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是对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选择教学方法的明确指向,它要求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未知的事物,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在科学课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立足探究后的研讨,从研讨中获取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结合教材本身的丰富内容和愉悦因素,在上课一开始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上课前,我把教室里的遮光窗全部拉上。一上课,我立刻把教室内的灯全部关掉,学生非常惊讶。此时,我问:“看看周围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发言:“什么也看不见。”学生正在着急的时候,教室里的灯突然被打开了,学生兴奋起来:“我们又看见了。”这时,我因势问道:“刚才为什么看不见?现在为什么又看见了呢?”学生情绪十分高涨:“刚才因为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现在有了光,我们又看见物体了。”“都有哪些物体会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这一节课上探究欲望非常高。
  
  二、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总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传统的师生关系很难有宽松、和谐的气氛,大部分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不会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开展民主教学,与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师生间可以讨论,甚至是辩论,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这将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最理想的人际关系。
  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每时每刻都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科学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课就是要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的熏陶和教育。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解放学生的手:给学生主动支配材料的权利,让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操作应用,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地进行记录;解放学生的口:在充分探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敢于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发现,使收集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和真实,让学生尽情地交流所观察到的事实。教师不要担心学生说得离题或者说错,只要发言,就表明他们开始思维了。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科学引导,使他们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标新立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认清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大胆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教学《认识空气》一课时,我鼓励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去找空气,学生没有了约束,思维变得灵活起来,主意也多了起来:有的学生用扇子扇,感觉有风,说明空气的存在;有的学生用塑料袋装空气,看一看,塑料袋鼓鼓的,摸一摸,顶手,证明空气的存在;有的把石子放在水里,会冒出小泡泡;有的用嘴吹同伴脑门的头发,头发飘起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去限制学生,放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做,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个个俨然成了小科学家。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联,将是决定教育成效好坏的关键。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相关因素的重新审定,对其价值的重新定位
目的 :探讨中指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确诊的SLE患者,将其分为狼疮性肾炎(LN)组和亚临床狼疮性肾炎(SLN)组,选取正常体检5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关系,要想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语文课成为高效课堂,关键是教师的主导要得法。如果主导得法,则事半功倍;主导不得法,则累死无功。主导什么、如何导,是两个关键问题。  一、導入得法  课堂导入如果只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得有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学而无趣,教师控制不住学生走神儿的趋势,自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