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修辞试题解析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手法是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来修饰文字词句,使之表达得更准确、鲜明而生动的一种写作技巧。运用修辞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为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服务。
  
  考点阐述
  一、 《新课标》要求中考考生掌握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手法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考生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把握其特征,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找出这些修辞手法而且能够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 中考考题中常见的题型:
  1. 指出文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3. 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4. 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 通过作文考查。
  三、 修辞手法的复习要从三方面注意:
  1. 判定类型,明确含义,注意区别;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表达作用):(1)何种修辞手法;(2)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怎样发挥;3. 仿写造句:(1)明确运用什么修辞手法;(2)研究句子结构怎样(注意抓住关键词语);(3)仿句必须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
  四、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1.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夸大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两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通过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
  7.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作用:引起人们思考,突出或强调某些内容。
  8. 反问: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语之中。一般来说,肯定形式的反问表否定意思,否定形式的反问表肯定意思。作用: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考题通析
  一、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确定命题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与修辞仿写。
  例1(2010年吉林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喜迎盛世龙秃舟竞渡
  下联:
  解析本题是命题式对对联题目(也就是命题式仿句题),对联类似于修辞中的“对偶”句,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题干中有了上联,要求考生写出下联,具体来说,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内容大致相关或相反。所以,要拟好、组好对联,首先要对偶。
  参考答案示例:欢庆佳节粽叶飘香
  二、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例2(2010年安徽省)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解析续写句要求内容和上句相承,句式和上一句相似,字数与上一句相近。
  参考答案示例:您不是航海家,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您不是艺术家,却陶冶着我们纯洁的心灵。
  三、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这类试题一般都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并且句式的修辞或与前面或与后面相同。
  例3(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根据你的理解,仿写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解析纵观整个句式的特点,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人们的不老心情。这段句子由四个分句构成,采用“见了……,没见过……,……遗憾”进行反复排比,语气和感情依次加深。
  参考答案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
  四、开放式: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上的要求。例如:
  例4(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
  解析写即兴演讲词的要求:1.简明扼要,这一原则众所周知,但人们却总是不能做到,你可以海阔天空地说,只是不要超过三分钟;2.尽可能个性化、人性化,只有独特的、带有感情的讲话才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但“不要谈论在场的人,而是要面对他们,同他们说话!”对说“笑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它往往针对的是少数派或极端情况;3.不要用缘由来开头,如果用不言而喻的事情来开头,听众一定会觉得无聊;4. 使用直接引语和现在时,“请你设想,您现在……”同时尽可能运用新的、还未过时的,并且尚未被人所知的名言,当然如果那些名言源自于听众圈的正面言论,或出席者和杰出人物的历史过去,就再好不过了。5. 围绕主题,根据提示,按照要求使用上排比修辞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同学们,是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为了妈妈的笑脸,我们应该高举生命智慧的火炬,让青春花一样盛开,鸟一样歌唱,旗帜一样高高飘扬。
  
  失误提醒
  考生常见的失误有:不能明确区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如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易混淆。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修辞手法是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一些考生常常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再如,对于比喻的考查,不同文体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类文体重点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说明类文体则要用“打比方”这种手法去分析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议论类文体则考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比喻论证”说理。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代与借喻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手法。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一对短语或句子”,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句子中。
  总之,考生要努力掌握语言表达方面的各种知
  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跟踪训练
  1. 将下面一段以“自我净化”为主旨的文字补充完整。
  人们向往空谷幽兰,因为它遗世独立,高洁清幽,不为尘世所沾染,然而那环境毕竟可遇而难求。所以人们更加赞美莲花,_________。
  2. 依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横线上的句子相同,语意顺畅。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站起来,在暴风雨中站成庄严的雕塑,站起来,_________。
  3.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下面一段话成为含有两组排比句的文字。
  大海就像一位诗人,把满腔激情挥洒成一朵朵浪花;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走近大海,心旷神怡,你可以静坐海边观日出,也可以,也可以。
  4. 根据情景和上联对出下联。
  相传,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儿子自幼聪慧,惹人疼爱。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看见篱笆下开着一朵鲜花,连忙跑去采下,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见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老宗师早已看得一清二楚,随口吟道:“小童子暗藏春色。”他一听,知道事情已经无法隐瞒,于是吟道:“(1)。”
  老师听了,大笑起来。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一案被判死刑。临刑前,与其子相对良久。金圣叹看着儿子说:“莲子心中苦。”
  儿子洒泪答道:“(2)。”
  参考答案1. 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应该像莲花那样懂得心灵的自我净化。2.在茫茫沙漠站成不屈的驼峰。3. 一位画家,用绚丽的色彩涂抹出一幅幅风景画;一位演奏家,用愉快的旋律拨动出一道道海浪线。漫步沙滩浴海风,驾起小舟涉波浪。4. (1)老宗师明察秋毫,(2)梨(离)儿腹内酸。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