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老年医学部门诊随访,年龄≥60岁,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1·min-1·1.73 m-2的CKD患者入组,收集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白蛋白、血脂、血肌酐、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BNP)、25羟维生素D(25(OH)D3)及心脏彩超结果,对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GFR将患者分为CKD3a、3b及4期,根据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分别比较各指标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及非肥厚组,观察各指标的组间差异以及维生素D缺乏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 

结果

CKD3a期、CKD3b期及CKD4期体质指数、体表面积、Hb、血钙水平呈下降趋势,年龄、血磷、BNP水平呈上升趋势,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3期和CKD4期25(OH)D3的中位数分别为22.6(5.9~58.0) μg/L、17.5(10.1~46.3) μg/L,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33)。维生素D缺乏组与不缺乏组比较女性居多(χ2=7.460,P=0.006),血磷(Z=-2.090,P=0.037)、iPTH (Z=-2.855,P=0.004)、BNP (Z=-3.134,P=0.002)水平高,Hb(t=-3.305,P=0.00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缺乏组与不缺乏组左心室肥厚率分别为8例(34.8%)和12例(14.3%)(χ2=4.468,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维生素D水平随CKD分期进展下降,维生素D缺乏患者中女性居多,Hb低,钙磷代谢紊乱增多、BNP高,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提示维生素D在肾性贫血、钙磷代谢、左心室肥厚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和再次置入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支架内再狭窄65岁及以上患者,分别在常规球囊扩张后行紫杉醇药物球囊(DEB组,32例)扩张和再次支架置入术(DES组,28例)后治疗效果、安全性及主要观察终点管腔丢失率,次要终点为再次支架内再狭窄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结果治疗3个月后,DE
目的系统评价牙周治疗联合三联药物治疗与单纯三联药物治疗对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率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搜集牙周治疗联合三联药物治疗对比单纯三联药物治疗的相关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1997年3月至2017年3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对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P-选择素(CD62p)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对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8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403例,经检查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254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122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27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病变程度与HbA1c水平相关性。 结果4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老年危重患者床边实施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综合ICU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管的6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插管方法经鼻插入胃腔同胃管盲插方法,超声定位引导鼻小肠管进入胃窦,通过幽门入十二指肠球部,无阻力下继续往前推送,到位固定后床边腹部摄X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 结果64例患者中置管成功57例(89.1%),其中导管头端分别位于十二指肠球部8例、降部8例、升部18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事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特别是老年aSAH患者预后状况,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寻找影响老年aSAH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近期关于老年aSAH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遗传学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的7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77例患者中男57例、女20例,≥65岁组50例、<65岁组27例,平均年龄(68.7±12.4)岁;其中腺癌60例(77.9%),有病理组织分化结果者47例(61.0%);77例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分析共病及其他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入选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05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筛查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同时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体育锻炼、居住情况、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记录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病史,所有患者抽血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三碘甲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