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变迁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活方式变迁的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的影响。通过对150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了生活方式变迁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影响的方式和程度。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变迁会影响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取向、态度、项目选择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生活方式 体育价值观 体育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18-01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受价值观制约,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整个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典型特征。其中包括物质生产、精神文化、家庭生活、交往生活等。体育价值观是人类价值观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体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体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体育行为是人类行为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种健康向上的行为方式。体育价值观属人们精神层面的内容,体育行为方式则属人们实践生活层面的内容,其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作用。为此,本文拟以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其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从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并指
  导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以玉溪师范学院二、三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体育价值观及其认识、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体育消费等方面。问卷设计并经效度检验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30份,回收率86.6%,有效回收率为84.6%。
  
  二、大学生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1.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
  1.1 生活水平。调查显示,前几年由于云南经济水平较低,玉溪师范学院大学生生活费月平均在300至400元。在最近几年里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费提高到500—600元/月。从问卷中13、16、27题可发现大学生在体育活动这方面投资有所提高。
  1.2 精神文化。体育运动作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具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更具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社会化功能,它能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也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体育行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的项目趋向多样化,摆脱了以前跑步的单一性锻炼方式。
  1.3 体育生活是大学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调查结果看,在大学生活中绝大多数学生把体育作为自己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
  2.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一种支配人类体育行为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形式。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是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支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价值观又会逐渐在体育行为中发生变化。
  3.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是人类行为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受到体育价值观制约的同时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行为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分析与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两个等级在73.6%,加上较少参加的21.7%合计参加体育活动的为95.4%。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大学生体育生活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因学习压力大所造成的紧张情绪有减缓作用;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对抗性动作对学生因在校生活单一、失恋、同学之间的矛盾、批评或处分及毕业分配等造成的不满情绪有渲泄作用,取得心理平衡;体育活动可以打破学生各人所具有的出于自我防卫而形成的“外壳”,相互进入对方的心理“领地”——即沟通情感,使自己在校园的人际关系由纵向向横向转化;体育活动可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在体育活动中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每个人把日常生活中受到限制的打、拍、摔、踢等动作作为认可的运用和将动作技术作为美的欣赏来完成,以获得愉悦感,促进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健身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占21.7%和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为4.6%,两者相加为26.26%,这部分学生有的因为运动能力低
  下,参与体育活动有障碍,羞于别人耻笑,因而很少或不参加体育活动;也有同学觉得场地太少、较差,运动受到限制。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则属于体育价值观念问题。调查充分说明在校大多数学生把体育生活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相关指标上的表现明显好于体育行为。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价值观的产生和形成,到付诸大量的行动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由于实际情况如生活环境、场地设施等影响,阻碍了体育行为的实施。如,塑胶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地的不足,降低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调查数据显示,不论是次数还是时间上,只要稍加努力,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表现为多元化,按序排列为:健身—娱乐—休闲—完善个性—展示个人魅力—现代人的生活内容。
   第四,大学生对体育行为还存在误解,没有真正认识到活动时间、次数等方面的重要性。可见,要想使观念与行为高度统一,师生和学校都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第五,目前,学校体育硬件建设还很落后,体育场地数量严重不足,阻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校园的整体形象。
  
  四、建议
  
   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和完善,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普及体育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体育锻炼与未来的人生规划、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克服“思想重视,行动消极”的现象。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示范、组织作用。增开符合学校体育特色,学生喜好的课内外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蒋凯,等.对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三向关系的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程斌.影响云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3]倪欣.对南京市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
  [4]张素霞.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J].体育学刊,2003,10,3.
  [5]刘一民,等.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0,4.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研究已近二十年,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仍然不尽人意。研究发现,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影响自主学习者的外因,以及自主学习的具体模式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学习者的内因的系统探讨。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失败的原因,提出培养大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表明,只有探讨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元认知规律,研究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才有可能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策略
摘 要:实验证明,微格教学不仅适合师范类教学,它的教学原理同样适合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体育 微格教学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15-01    一、前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
摘 要: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探讨音乐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教学视角的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重心的转变、教学评价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等方面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推进美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学理念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17-01    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