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拿出对孩子一半的耐心对待老人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有不少朋友在集中吐槽,吐槽我们那些已经升级做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老爹老妈,常常会在家中干涉自己管教子女。
  不是吗?
  你这边刚刚把电视上的动画片关掉,他们就开始心疼一旁哭闹的孩子。
  真是烦死了。
  为此,我们常常会和他们闹得很不开心,有些时候,甚至吵到不可开交。
  于是,我的好朋友心理师阿诺又一次谈到了“温柔地坚持”。
  以前我们在讨论孩子的话题时,常常会建议家长采用这一招;现在拿来去对付爹妈其实也一样很好用:
  我们只要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就好,至于态度上,则大可不必太过气急败坏。
  比如我。
  就经常在我爹指导我“应该如何如何管孩子”的时候,规规矩矩地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是啊……”。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呵呵。
  这是因为,(就像阿诺老师指出的那样),当我们急赤白脸地跟父母争论谁对谁错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态,实际上就又回到了青春期时代,那个需要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认可和肯定的小朋友。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我们当然知道其他人,可以和自己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也一定不会总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贡献到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前些日子,还有一位男性友人也为了某些家庭琐事跟我抱怨。他说他越来越受不了自己的爸妈,感觉“好像跟他们讲话,越来越说不清道理”,老人有时是有一点儿胡搅蛮缠的感觉。
  我打趣说:“对啊,家人就是常常‘不讲道理’的啊!”
  结果把他惹毛了:“凭什么啊?从小到大他们都教育我要讲道理,讲道理,怎么我长大了,他们却反过来开始不讲理了?”
  吓死宝宝了。
  我赶紧挤出个笑容,反问他说:“兄弟啊,你有没有想过:再过两三年,你还要给他们买棒棒糖呢?”
  正巧最近看了一些存在主义的书,让我对以上事件产生了新的一层理解——有没有可能,我们类似的这些愤怒和不接受,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深处“无法面对父母衰老”?
  从小我们就习惯了去相信,死亡,以及死亡的象征——衰老——是一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事情。
  至少,在死亡与我们之间,还隔着父母。
  这一非真实的虚假信念,时刻保护着我们,无需直面不远前方的死亡焦虑。
  所以说,当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并承认,父母确实已经一天天老去之时,也就同时不得不去面对我们自己,也同样即将成为“下一个”正在老去的生命体。
  这是不是有一点难呢。但是,非常值得去做啊!
其他文献
本文对1970年以来悬索力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按静力和动力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有限元离散方法和连续化解法分类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也对今后一些研究方
摘要: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如何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数量适度、质量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造就一批治学严谨、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在省内外的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振兴我院教育的希望,是我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院工作中的永恒主题。作为“授健身强体之知识,铸健康强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