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自杀相关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与阿米替林对照,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自杀相关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伴自杀相关症状的抑郁症随机分组,研究组35例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治疗,对照组33例以阿米替林75~250mg/d治疗,均辅以心理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和调查自杀相关症状,4周末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想死(97.1 %)、尝试自杀(91.4%)、自杀观念(88.6%)、自杀计划(80.0%)、绝望(71.4%)、自杀行为(54.3%)等症状检出率与对照组相近(分别为97.0%、97.0%、90.9%、87.9%、72.7%、54.5%,χ2=0.00~0.94,P>0.05);两组检出率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1周末研究组绝望(37.1%)、自杀计划(45.7%)和自杀观念的检出率(48.6%)已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为63.6%、72.7%、75.8%,χ2=4.77、5.12、5.32,均P<0.05)。4周末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62.9%,χ2=21.95,P<0.01)。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自杀相关症状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名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和5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父母版问卷评定。结果(1)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BRIEF量表总分及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指数两个维度得分[分别为(55.12±10.49)分、(53.74±10.35)分、(56.60±10.99)分]均明显高于对
目的对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6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保守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则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