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课堂生成教学的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h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这些“意外”事件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展示教学魅力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或许会欣喜地发现,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
  【关键词】动态生成 开放资源 课堂主权
  
  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这些“意外”事件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展示教学魅力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或许会欣喜地发现,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总之,当我们“邂逅”课堂中的“意外”时,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捕捉课堂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情意浓浓,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资源建设过程中无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在现实课堂中需要做什么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一谈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一些反思:
  (一)尊重生成,学生课堂主权的释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探究获得中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案例: 在一次写景的习作课上,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的植物园去观察花草树木的特点。学生们欢呼雀跃地来到植物园,三三两两地分开了。突然有学生喊起来:“西瓜虫,这儿有好多西瓜虫,快来看哦!”同学们听到有西瓜虫,一下子就围了过去,蹲下来捕捉西瓜虫。我连忙赶过去,有的同学已经把西瓜虫放在手掌上了,有的同学在地上逗西瓜虫……我想制止,因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写景色,如果继续观察下去教师的教学任务完不成了。但是的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真不忍心去打断,何不让学生观察西瓜虫,写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呢?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仔细观察西瓜虫,描述一下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生一下子更来劲了,跑来告诉老师:“西瓜虫的壳很硬,身体很软。”“西瓜虫还有小尾巴,很小很小的。”“西瓜虫还会装死!”“西瓜虫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收获颇丰。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于儿童世界自然生成的探究性,教师不应扼制,而应鼓励,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涌出。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前预设,尊重学生的探究选择,甚至可以在生成中更换研究的主题。当然,有时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课上来不及探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课外的学习更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但让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使生成的问题成为连接课内外的桥梁。
  (二)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过程中,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敏感地意识到其课程价值,并加以及时引导,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提出:教育是一个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过程,备课再精细,预设再广博,也不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和谐”的突发事件,教师如果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捕捉教育资源,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措施,善搭桥,巧迁移,就可以收获意外的精彩。
  (三)开放生成,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成为学生继续讨论的原动力。教师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创设具有自身特点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不断生成性资源。
  案例:我在教学《蒲公英》寓言故事的时,在教完内容,揭示寓意“不要被事物表面的美丽所迷惑”后。我问学生:“假如你就是这一颗颗可爱的小降落伞,你会飞到哪里去生长?”学生都大声答道“我们会到泥土中生长!”“大地这么辽阔,你会去哪里?”我追问道。学生纷纷解答,有到屋顶的,有到河边的,有到窗台的……我看到了学生多元化的解读,满意地点头说:“你们都听懂太阳公公的话了!”这时,学生高高举起手:“我要到沙漠中去生长!”引起大家一片哗然,我追问:“为什么呢?”“我要到沙漠中去找到绿洲生长,我先去长,如果那里适合我长大,以后大家都去,让沙漠变成茫茫的草原!”
  显然,创设高层次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究竟会出现怎样的可能,已经远远不是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依循任职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绪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化设计。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才能充盈生命成长的韵味。
  (四)拓展生成,丰富课堂教学形态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也在变。有人估算过: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上,至少要做出2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面临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因时而变,因情而变,表现出种种积极状态,密切关注教学预设外生成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习,使预设外生成的教学转化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让我们的课堂不断走向圆满。让我们的课堂为无法预约的精彩喝彩,为意外的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卞志鹃.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
  [3] 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
其他文献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项最基本技能,这五项基本技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听和读反映的是语言信息的进入情况,是语言接收技能;说和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形式,是语言的表达技能。表达是建立在接收基础之上的,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从事说和写的练习,由此才能有效地提高综合技能。初中英语的学习是在培养和发展听、说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学“主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根据我从事教育20年、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往往会事半功倍,在英语课堂中巧用竞争,能够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竞争 给力 英语 教学  小学生是天真的,表现欲强,希望通过各种活动展现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欣赏称赞的特点,在课堂上巧用竞争,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一、"巧用"竞争,活跃课堂气氛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改变在于教学理念由过去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强调积极主动自主学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而有探究性地学习,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合与分”教学课程的设计的辅助下,提出了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课堂活动 主动积极性 引导措施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过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只是为了选拔人才,更不能排斥“后进生”,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形成良好的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水平的高低便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甚至以后的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素质。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高
摘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实现师生之间在知识、情感、能力上的互相交融,让学生喜欢政治、爱学政治。学好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文章中谈到: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
【摘 要】我作为语文教师,也荣幸的从以前教学的老套路逐步走向新的教学思路即以前语文教学是“掌握生字新词──分段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教学特点,走向“激活课堂──师生互动──学生体温──老师为向导──解决问题”。而多媒体打破了从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到功能较多的电子屏幕。要上好多媒体公开课,课前必须充分准备,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上课得注意多媒体的运用。  【关键
学校是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地方。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是板着面孔说大道理,满口的道德规则,缺乏情感的沟通,缺乏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因此也就只能培养出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的下一代。在这里,对于什么是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生成的。“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语大纲》中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学会12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识字的一些浅识。  一、在游戏中让学生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