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许多小企业、粗加工在行业发展中被纷纷淘汰,高、新、尖企业走上制造业舞台的中心,尤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加工产业日渐活跃起来。与此同时,企业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培养学术性管理类人才,如何培养即用型人才重任落到了职业教育的身上。数控专业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一直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在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方面不断改进和探索。作为职业教育数控教师,笔者谈一谈数控专业教学的几点看法。
职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中职教育面向的是那些在中考时未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水平偏低,自制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学习。如何把这些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传统教学,已经证明在他们身上行不通。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当今市面上流通着各种各样的数控加工教材,种类繁多,花样各异,如何选取合适的教材成为难题。首先,教材的选择应由较大的出版社發行,这样才能保证教科书质量,不会出现知识错误;其次,教材内容不能过深,否则易使学生失去信心,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教材编制最好采用项目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代表一个章节。每个章节就是一个考核,最终以加工出合格的工件为本章的结束。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达到同时进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状态,不至于失去学习信心。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薄弱,数控知识学习涉及编程、画图、仿真、实践操作四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完全按照以上四个环节,降低学习难度。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才会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在每个项目的不断学习中,由最初的教师带领,到最后的学生小组共同加工出设计好的工件,真正体会到做中学、做中悟的道理。经过不同加工工件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各种加工方法,提高了综合素质。
职教需要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双师型人才需要同时具备理论与技能双方面的知识。理论的学习好解决,大学本科可以让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储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约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技术能手。其间,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车间、参加培训、技能比武,经过一次次磨练才能有所提高。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中职数控专业方面,有经验的教师特别稀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无法快速培训解决,这样就造成了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近年,为了解决教师匮乏的问题,省、市每年都会安排暑假培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年轻教师也主动放弃自己的暑假,走进全国优秀培训学校,不断充电、不断交流。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学校都让自己数控车床运转起来,为当地机械行业的加工培养大量的人才。
数控的发展借技能大赛东风
下一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接下来的几年,技能选手的选拔一定会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头等大事。低级别技能比赛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控加工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学生在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平时的数控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围绕技能比赛,在采购单方面,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平时比较昂贵的工具都可以带到教学中,增长学生的眼界。同时,成立数控加工小组,先在班级中培养几个优秀的数控人才,既可以为技能比赛做准备,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给予他们重任,让他们成为小组组长,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技能大赛不仅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同时又是检验教师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数控教学必须走校企结合道路
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数控专业教学必须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道路。三年的时光有些漫长,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疲劳,产生厌倦心理。很多学生性格急躁,就想来到学校立刻就能学到各种专业技能。但是,任何知识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为了带动更多的学生,老师尽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的理论联系实际。课本教学、实训教学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当学生学到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就应该提前向企业进军,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道路。
学生来到企业之后,对他们又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新的生活、新的制度、新的环境等,都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清自己,认清现实,重新给自己定位。通过半年的工学结合,很多学生感到不足。知识的学习、体力的锻炼、责任心增强,都是学生所欠缺的。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面对。在我校,我们共同总结自己的实习笔记,找到困难问题,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所以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听得更用心。通过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思、行的结合,消除学生学习理论的疲劳感。同时,我校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与企业对接,按照企业规则制度管理学生,做到人人用心,责任到人。
只有通过企业的锻炼,学生对数控的学习才能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职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中职教育面向的是那些在中考时未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水平偏低,自制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学习。如何把这些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传统教学,已经证明在他们身上行不通。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当今市面上流通着各种各样的数控加工教材,种类繁多,花样各异,如何选取合适的教材成为难题。首先,教材的选择应由较大的出版社發行,这样才能保证教科书质量,不会出现知识错误;其次,教材内容不能过深,否则易使学生失去信心,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教材编制最好采用项目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代表一个章节。每个章节就是一个考核,最终以加工出合格的工件为本章的结束。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达到同时进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状态,不至于失去学习信心。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薄弱,数控知识学习涉及编程、画图、仿真、实践操作四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完全按照以上四个环节,降低学习难度。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才会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在每个项目的不断学习中,由最初的教师带领,到最后的学生小组共同加工出设计好的工件,真正体会到做中学、做中悟的道理。经过不同加工工件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各种加工方法,提高了综合素质。
职教需要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双师型人才需要同时具备理论与技能双方面的知识。理论的学习好解决,大学本科可以让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储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约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技术能手。其间,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车间、参加培训、技能比武,经过一次次磨练才能有所提高。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中职数控专业方面,有经验的教师特别稀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无法快速培训解决,这样就造成了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近年,为了解决教师匮乏的问题,省、市每年都会安排暑假培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年轻教师也主动放弃自己的暑假,走进全国优秀培训学校,不断充电、不断交流。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学校都让自己数控车床运转起来,为当地机械行业的加工培养大量的人才。
数控的发展借技能大赛东风
下一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接下来的几年,技能选手的选拔一定会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头等大事。低级别技能比赛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控加工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学生在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平时的数控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围绕技能比赛,在采购单方面,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平时比较昂贵的工具都可以带到教学中,增长学生的眼界。同时,成立数控加工小组,先在班级中培养几个优秀的数控人才,既可以为技能比赛做准备,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给予他们重任,让他们成为小组组长,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技能大赛不仅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同时又是检验教师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数控教学必须走校企结合道路
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数控专业教学必须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道路。三年的时光有些漫长,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疲劳,产生厌倦心理。很多学生性格急躁,就想来到学校立刻就能学到各种专业技能。但是,任何知识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为了带动更多的学生,老师尽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的理论联系实际。课本教学、实训教学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当学生学到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就应该提前向企业进军,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道路。
学生来到企业之后,对他们又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新的生活、新的制度、新的环境等,都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清自己,认清现实,重新给自己定位。通过半年的工学结合,很多学生感到不足。知识的学习、体力的锻炼、责任心增强,都是学生所欠缺的。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面对。在我校,我们共同总结自己的实习笔记,找到困难问题,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所以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听得更用心。通过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思、行的结合,消除学生学习理论的疲劳感。同时,我校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与企业对接,按照企业规则制度管理学生,做到人人用心,责任到人。
只有通过企业的锻炼,学生对数控的学习才能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