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皮层下小病变准确的手术定位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以往通过X线片标记物定位、神经导航定位及CT、MRI定位等往往存在手术打开颅骨后缺乏定位标志,术中脑脊液丢失造成导航定位漂移等问题,降低了定位的准确性.术中超声的应用使得皮层下小病变可以实现术中实时定位,随时调整手术方式和方法,我们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超声引导下对22例皮层下小病变成功切除,在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机 构】
:
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诊断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7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皮层下小病变准确的手术定位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以往通过X线片标记物定位、神经导航定位及CT、MRI定位等往往存在手术打开颅骨后缺乏定位标志,术中脑脊液丢失造成导航定位漂移等问题,降低了定位的准确性.术中超声的应用使得皮层下小病变可以实现术中实时定位,随时调整手术方式和方法,我们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超声引导下对22例皮层下小病变成功切除,在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他文献
患儿男,3岁.2个月前头部撞击后额顶部头皮包块,约绿豆大小,质韧,轻度触压痛,无头皮破损、出血等,此后包块逐渐增大.40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鱼石脂软膏外用,效果不佳,穿刺包块并挤出少量血性液,包块仍未见缩小.6 d前再次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性液体,包块缩小,次日包块再次增大同穿刺前,遂来我院。
患者女,汉族.40周足月,在家中自然分娩.患儿出生时发现后枕部有一25 cm×30 cm×25 cl大小肿物.肿物质软暗红色、有波动感.肿物与后枕部有一2 cm×2 cm瘘道相连。
目的 研究叶酸/聚酰胺-胺(FA/PAMAM)作为miR-7载体治疗胶质瘤U251的效果。方法将FA/PAMAM/miR-7络合物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体系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致瘤性;qRT—PCR方法检测miR-7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P13K和AKT2的蛋白表达。结果获得稳定转染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在重型颅脑创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重型颅脑创伤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41例,分成清醒组(19例)和未清醒组(22例),均于入院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获取原始脑电图资料,采样后借助计算机软件行快速傅里叶转换进行功率谱分析,功率谱按频率分为δ(1.0~4.0 Hz)、θ(4.1~8.0 Hz)、α1(8.1~10.0 Hz)、α2(10.1~13 Hz)、β1
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其测试内容包括知识、分类、算术、词汇、领悟、数字广度6个言语分测验和填图、图片排列、木块图、图形拼凑、编码5个操作测验,从幼儿直至成年均适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性智力测验之一,主要用于智商的评测,尤其是儿童患者。也用于儿童认知功能障碍及提供成人病前智商。但操作需专门的检测工具,对评定员要求较高,且耗时费力而限制其应用。
目的 研究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20例,在冠状缝前约1.5 cm、冠状缝后不超过1 cm内分离额上沟并切除部分额中回,进入侧脑室体部.根据丘脑肿瘤主体与脉络膜裂的关系,4例在脉络膜裂的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16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 1例肿瘤切除范围小于50%,余19例切除范围大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策略.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于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诊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无干预治疗25例,手术治疗22例,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13例,囊肿-腹腔分流术7例,显微下切除囊肿壁术2例.结果 无干预治疗25例,平均随访38.9个月,囊肿无变化.神经内镜治疗组,囊肿消失1例,囊肿缩小50
例1男,41岁.因头痛8 d入院.入院后行头颅MRI检查提示为松果体区肿瘤,梗阻脑积水.在全麻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复查头颅CT提示梗阴性脑积水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