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七断块过渡带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坨七断块采出程度已接近核定采收率,如何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探索油水过渡带开发的可行性,对油水过渡带形成机理分析进行了研究,对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形成条件,总结一套适合油水过渡带开发的优化配套措施,为过渡带良性开发提供保证,为其他同类型油藏过渡带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水过渡带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挖潜技术
  一、目的及意义
  坨七断块位于胜坨油田三区穹隆背斜构造的东南翼,单元平均含水约为97.3%,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单元采出程度已接近核定采收率,如何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探索油水过渡带开发的可行性将具有积极意义.
  二、过渡带剩余油分布规律
  1)、原油密度的影响
  通过数模研究发现原油密度对于油水过渡带内的剩余油影响明显,而对油藏主体部位影响相对较小。原油密度越大,重力作用强,剩余油饱和度高,水淹程度低,剩余油富集面积大。
  2)、原油粘度的影响
  数模研究显示原油粘度对油水过渡带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是造成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富集的重要原因。原油粘度越大,采出程度越低,注入水平面波及效率差水淹严重,弱水淹面积大,粘度大的区域形成剩余开发潜力可能性大。
  3)、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影响
  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剩余油饱和度越高,水驱受效油面积越小,剩余油在过渡带顶部富集。渗透率变异系数对于油水过渡带的影响更明显。
  4)、隔夹层的影响
  隔夹层影响不明显,油层较薄,加上毛管力作用降低了重力的影响,尤其是反韵律地层
  5)、产液速度的影响
  随着产液速度的增加,加剧了渗流场的不平衡性,水驱采出程度逐渐降低,弱水淹面积比例增大,更易形成剩余油的聚集。
  3.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形成条件
  经过对坨七8-10单元所有过路新井资料及SNP资料研究发现,在8层系边部存在丰富剩余油,通过与单元主体的各项指标对比,总结出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富集条件为:
  1) 过渡带粘度大于单元主体的1.5倍以上
  2) 原油密度比主体高出5%以上
  3) 渗透率极差小于2,油层厚度>单元主体厚度
  4) 面积>0.2km2,储量〉10万吨,采出程度<30%
  5) 隔夹层分布稳定
  三、效益评价
  截止到8月底7口井累增油4014吨,预计年底累增油可达6000吨,折算经济效益1500万元,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也证明在油水过渡带开发是可行的。目前沙二段油水过渡带有地质储量753.1×104吨,可采储量301.2万吨。
  四、总结及认识
  通过数模研究及以坨七8-10单元为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剩余油在油水过渡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同时总结一套适合油水过渡带开发的优化配套措施,为过渡带良性开发提供保证,为其他同类型油藏过渡带开发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国家油气资源生产企业的采油厂,拥有很多的油水井、计量站与联合站,在油井与计量站之间的集输干支线就组成了油气集输管线网。而油气技术管线保护策略与途径,成为了油气生产单位做好管线安全保护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油气集输管线 保护 策略 途径  油气集输管线是采油单位对采集油气的重要输送渠道,提高集油气输管线的保护,使管线正常安全的运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管理者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有效的
我校门诊从1979年4月~2003年8月用针刺腰痛穴治疗腰扭挫伤病人1600例,疗效快捷,现报告如下.
由于时代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输压力越来越大,也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路线的增多,面对更多的压力和任务,使得监管部门对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信息资源
总结了作者多年设备管理经验,针对工业生产用离心式风机运行时产生振动的原因及其处理防范措施、相关检修方法及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对在工业离心式风机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