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英语语法、词法等教学中,如何增强教学过程的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一些词的用法和区别及一些语法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地采用一些富有韵律节奏的歌诀、顺口溜,丰富课堂,增强趣味,深入浅出。这样学生才能够达到自觉地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一、词法教学
  
  利用歌诀进行词法教学,不但为学生复用、活用词汇创造良机,而且使枯燥无味的词法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歌诀教学不失为词法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教besides, but, except, except for, except that和except when的用法区别时,它们都表示 “除……外”,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各不相同,学生不易掌握。如果把它们的用法编成歌诀,就能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别和应用:
  辨析“除外”看含义,“包括在内”besides;
  except、 but“不包括”,“除去”后面名代词。
  but前有不定词,后面常跟不定式;
  except that接从句,except for不同质。
  表“时间”when连词,巧别except众兄弟。
  编了歌诀后,再作一些分析,学生们对这些词的用法区别就有了明确的理解,从而容易掌握它们的用法。
  
  二、句型教学
  
  编歌诀进行句型教学,不但可使学生熟识、掌握句型结构,而且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一些惯用法,并从中受到启迪。
  例如,在教be used to 和used to这两个结构时,学生们对“to”是介词还是不定式符号,常常弄错。如果把它们的用法编成:
  be used to是“习惯于”,to是介词加宾语;
  人称、时态要变be,be accustomed to同义。
  used to是助动词,说明如何指过去;
  to后动词是原形,词组本是不定式。
  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对结构用法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三、 语法教学
  
  歌诀运用于语法教学,会带来勃勃生机。利用歌诀,对学生观察语法结构、分析语法现象、强化记忆及熟识语法特点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教学中,直接引语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要变成间接引语时,人称、时态、语序、状语要作相应的变动。如果按常规教法,既无新意又乏趣味。如将各种变化编成不同的歌诀,那就充满了新意,提高了趣味性,便于掌握。
  1.直接引语陈述句变为间接引语的歌诀为:直接引语是原话,间接引语述其意。原話本是陈述句,去掉引号变从句。从句that作引导,人称、时态要变化。
  2.直接引语为一般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的歌诀是:去掉引号加if (或whether ),陈述句语序要记住。时态、人称和状语,小心变化别马虎。
  3.直接引语是特殊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的歌诀为:直接去引号,陈述莫忘掉,助动do、 does、 did,一定要去掉。
  4.直接引语是祈使句变为间接引语的歌诀是:去掉引号要加to; asked、 ordered加“告诉”(told)。直引若为否定句,not就加在to前部。
  5.人称代词的变化歌诀是:人称变更怎么办,“一主、二宾、三不变”。若是自引自的话,听者不变称不变。
  6.时态的变化歌诀为:注意从句变时态,主句谓语作依据。现在/将来/完成时,从句时态照原句。主句谓语是过去,相应过去变从句。所说情况永不变,从句总是现在时。
  这样,学生对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就比较清楚和易学了,再加上大量的操练,可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法应用能力。
  事事留意皆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认真研究,就能编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诀,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定能起到促进作用。当然,语法知识的真正掌握,不仅在于用歌诀记住某些语法内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去真正理解,多加实践。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个方面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的,独立自主的,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寻找激励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的隐性和显性才能,同时得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皱眉头、咬笔杆”痛苦地写作文的学生。究其原因,不外是写作教学要求不切实际,教学观念落后,训练模式僵化。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写作教学中因材施教。  1.按照学生的总体水平确立一般要求与基本方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写作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写作教学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确立一般要求与基本方法,就可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是这样来要
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成功的喜悦能使人在学习上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怎样让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欢乐呢?    一、批语激情    作文批语即是一种言语劝导方式,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作文批语是教師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在篇间、篇旁、篇末所写的评语,它是师生就作文而进行的书面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但在现实作文中作文评语流于形式,含糊笼统,或重评价轻启发引导,或
一、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情趣    我对所教的初中班级做过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文感兴趣的只有15%。大多数学生说:“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恐惧心理中解放出来,我认为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
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般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的。这使得学生面临着考试的巨大压力,因此日常教学中普遍侧重应试教育,忽略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本该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训练。但是由于受到考试的制约,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语法教学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差,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学习,仍然开不了口,听不懂,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是目前初中英语教
教学工作是一份耐心细致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师爱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来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相继实行开卷的形式,一改闭卷模式下侧重考查学生对课本有关事实、知识、概念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能力的传统,坚持“知识立意为辅,能力立意为主,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原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适应“试题内容开放性、命题形式多样性、参考答案多元性和阅卷评分采
[摘要]作文教学要解决学生的“没东西写”和“不会写”这两大难题,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本文就认识生活、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表达、讲评和修改等作文教学环节中如何训练思维能力逐一论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 如何训练 思维能力    “没东西写”或“不会写”是学生作文两大难,前者是认识生活和积累材料问题,后者是构思和表达问题。作文教学要解决这两大难题,固然要做很多工作,但贯穿始终的莫过于重视思维能
国家教育部2003年推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来,给高中语文教育吹来一股清新的风,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理念都有很大变化。但我们使用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后,发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发现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这一届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不如以前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在我们使用了语文版的《论语》选修教材后,发现这本选修教材有不少优点,值得教材编写者借鉴。现试将这三种教材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那么,“豹尾”又该如何打造呢?      一、前呼后应法      前呼后应又叫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等。这种方法就是文章的结尾再一次提出与开头相一致的主旨(或观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