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额外信道来传送包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形式的短小信息,实现交流讯息的目的。它以其移动性好、快捷方便、趣味性强、价格低廉的优势成为近年来人际交流特别是青年人群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尚媒介。
手机短信从其形态上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仅能提供70个汉字或160个英文字母的文本空间,字数的有限性使得短信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70字文,并在发展过程中由单纯的语义信息逐渐演变成了带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审美信息,其内容从真诚的祝福到对社会现象的调侃,短信已成为近年来社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视和欣赏。在此过程中,能消除信宿审美期待的不确定性或受挫性,产生审美愉悦和快感的事物就是审美信息。审美信息作为一种信息,从信息学的角度讲,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审美信息的信源熵值低,但信息编码形式的熵值高。与理性信息相比,审美信息传递的是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因此从理性信息的角度看,信源的不确定性小,熵值很低,所以在审美信息的编码形式上要求“新”与“奇”,才能使接受者产生审美惊异,产生审美情感的不确定性。在手机短信的传情过程中,突破固有的语词模式,建构起让接受者感到审美惊异的表达方式。看下面的两条短信:
(1)我决定送你1角,别小瞧,可是10分,1分爱慕,1分想念,1分牵挂,1分依恋,1分关心,1分疼爱,1分温柔,1分体贴,1分关怀,还有1分给你零花。
(2)送你一份中秋月饼:成分:关心+快乐;保质期:一生;营养成分:温馨+幸福+真情;制造商:想念你的人。
(1)、(2)两个例句用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了我们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语词编码形式熵值很高,既真情流露,又诙谐幽默,符合审美信息的标准。
(二)审美信息的传递目的是让信宿感动和愉悦。理性信息要求接受者“明白”,诉诸于人们的逻辑理解力。而审美信息则要求说写者传递的信息具有具体性和个人的体验性,因此,审美信息诉诸于人们的是形象感受力,冗余信息丰富。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审美信息,也具有这种目的,如:
(3)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露珠;陶醉一种气息,是幽兰弥漫山谷;欣赏一幅图画,是朗月点缀星空;祝福一个朋友,是正看短信的你!
(4)本人谨代表总书记向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比民工朋友略强的研究生朋友致以新春问候!
例(3)中所勾勒的画面很容易在读者心中激起一缕情感波澜,让你产生丰富的联想,仿佛身临其境,既清新雅致,又让你感动。例(4)则以生动、诙谐的语句道出了当代研究生朋友内心真实的感受,看到的时候就会引起共鸣。
(三)审美信息的编码手段有反常情、反常理、反习惯的趋向。审美情感是一种既明晰又不明晰,既确定又不确定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和直观性,因此要求传播者在编码时,突破语言符号的明晰性和非直观性,调动各种手段,使语言符号由意义上的明晰转为情感上的模糊和含蓄,选择违反“常情、逻辑、习惯”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形式的熵值。当今,年轻的“拇指族”也不拘泥于传统的语言规范,力图打破语法限制,颠覆传统话语形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出一种独特、新鲜,能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形式,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如下面两条短消息就以轻松幽默的反传统话语表明了我们年轻人的心态。
(5)孔子曰:打架用砖头乎,照脸乎,不宜乱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即拉倒也。乎不死者,再乎!早晚乎死!实在乎不死者,神仙也!
(6)“猪年”到了,我怕我的祝福没有悍马的力度,奔驰的速度,宝马的气度,没法挤上短信的高速公路!只好让猪儿驮着我的祝福提前上路,提前问声新年好!
总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它具备了信息学上的审美信息的基本特征:审美信息熵的信源编码形式的不确定性以及冗余信息量大,从而在接受者那里引起情感上的愉悦和共鸣,保持信道的畅通。所以我们说手机短信是一种审美信息。
二、手机短信语中的审美信息修辞
(一)审美信息修辞
审美信息的美感来源于正确而合适的并保持审美信息信道畅通的编码形式,而审美信息修辞就是选择正确而适合的编码形式,以保持审美信息信道畅通的规律。所谓正确的编码形式是指符合语言体系内部规律的形式;所谓适合的编码形式则是与语言环境相协调的形式。当然,审美信息获得美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表达内容和言语环境确定以后,如何选择语言或言语同义表达方式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选择法,调整法,变化法,设格法和创新法。在手机短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设格法,下面仅就手机短信如何使用设格法具备修辞能力简单作一下解释。
(二)手机短信中的设格法
设格法就是在局部设立修辞格式的方法。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审美信息,提高表达效果,在长期的语言选择实践中创造出了很多的言语表达模式,这就是修辞格式,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被世代袭用,并不断地创新。发展到今天,手机短信息也不例外,也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格式,来传达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体内容如下:
1.比喻
(7)新年到,送你一副象棋,愿你事业如卒步步前进,喜事如炮常常碰到,自由如车横竖直骋,富贵如象高高在上,忠诚如士坚贞不屈,智慧如帅称霸一方。
(8)愿好运像地雷一样,时刻将你踩到!厄运像流星雨一样,总是淋你不到!财富像垃圾一样,随处可以捡到。
比喻的修辞格式体现了审美信息修辞格式中的“联系美”,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来讲,“联系美”是“意境”审美形态在语言实践中的凸现。例(7)中用象棋中“卒、炮、车、象、士、帅”的特征来形容人生的事业和生活各项,为接受者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生活蓝图,创造出一种“意境美”。例(8)也同样。
2.排比、对偶
(9)盐水漱口,流水洗手,饮水多休,戒烟戒酒,慢跑快走,通风气透,少见朋友,心情莫愁,坚持长久,健康无忧!
(10)学问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女人之美在于蠢得无怨无悔,男人之美在于撒谎撒得白日见鬼,短信之美在于让猪蹄从头看到尾!
“排比、对偶”的修辞格式体现了审美修辞格式中的“均衡美”,在中国传统审美形态中,它们则属于“中和美”。以上(9)(10)两例从整体来讲,运用了排比;从部分来说,又使用了对偶。无论从节奏、韵律等形式元素还是内容上看,都是“中和”审美形态在语言中的体现。
3.仿拟
“仿拟”修辞格在手机短信中运用很普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分别有仿流行歌曲、仿广告词、仿古文诗词、仿天气预报等好多内容。先看几个例子:
(11)江南:不懂冬天寒冷的我们,还以为冻死只是古老的传言,冻疮有多肿,脚有多痛,当梦被埋在寒冷的城市中,冻死了才懂。天凉了,记得多加衣服!
(12)美特斯邦威:不挂寻常科。
(13)疫发山河改,遍市板蓝根。出门带口罩,惧炎鸟惊心。非典连三月,短信抵万金。愿君永安康,漂亮又年轻。
(14)今天白天有点儿想你,下午转至暴想,心情指数将由此降低十个百分点。受此低情绪影响,预计此类天气将持续到见到你为止。
“仿拟”又称为“仿词”,体现了审美修辞格式中的“距离美”,它利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语言形式,替换成新内容,让你既熟悉又陌生,从而产生“距离美”。
此外,手机短信中的设格法还有谐音、双关、夸张等等。
修辞首先是“情欲信”,其次是“辞欲巧”,以上短信中无论是传情达意的,还是幽默诙谐的,都把修辞手法用得很贴切,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象、环境、语体风格等相适应。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短信语的审美性在于其短小精炼、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善用修辞、化用诗词的特点。在形式上,它化用各种修辞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和”“意境”“气韵”等审美形态;在内容上,它分门别类、包罗万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的意味。它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平民最现实的欲望和需求,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当代平民的生存状态。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手机短信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产物;作为一种“民间语文”,是时尚中体现着传统和民俗的休闲文化;优美含蓄,韵味十足。特别是它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并将其符号化,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王 勤.汉语修辞通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4]齐沪扬.传播语言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叶 南. 信息修辞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天地出版社,2004.
[7]王 静. 70字短信:时尚瓶中的民俗酒[N].中国教育报,2004.
[8]胡 芳 曾瑜薇. 手机短信语中的仿拟修辞[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2).
(李 娜,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额外信道来传送包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形式的短小信息,实现交流讯息的目的。它以其移动性好、快捷方便、趣味性强、价格低廉的优势成为近年来人际交流特别是青年人群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尚媒介。
手机短信从其形态上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仅能提供70个汉字或160个英文字母的文本空间,字数的有限性使得短信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70字文,并在发展过程中由单纯的语义信息逐渐演变成了带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审美信息,其内容从真诚的祝福到对社会现象的调侃,短信已成为近年来社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视和欣赏。在此过程中,能消除信宿审美期待的不确定性或受挫性,产生审美愉悦和快感的事物就是审美信息。审美信息作为一种信息,从信息学的角度讲,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审美信息的信源熵值低,但信息编码形式的熵值高。与理性信息相比,审美信息传递的是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因此从理性信息的角度看,信源的不确定性小,熵值很低,所以在审美信息的编码形式上要求“新”与“奇”,才能使接受者产生审美惊异,产生审美情感的不确定性。在手机短信的传情过程中,突破固有的语词模式,建构起让接受者感到审美惊异的表达方式。看下面的两条短信:
(1)我决定送你1角,别小瞧,可是10分,1分爱慕,1分想念,1分牵挂,1分依恋,1分关心,1分疼爱,1分温柔,1分体贴,1分关怀,还有1分给你零花。
(2)送你一份中秋月饼:成分:关心+快乐;保质期:一生;营养成分:温馨+幸福+真情;制造商:想念你的人。
(1)、(2)两个例句用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了我们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语词编码形式熵值很高,既真情流露,又诙谐幽默,符合审美信息的标准。
(二)审美信息的传递目的是让信宿感动和愉悦。理性信息要求接受者“明白”,诉诸于人们的逻辑理解力。而审美信息则要求说写者传递的信息具有具体性和个人的体验性,因此,审美信息诉诸于人们的是形象感受力,冗余信息丰富。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审美信息,也具有这种目的,如:
(3)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露珠;陶醉一种气息,是幽兰弥漫山谷;欣赏一幅图画,是朗月点缀星空;祝福一个朋友,是正看短信的你!
(4)本人谨代表总书记向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比民工朋友略强的研究生朋友致以新春问候!
例(3)中所勾勒的画面很容易在读者心中激起一缕情感波澜,让你产生丰富的联想,仿佛身临其境,既清新雅致,又让你感动。例(4)则以生动、诙谐的语句道出了当代研究生朋友内心真实的感受,看到的时候就会引起共鸣。
(三)审美信息的编码手段有反常情、反常理、反习惯的趋向。审美情感是一种既明晰又不明晰,既确定又不确定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和直观性,因此要求传播者在编码时,突破语言符号的明晰性和非直观性,调动各种手段,使语言符号由意义上的明晰转为情感上的模糊和含蓄,选择违反“常情、逻辑、习惯”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形式的熵值。当今,年轻的“拇指族”也不拘泥于传统的语言规范,力图打破语法限制,颠覆传统话语形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出一种独特、新鲜,能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形式,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如下面两条短消息就以轻松幽默的反传统话语表明了我们年轻人的心态。
(5)孔子曰:打架用砖头乎,照脸乎,不宜乱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即拉倒也。乎不死者,再乎!早晚乎死!实在乎不死者,神仙也!
(6)“猪年”到了,我怕我的祝福没有悍马的力度,奔驰的速度,宝马的气度,没法挤上短信的高速公路!只好让猪儿驮着我的祝福提前上路,提前问声新年好!
总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它具备了信息学上的审美信息的基本特征:审美信息熵的信源编码形式的不确定性以及冗余信息量大,从而在接受者那里引起情感上的愉悦和共鸣,保持信道的畅通。所以我们说手机短信是一种审美信息。
二、手机短信语中的审美信息修辞
(一)审美信息修辞
审美信息的美感来源于正确而合适的并保持审美信息信道畅通的编码形式,而审美信息修辞就是选择正确而适合的编码形式,以保持审美信息信道畅通的规律。所谓正确的编码形式是指符合语言体系内部规律的形式;所谓适合的编码形式则是与语言环境相协调的形式。当然,审美信息获得美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表达内容和言语环境确定以后,如何选择语言或言语同义表达方式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选择法,调整法,变化法,设格法和创新法。在手机短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设格法,下面仅就手机短信如何使用设格法具备修辞能力简单作一下解释。
(二)手机短信中的设格法
设格法就是在局部设立修辞格式的方法。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审美信息,提高表达效果,在长期的语言选择实践中创造出了很多的言语表达模式,这就是修辞格式,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被世代袭用,并不断地创新。发展到今天,手机短信息也不例外,也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格式,来传达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体内容如下:
1.比喻
(7)新年到,送你一副象棋,愿你事业如卒步步前进,喜事如炮常常碰到,自由如车横竖直骋,富贵如象高高在上,忠诚如士坚贞不屈,智慧如帅称霸一方。
(8)愿好运像地雷一样,时刻将你踩到!厄运像流星雨一样,总是淋你不到!财富像垃圾一样,随处可以捡到。
比喻的修辞格式体现了审美信息修辞格式中的“联系美”,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来讲,“联系美”是“意境”审美形态在语言实践中的凸现。例(7)中用象棋中“卒、炮、车、象、士、帅”的特征来形容人生的事业和生活各项,为接受者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生活蓝图,创造出一种“意境美”。例(8)也同样。
2.排比、对偶
(9)盐水漱口,流水洗手,饮水多休,戒烟戒酒,慢跑快走,通风气透,少见朋友,心情莫愁,坚持长久,健康无忧!
(10)学问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女人之美在于蠢得无怨无悔,男人之美在于撒谎撒得白日见鬼,短信之美在于让猪蹄从头看到尾!
“排比、对偶”的修辞格式体现了审美修辞格式中的“均衡美”,在中国传统审美形态中,它们则属于“中和美”。以上(9)(10)两例从整体来讲,运用了排比;从部分来说,又使用了对偶。无论从节奏、韵律等形式元素还是内容上看,都是“中和”审美形态在语言中的体现。
3.仿拟
“仿拟”修辞格在手机短信中运用很普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分别有仿流行歌曲、仿广告词、仿古文诗词、仿天气预报等好多内容。先看几个例子:
(11)江南:不懂冬天寒冷的我们,还以为冻死只是古老的传言,冻疮有多肿,脚有多痛,当梦被埋在寒冷的城市中,冻死了才懂。天凉了,记得多加衣服!
(12)美特斯邦威:不挂寻常科。
(13)疫发山河改,遍市板蓝根。出门带口罩,惧炎鸟惊心。非典连三月,短信抵万金。愿君永安康,漂亮又年轻。
(14)今天白天有点儿想你,下午转至暴想,心情指数将由此降低十个百分点。受此低情绪影响,预计此类天气将持续到见到你为止。
“仿拟”又称为“仿词”,体现了审美修辞格式中的“距离美”,它利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语言形式,替换成新内容,让你既熟悉又陌生,从而产生“距离美”。
此外,手机短信中的设格法还有谐音、双关、夸张等等。
修辞首先是“情欲信”,其次是“辞欲巧”,以上短信中无论是传情达意的,还是幽默诙谐的,都把修辞手法用得很贴切,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象、环境、语体风格等相适应。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短信语的审美性在于其短小精炼、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善用修辞、化用诗词的特点。在形式上,它化用各种修辞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和”“意境”“气韵”等审美形态;在内容上,它分门别类、包罗万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的意味。它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平民最现实的欲望和需求,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当代平民的生存状态。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手机短信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产物;作为一种“民间语文”,是时尚中体现着传统和民俗的休闲文化;优美含蓄,韵味十足。特别是它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并将其符号化,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王 勤.汉语修辞通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4]齐沪扬.传播语言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叶 南. 信息修辞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天地出版社,2004.
[7]王 静. 70字短信:时尚瓶中的民俗酒[N].中国教育报,2004.
[8]胡 芳 曾瑜薇. 手机短信语中的仿拟修辞[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2).
(李 娜,河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