和季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银白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
4、根据环保的要求选择树种
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构树、棕榈等树木。
5、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
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柏类树,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三、植物选用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植物的配置应当从多方面综合考量,才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形象美,意境美等要求,那么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原则是什么呢?
1. 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2. 整体优先原则。城市圊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捧1。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
3. 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4.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国槐等。
5. 坚持生态原则。园林植物能否成活以及生长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为了适应生态环境,植物配置选择应该做到适地适树(草),引进外来树种、花木需经过试验、驯化,要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四、好的植物配置会给绿化带来些什么
1. 景观效应。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2. 生态效益。城市绿地面积大小决定了生态效益的大小。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况且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3.社会效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我们所说的绿化工程也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就宣告结束的,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
4. 经济效益。就像生物物种之间的食物链一般,结构越复杂分支越多的食物链越稳定,越不容易被打破,同样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乌明.浅谈植物配置在园林中的作用.江苏绿化[J].2000年第2期
[2]莫敏杰.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7
[3]车树海,王立明.园林绿化的功能与植物配置管理方法.[J]建设者.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