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品种资源收集和引进及发展现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桃、杏、李)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以及当前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优良品种保存现状及品种特征,以期促进宁夏地区核果类果树产业发展。
  关键词 核果类;品种资源;优良品种;收集;引进;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圖分类号 S662.1;S662.2;S6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099-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re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good varieties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stone fruits(peach,plum and apricot)in Ningxia area,and introduced the germplasm resource preservation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stone fruits varieties in Ningxia area,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fruits industry in Ningxia area.
  Key words stone fruit;variety resource;good variety;collection;introduction;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因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宁夏地区桃、杏、李等核果类优良品种缺乏。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调查收集了地方优良品种和引进了国内外优良品种,并经过观察、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推广。目前,核果类优良品种遍及宁夏山川,还有2处科研单位建立了品种圃,以保存珍贵的核果类品种资源。
  1 地方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
  在宁夏地区开展果树资源调查7次,其中针对核果类的调查有4次。
  (1)1963年,由梅林主持,张恩珍、张自蓉、陈邦俊参加的核果类果树资源调查。此次调查收集到的地方品种有:灵武红早桃、灵武黄干桃、灵武鹰嘴桃、灵武玉皇李、灵武小紫李、灵武口外杏。
  (2)1980—1985年,结合全国果树资源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和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织人力,由陈荣柏、张一鸣承担宁夏果树资源调查。张一鸣等收集到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地方品种21个。保存在园艺所的杏品种资源有8个:红桃杏、桃杏、鸡蛋杏、早艳、甜杏、广武建林杏、早胭脂、广东杏。
  (3)1990年,袁百川等对固原杏树进行资源调查,选出了金嫣嫣、兰州大接杏、龙王帽、固原金堡大杏、胡大堡接杏、固原农科杏等鲜食、加工优良品种17个,并在固原地区推广。
  (4)1992年,喻菊芳等对全区核果类品种进行复查,重点调查了固原、中宁、中卫、吴忠、灵武、永宁、石嘴山地区,整理了品种资料并拍摄品种照片逾200张,为全国编写的《果树志》桃、杏、李分卷提供了资料和照片。品种有中宁大白桃、早红桃;中卫七月桃、中卫鹰嘴桃、沙坡头大白桃;灵武鹰嘴桃、灵武红早桃、灵武黄干桃、灵武红皮黄干桃、灵武黄皮黄干桃、大武口离核黄干桃、吴忠红离核;银川旱区早杏、灵武东塔新水杏、灵武银白杏、灵武水杏、灵武口外杏、中宁胭脂红、中宁黄杏、中宁轿子山小黄杏、中卫大接杏。
  提出推广的桃品种有:灵武红早桃、灵武黄干桃、中宁二架桃、鹰嘴桃、麻桃等。目前,这些品种多为引进的优良桃品种所替代。提出推广的杏品种有:灵武新水杏、灵武早杏、银白杏、灵武口外杏(这里指红口外、黄口外)。灵武口外杏是宁夏最具特色的杏品种,但是保留下来的口外杏较少。
  2 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
  2.1 桃品种
  1951—1964年,灵武园艺试验场引进新端阳、大久保、五月鲜、天津早生、传十郎、上海水蜜、五月红、玉汉、早玛瑙红、六月鲜、白嘴、多摩、早白桃、早黄金、红蜜、田中早生、林红、早生水蜜、岗山500号、白凤、岗山3号、义园1号、土用水蜜、秋蜜、窄叶久保、初小美、和尚帽、临城桃、阿目斯丁、美国蟠桃、蟠桃、离核水蜜、奎桃、阿尔巴特、东云、小林、兴津油桃、沟子白、酸红嘴、明月、魁桃等83个品种。经喻菊芳、张恩珍观察研究,于1976年提出推广的品种有:新端阳、五月鲜、早白桃、六月鲜、天津早生、大久保、岗山500号、白凤、秋蜜、土用水蜜、离核水蜜。其中,五月鲜、早白桃和白凤因品质优良、适应性强,至今仍有栽培。
  1979年,苏东岩又引进了早香玉、京红、庆丰、麦香、北京3号、北京13号、北京28号、北京29号、北京20号、北京14号、北京25号、北京31号、垛子1号等37个品种。
  20世纪70年代,李玉鼎在海原山区引进麦香、京红等桃品种取得了成功;康健尊、金家敏在永宁引种桃取得了成功;80年代初,宁夏农学院李玉鼎、永宁科委与果树站康健尊、金家敏以及中宁林业科刘建俊等联合引进以我国自育桃品种为主的31个品种(朝霞、雪香露、雨花露等)。提出推广的品种有:庆丰、早香玉、雨花露、麦香、京红、早久保、北农早艳、金丰、垛子1号、小红花、法国油桃11个品种。由李玉鼎主持完成的《桃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以来,喻菊芳、贾惠娟、吕国华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系统观察研究了核果类桃品种71个(包括油桃早红2号、瑞光3号、美国新泽西洲76、78等和蟠桃)。于1993年提出推广的品种有:春蕾、西农早蜜、早风、麦香、庆丰、早白桃、白风、西农新蜜等9个[1]。
  1993年以后,由胡博然、靳建军引进了神农蟠桃等品种。灵武园艺试验场唐世雄、雍文等引进了中华寿桃、莱仙蜜等品种。灵武市林业局朱连成引进了沙红桃、八月脆、早凤凰等品种。其中,中华寿桃因抗寒力极差未能推广;沙红桃因果实品质优良、栽培性状好,得到了推广应用。   2.2 杏品种
  1982—1983年,灵武园艺试验场苏东岩等引进了沙金红、华县大接杏、铁巴达等15个杏品种。
  1985年以来,喻菊芳、贾惠娟、吕国华观察研究了引进的28个杏品种(其中包括苏东岩提供的15个杏品种)。于1993年提出推廣的杏品种有:华县大接杏、沙金红、临香白、三原曹杏[2]。
  1997年以后,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又引进了凯特杏、金太阳、串枝红等品种。凯特杏因品质优良得到了推广。
  2.3 李品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灵武园艺试验场袁志成等引进福摩等多个李品种。1982—1983年,苏东岩引进了美丽李、五香李、香扁李、日本李等12个李品种。
  1985年以来,喻菊芳、贾惠娟、吕国华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观察研究了李品种23个(其中包括苏东岩提供的12个李品种)。于1993年提出推广的李品种有大石早生、五香李、美丽李、小核李、寺田李、七月红李和晚红李。这些早、中、晚熟配套的李优良品种,至今仍在持续应用。美丽李早熟、优质、丰产,成为宁夏的优势品种,又是设施栽培的首选品种。由喻菊芳主持完成的《核果类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于1996年获得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2]。
  3 发展现状
  3.1 低温冻害及抗寒栽培
  一方面宁夏地区光照充足、温差大、空气干燥、雨水少,十分有利于核果类果树生长和品质提高,而且病虫害少,喷药少、污染少,符合绿色水果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宁夏冬季寒冷,绝对最低气温达-30 ℃,-20 ℃低温天气多次出现,这种气温已超过了桃树的可忍耐低温(桃树是核果类中树体抗寒力最差的树种,越冬期冻害的临界气温是 -26~-20 ℃)。经研究,即便是用耐寒力较强的品种如早白桃、五月鲜、鹰嘴桃、离核水蜜,或用耐寒力很强的山桃当砧木的低位嫁接苗,均会发生冻害以致受冻至死。这些现象分别在1954年、1967年、2002年出现过。
  2008年1月29日至2月9日,宁夏地区全境遇低温冻害,灵武市-20 ℃的低温持续时间达13 d,1月13日至2月24日降雪天气达10 d,2月1日绝对最低气温为-26.7 ℃。据灵武试验场观察地面气温达-30 ℃,这种天气致使宁夏地区数处桃产区发生冻害[3]。如吴忠园艺场的桃树全部冻死,灵武园艺场冻死83%,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冻死80%,甚至栽培条件最好的永宁大观桥也受冻惨重,2008年宁夏地区果品市场上无当地产的桃果上市。而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另一处桃园采取了抗寒栽培,即利用抗寒能力较强的山桃作砧木,在离地面100~120 cm处嫁接优良品种,抗寒效果显著,可以抵抗-26~-28 ℃的低温。如果在此高度上嫁接耐寒力强的品种,则效果更好[4]。自2008年以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生产的桃苗,均采用这种高位嫁接技术,坚持抗寒栽培。此项创新性成果解决了宁夏桃生产中的难题。
  3.2 品种资源保存状况
  3.2.1 灵武园艺试验场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桃品种有沙红桃、小油桃、大久保、中华寿桃、蟠桃、北京7号、北京8号、莱仙蜜、大白桃、鹰嘴桃、重阳红、水蜜桃、大油桃。杏品种有白皮杏、银白杏、金太阳、红太阳、口外杏、兰州大接杏、临河大黄杏、华夏大接杏、沙金红、临香白、三原曹杏。李品种有早美、玉皇李、福摩沙、梅杏、黑宝石。
  3.2.2 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保存的桃品种有早凤王、春雪、春艳、大久保、北京8号、布目早生、农神、白露蜜、房山蟠、艳宝、脆宝、晚金宝。李品种有女神、黑宝石、红宝石、小核李、美丽李、大石早生、欧李、杏梅、加洲红李、美国沸腾李、黑西梅、玉皇李。杏品种有凯特杏、红丰杏、红梅杏、临香白、亚美尼亚、沙金红、三原曹杏。
  3.3 现阶段发展的优良品种
  3.3.1 桃品种。
  (1)春蕾。果实长卵圆形;平均单果重72 g,最大果超过100 g;果皮绿白色,果顶和阳面着红晕;果肉白色,肉质软溶,纤维中多,汁液中,风味甜,稍淡,有微香,含可溶性固形物9.5%;核软易裂,粘核。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树势健旺,树冠较大,树姿开张,较耐花期霜冻,能自花结实。为目前最早熟的桃品种。
  (2)早白桃。果实近圆形,有尖;单果重138 g,果皮呈绿色,难剥皮;果肉乳白色,汁中多,初采时质脆,完熟后变软面,风味酸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8%;离核。品质上等,7月下旬成熟。树势健旺,树姿直立,树冠高大,耐寒力强,丰产。
  (3)五月鲜。果实尖圆形,平均单果重144 g;果尖红色,肉质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9%,酸甜适口。品质上等,7月下旬成熟。
  (4)沙红桃。果实扁圆形或圆形,果顶平凹,缝合线明显。平均单果重250 g,果皮底色乳黄;果肉乳白色,脆硬质细,纤维少,硬溶质,味甜香浓;粘核。在宁夏地区8月上旬成熟。
  (5)北京7号。果实长圆形,果个较大;果面乳白色,阳面有红晕,果顶稍红,绒毛少;肉质松脆,汁多味甜。
  (6)北京8号。单果重300 g,最大650 g;果肉白色,果面红亮、个大,硬溶质、口感脆甜。耐运输,成熟期不易落果,是发展前景较好的中熟品种。
  3.3.2 杏品种。
  (1)银白杏。果实圆形,缝合线明显,果顶平有凹;在干旱山地平均单果重59.1~71.8 g,最大果重80.0 g;果皮底色浅黄白,蜡质中等,茸毛中多,厚度中等,较脆,难剥离;果肉黄白色,近核部位肉色白,汁中等,肉质细,纤维较少,味酸甜,有香味;离核,核扁圆,甜仁。6月中旬成熟。
  (2)沙金红。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82 g;果皮黄绿,果顶紫色;果肉橘黄色,肉质中粗,纤维中多,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离核、仁甜。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树势健壮,树姿开张,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早,丰产。   (3)华县大接杏。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98.5 g,最大果114 g;果皮淡黄色;果肉桔红色,纤维较少,肉质细、汁液特多,风味甜,略酸,味浓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5.68%;离核、仁甜。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树势健壮,树体较其他品种矮小,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早,极丰产。
  (4)临香白。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84 g,果皮黄白色;果肉乳白色,纤维少,肉质细,汁液多,味甜微酸,风味浓,有清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2.05%;半离核、仁甜。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早,丰产。定植后树体未发生冻害。
  (5)三原曹杏。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80.5 g。果皮黄绿,阳面红色或全面桔红色;肉质细,致蜜,纤维少,风味酸甜、稍淡,含可溶性固形物9.4%;离核、仁甜。品质中上,7月上旬成熟。树势健壮,树姿较直立,以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早、丰产。树体未发生冻害,较耐花期霜冻。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
  (6)兰州大接杏。果实长卵圆形,果个均匀,平均单果重84 g,最大果重180 g。果面黄色,阳面红色;果肉金黄,肉质细腻,口感脆甜,汁液多,味香浓,可溶性固形物14.5%,品质上等。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抗性强,丰产,适宜推广。
  (7)凯特杏。由美国引进的大型杏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05 g,最大果130 g。具有丰产性强、高产稳产、果大质优、栽培适应性强和耐瘠薄等特点,是目前我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之一,具有廣阔的发展前景。
  3.3.3 李品种。
  (1)美丽李。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80.3 g。果皮底色黄绿色,顶部及阳面呈红色;果肉乳黄色,质细、硬溶,纤维少,汁液丰富,风味酸甜有清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2.06%~15.50%。品质上等,7月下旬成熟。树势健壮,树姿略开张,枝条粗壮,树体较高大,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丰产,较耐寒。
  (2)小核李。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52 g,最大果70 g。果皮紫红色,采后稍放变黑紫色;果肉橙红色,肉质中粗、软溶,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35%;离核,品质上等。7月下旬成熟。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树冠矮小,枝条稀疏,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较丰产。管理不当越冬枝条易抽干。
  (3)晚红李。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49.2 g。果皮紫红色;果肉桔黄色,肉质细、硬溶,汁多,酸甜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6.2%。过早采收有涩味,完熟后风味变优。粘核,品质中上等。8月下旬成熟。树势中庸,树姿开张,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坐果率高,丰产。树体较耐寒。
  (4)玉皇李。果实心脏形,黄绿色,平均单果重65 g。细韧硬溶,酸甜味浓,品质上等,8月上旬成熟。为宁夏地区地方品种,适应性强,是目前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5)黑宝石。原产于美国加州,位居当地李十大主栽品种之首。果实扁圆形,果顶平圆,平均单果重100 g,最大果252 g;果面紫黑色,无黑点;果肉乳白色,肉质细,果汁多,味甜,品质上等,离核。自花结实能力强。
  4 参考文献
  [1] 喻菊芳,贾惠娟,吕国华.核果类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93(6):19-22.
  [2] 喻菊芳,贾惠娟,吕国华.核果类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总结报告(1985—1993)[R].银川: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1993.
  [3] 喻菊芳,魏卫东,张小波.建国60年来宁夏果树科研辉煌成就[J].宁夏农林科技,2009(3):27-35.
  [4] 陈艳玲,喻菊芳,吕国华,等.宁夏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2(13):196-198.
其他文献
摘要 农药质量事关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农药中溴氰菊酯乳油质量分数,并对该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和应用,以期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药;气相色谱;内标法;溴氰菊酯乳油含量  中图分类号 X839.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107-02
摘要 针对红阳猕猴桃怕干旱、喜湿润而又怕过湿烂根和引发病虫害的引种栽培实际,配合生产绿色水果,筛选出以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为主,辅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的适宜于伏牛山区的猕猴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伏牛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16-01  红阳猕猴桃是四川省苍溪县
摘要 承德地区为典型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增产增效,调节膳食结构,引进新特蔬菜。介绍了马铃薯茬芽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整地移栽、巧补水肥、中耕除草、整枝掐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新特蔬菜;芽甘蓝;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5.9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
摘要 2018年6月21—22日在铜仁市南部出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气象自动站监测数据和铜仁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区在潮湿不稳定的西南季风气流控制下,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加上弱冷空气南下与南海输送的暖湿气流汇合,气流辐合形成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导致铜仁市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成因。分析
摘要 本文总结了黔东南州山地鱼腥草绿色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繁殖、大田管理、采收、贮藏运输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鱼腥草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腥草;绿色;栽培技术;山地;贵州黔东南  中图分类号 S567.23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60-01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机稻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总结了有机稻米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地、育苗、插秧、本田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有机稻米;技术规程;生态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022-01 开放科
摘要 针对高寒地区低温严寒时间过长影响农业废弃物腐烂的生产难题,本文从发酵时期、生产准备、发酵流程等方面,提出和总结基于低温发酵的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堆肥方法,并对其生产效益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推进高寒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关键词 粪污;秸秆;低温发酵;堆肥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158-01
摘要 本文通过对收购点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柱县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过程中C3F等级混等级、混部位、混颜色等造成该等级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提高C3F等级合格率的对策,即加强收购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大对烟农炕次、分类堆放及交售的管理,严格收购流程管理,坚持标准对样收购并严肃收购纪律,加强烟叶存包环节管理,建立分级队伍档案管理,强化收购等级质量督查考评及应用等。通过这些措
摘要 以桂糖49号甘蔗无根试管苗为材料,研究移栽后的基质、生长环境及诱导激素等因素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土沙混合基质、在苗床增施底肥以及200 mg/L ABT生根粉处理均能对甘蔗试管苗的生根、存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甘蔗试管苗的快速繁育。  关键词 甘蔗;试管苗;快速繁育;存活率;生根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06
摘要 松花湖是吉林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其水质好坏将直接影响中下游居民的饮水安全。松花湖两岸的森林对松花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水源净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湖区重要的水源涵养途径。本文以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松花湖实验林场为例,通过了解林场内植被分布特点,分析了松花湖水源涵养林的现状,为进一步探寻松花湖水源涵养林的恢复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松花湖;水源涵养林;现状  中图分类号 S727.21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