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8日,《新京报》等媒体都刊登了沈峰先生为中国银行取消行长称呼,淡化“官本位”意识叫好的文章。然而,作为在业内服务十几年、亲身经历过银行业从粗放经营到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基层员工,我却觉得,沈先生对银行淡化“官本位”的期望过高了。
首先,沈先生认为,“银行官本位的淡化,能对银行官员身份价值观和体系构成强烈冲击,能够从根本上促使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合拍的从业观”。事实上,无论是原来粗放经营时期还是与世界同业接轨的今天,银行行长们的官本位意识从来就没有淡化过(虽然也引进了经理称呼),无论是行长的任命还是对行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仍然停留在纸上。如果不是因为严重的职务犯罪和较大的贪污受贿等个人行为,行长的位置一般不会动,因为他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银行资产和经营风险负责)。因此,“干得好,不如跟上级的关系好”是许多基层行长们达成的共识。如果不能严格按照严密的行长考核任用指标体系和真实的工作业绩并且增强行长任用透明度,听取和参考下属员工的评价意见来选拔任用行长的话,我想,即便是淡化了官本位,行长还是上面一纸任命,他的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制约,那么,这种“淡化”又有何用?
其次,沈先生云:淡化银行经理人的职务观念,能够强化职业观念。其实,淡化不淡化职务观念跟强化职业观念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因为不管是叫行长也好,称经理也罢,行长们除了在自己的任内把业务指标搞上去交差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关心他的工作业绩和工资收入是否成正比例提升的问题(银行职员也是如此)。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收入很低,跟所谓的行长贡献、白领阶层收入不相称,就是叫个再大的官名又能如何?反之,如果收入达到自己理想的期望值,即使叫个甲乙丙丁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三,沈先生称,淡化官本位“立足市场经济社会的要求,取消领导官衔有利于激发银行经理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降低金融风险”。说实话,一些基层行行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降低金融风险等方面还是想有所作为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成就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到他们的升迁、工资收入以及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上去(再加之一些银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严重欠缺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因此,他们把银行办好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由于工作责任心的差别,再加上各地经营环境的限制,因此,各行长的工作业绩就千差万别。
当然,淡化官本位的积极作用也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我以为,对其期望不能过高。要真正实现银行预期目标,把我国银行真正办成好银行,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根除银行身上的“国企病”、从切断政府对银行施加的影响力与银行行长们自身的利益冲动的胶合、从股权改造、从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有效的监管制约体系和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严格的资质审查、市场准入和对违规经营的监督、惩处制度入手,才能向着既定“好银行”的目标迈进。
首先,沈先生认为,“银行官本位的淡化,能对银行官员身份价值观和体系构成强烈冲击,能够从根本上促使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合拍的从业观”。事实上,无论是原来粗放经营时期还是与世界同业接轨的今天,银行行长们的官本位意识从来就没有淡化过(虽然也引进了经理称呼),无论是行长的任命还是对行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仍然停留在纸上。如果不是因为严重的职务犯罪和较大的贪污受贿等个人行为,行长的位置一般不会动,因为他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银行资产和经营风险负责)。因此,“干得好,不如跟上级的关系好”是许多基层行长们达成的共识。如果不能严格按照严密的行长考核任用指标体系和真实的工作业绩并且增强行长任用透明度,听取和参考下属员工的评价意见来选拔任用行长的话,我想,即便是淡化了官本位,行长还是上面一纸任命,他的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制约,那么,这种“淡化”又有何用?
其次,沈先生云:淡化银行经理人的职务观念,能够强化职业观念。其实,淡化不淡化职务观念跟强化职业观念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因为不管是叫行长也好,称经理也罢,行长们除了在自己的任内把业务指标搞上去交差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关心他的工作业绩和工资收入是否成正比例提升的问题(银行职员也是如此)。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收入很低,跟所谓的行长贡献、白领阶层收入不相称,就是叫个再大的官名又能如何?反之,如果收入达到自己理想的期望值,即使叫个甲乙丙丁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三,沈先生称,淡化官本位“立足市场经济社会的要求,取消领导官衔有利于激发银行经理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降低金融风险”。说实话,一些基层行行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降低金融风险等方面还是想有所作为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成就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到他们的升迁、工资收入以及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上去(再加之一些银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严重欠缺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因此,他们把银行办好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由于工作责任心的差别,再加上各地经营环境的限制,因此,各行长的工作业绩就千差万别。
当然,淡化官本位的积极作用也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我以为,对其期望不能过高。要真正实现银行预期目标,把我国银行真正办成好银行,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根除银行身上的“国企病”、从切断政府对银行施加的影响力与银行行长们自身的利益冲动的胶合、从股权改造、从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有效的监管制约体系和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严格的资质审查、市场准入和对违规经营的监督、惩处制度入手,才能向着既定“好银行”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