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载香如故,似曾相识燕归来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又到了最后一个月,《文苑·经典美文》走过了它经历纠结、挣扎、蜕变的一年。这一年的关键词有两个:改变、归来。新老编辑交替磨合,新版旧版碰撞融合,最终,《文苑·经典美文》带着它既厚重又年轻的内核,似曾相识燕归来。在接到的电话、收到的来信、看到的微博留言里,你们有很多旧要跟我们叙,我们也有很多感恩要对你们说。最后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这一路走来兜兜转转,你们还是选择回来;这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我们永远不说再见!
  @张老师:我是《文苑·经典美文》的老读者了,可是自从改版后就觉得缺了原来的味道,有一段时间就没再购买。直到今年三月,在报亭无意发现了《文苑·经典美文》似曾相识的身影,我有种重遇故交的狂喜,第一时间去邮局订阅了整年的!我的老朋友,我记忆里的《文苑·经典美文》,终于回来了!
  @认生:因为学业繁忙,手机不能带在身边、QQ也不能上,只有杂志可以读。于是《文苑·经典美文》成了陪伴我青春期迷茫不安的解语花。我最喜欢《成长园》栏目里的故事,关于青春关于爱,好像那些故事都是我的,那里有我十七岁时最喜欢的少年。
  @段爷爷:我今年82岁,可能是《文苑·经典美文》年龄最大的读者啦。可是我这个老人家偏偏不服老,还是喜欢读书写文章,几十年如一日!《文苑·经典美文》的小编辑教我发电子邮件投稿,我居然学会了!我想跟年轻人说,坚持阅读会让你始终保持灵魂的年轻,将成为你人生最大的财富!
  @哲生:我是《文苑·经典美文》的忠实粉丝和投稿作者,这本杂志就像我的阵地,让我对于写作的热血与热爱有处释放。然而这两年经历了杂志的改版、新老编辑的交替,有一段时间我竟然与杂志“失联”了。好在今年最火热的夏季,我重新被编辑部“搜寻”回来,瞬间有种找到组织的踏实感!
  @任成龙:十年前,我只是个不谙世事坐在胡同口玩泥巴的小屁孩;十年后,我成了穿着“风华正茂”外衣的少年。一梦十年,平淡无奇里不知道还有多少可以回味,但《文苑·经典美文》却帮我把这琐碎而又弥足珍贵的记忆全部收纳起來,待到若干个十年后再来“相会”。
其他文献
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安静的姿态是美的!无论是红尘中的树或草,都不要被物质世界的风雨所跌动。心,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深藏于地下的静默的根系。无欲无求,不为尘世的任何诱惑而蛊动,只追求自身的簡单和生命价值的丰富。  1苍鹰翱翔于天空,蝴蝶翩飞于草丛。那是有关草与根的历程在记忆中抖动,草原的精灵,在大野的天空抒写对草的肃敬。  草的丰盈源自根。荒原、山地、河流,到处长满青青的绿草,那滴翠的生命,是对根的
过去的家庭过日子仔细,凡是有点儿价值的东西都要弄了罩子罩上。大至床罩、沙发罩,小至电视罩、电扇罩,反正能罩的一定先罩上再说。最夸张的,我见过冰箱罩,开一回冰箱掀开一回,特别麻烦。  把东西罩起来本意是爱惜东西,又能防尘。北京风沙大,刮一回风家里一层尘土,洗好几回抹布才能全擦干净。那时的大部分人家索性将怕脏又心疼的东西罩起来,顺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好看。  那時的人审美都质朴,罩子图便宜的用普通布做,
在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食用菌品种中,近年来脱颖而出的是形象化命名的“菇中八秀”,成为国内外宴会及酒楼、菜馆、餐饮部门菇食文化的新簇。其成型自然奇特,菜名典雅艳丽,触目引人思食。品尝“菇中八秀”增添雅兴,成了时尚,都市民众也由此情有独钟,列为日常菜篮子里首选食品。  这里介绍“菇中八秀”的营养成分、药膳功效及雅典菜谱:  一、羊肚菌,又称蜂窝蘑,学名Morchena esculenm,是一种名贵的食用
川上弘美,日本当代女作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故事开始》《神灵》《沉湎》等。川上弘美的小说,常会在贴近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混入幻想的世界,对女性的心境刻画入微,常常创造一个个奇幻的童话世界。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因而她也被誉为“东方卡夫卡”。  在浴槽里放好水,榎本把美人鱼装进塑料袋里运过来。将美人鱼从塑料袋里顺入水中,美人鱼立即在浴槽里游了起来,跟在榎本那儿没有丝毫变
黄礼孩,一级作家,《诗歌与人》诗刊、《中西诗歌》杂志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等上百种重要选本。出版诗集《我对命运所知甚少》《一个人的好天气》《热情的玛祖卡》,评论集《午夜的孩子》,艺术随笔《起舞》 《忧伤的美意》《目遇》等。曾获第八届广东鲁迅文学奖、2013年黎巴嫩国际文学奖、2014年第二届“美动华人”年度艺术家奖、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第一届70
关于好书,每个人的定义会略有不同。在我看来,好书是那些能叩动心灵、引人思索又鼓舞人向上成长的书籍。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就是这样的好书。看完这套书,不仅被书中的精彩故事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联结深深吸引,同时也为作者的巧妙隐喻所深深折服。一个虚构的故事中蕴含着如此多现实生活的隐喻,而这些隐喻恰恰又这么贴近现实、直指人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书中的那些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荒原-内心世界  我们所处
念旧的人活得总像个拾荒者,不动声色,却满心澎湃。流年辗转,或在咫尺,或在天涯,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含义。苦短人生,春花秋月又销得几次弹指;锦绣年华,灯影红笺又倾得几次墨染。雨夜良宵,杯酒余温,又怎抵清寒?明月高卧,故人千里,又何时归还?  窗外夜雨频滴,灯影残年,总归是一个人匆匆又守候了数载。想起李商隐的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赵师秀的那句:“
布莱恩觉得自己都要哭出来了。他又不是成心害人,他怎么知道事情会这样呢?  阿布去牲口棚了,布莱恩躲到一旁,他心里好想家。大门旁两只老母鸡漫不经心咕咕咯咯地啄着什么。这里不是他的家!他们一点都不喜欢他!布莱恩打定主意要回家!他不想再待在这儿了,他要回去!布莱恩出了院子,路上,自怨自艾的感觉占据了布莱恩的心扉。路越走越是望不到尽头,路两旁的电线在天空中无限远地延伸出去。男孩儿边走心里边对自己说:“我要
推荐  当我们置身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与博大的地理环境当中,作家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鲍尔吉·原野用他的散文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以鲜明的特征、极具个性的表达,在当下散文作家中形成了不与人同的“唯一”。他的笔下,都是献给草原和大地的雅歌。他对大地有着自然而然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体察,如放大镜,一枝一叶、一虫一草都能聚焦他探寻发现的目光。他的散文画面感、音乐性极强,语言鲜润灵动,有节奏、有张力。不仅有着对养
/ 01  “我睡了多久?”  “617年零3个月。”  “什么?600年……为什么才叫醒我!”我想坐起来,却发现刚醒来全身虚得慌。  “因为您患的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直到去年才研究出特效疗法。您是临床上第一个康复案例!”  “我家人呢?”  “您父亲在2113年去世了,享年118岁,母亲长寿一些,活了134岁,于2129年故去,他们都是寿终正寝。您的孪生弟弟,在您冬眠之后立志要找到治好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