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表征: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意义学习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阐述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内涵、教学设计流程和构建策略。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解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符号与微观、符号与宏观的有机关系,构建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
  关键词:硝酸;三重表征;内涵;教学设计;构建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4–004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自1982年A. H. Johnstone提出应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来学习、看待化学的观点之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及其思维方式的研究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关注。
  笔者在“中国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三重表征”为主题,检索国内相关文章计60篇(至2015年12月28日),发现研究侧重点在三重表征的基本内涵、教育价值、形成过程及内容特质、培养策略、学生现状等方面。并呈现学界热、实践冷,尤其是高水平实践少的倾向。这表明一线教师基于三重表征的实践尚未成为普遍自觉,实践探索的质量有待提高。
  本文拟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内涵和教学设计、构建策略作一阐述,以丰富这一研究的实践内容。
  1 化学三重表征的内涵及其教学设计
  1.1 化学三重表征的内涵
  毕华林等基于化学学科的特质分析并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宏观表征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微观表征主要是指有关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等微观属性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符号表征主要是指由字母组成的符号和图形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这三种表征形式之间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构成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1]。
  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是化学学习特有的思维方式,称之为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如图1所示:
  2 “硝酸”教学实录(片断)
  2.1 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
  展示:装有浓硝酸的棕色试剂瓶
  师(设问):装有浓硝酸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棕色的?
  生(猜想、推理):浓硝酸见光会分解。
  展示:装有浓硝酸的无色试剂瓶
  生(观察):瓶内溶液上方有红棕色的气体;溶液的颜色显黄色。
  师: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这是浓硝酸见光分解产生的。除此以外,还可能有什么产物?
  生:沉默、思考
  师(启发):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氮的化合价降低,那么,应当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升高的是什么元素?产物可能是什么?
  生(领悟):是氧,生成氧气。
  师:该反应中硝酸表现的性质有哪些?
  生:氧化性;还有酸性。
  ……
  实验1-1:通过胶头滴管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水
  生(观察、惊喜):大烧杯中水倒吸入试管;溶液上方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中溶液变蓝。
  实验1-2:打开试管上方胶塞
  生(观察、惊喜):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师(设问并提供思路):大烧杯中水倒吸入试管,说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二氧化氮与水发生了什么反应?打开试管上方胶塞后,无色气体遇氧气转化为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应当含有氮,该无色气体是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积极思考、表达
  师(引导观察):此时的试管中还看到什么现象?
  生(观察、发现):试管中铜丝上有气体产生,反应还在继续。
  师(分析、提问):此时试管中的硝酸是稀硝酸,说明稀硝酸也能与铜反应,发生的反应是什么?   生:思考、尝试
  师(呈现):3Cu 8HNO3(稀)=3Cu(NO3)2 2NO↑ 4H2O
  3 三重表征的构建和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
  3.1 典型、完整——构建宏观表征
  宏观表征指人类感知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物质及其性质,化学教学应该从宏观表征开始循序渐进地展开,这就决定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宏观表征因为具有直观性和鲜明性的特点成为最易于学习者接受和形成的,这并不意味着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都是准确的、有意义的。研究发现,信息丰富的宏观现象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感官刺激,有时反而让学生困惑到底要从中学习些什么,他们往往限于观察显著的宏观现象。因此,宏观表征对象的选择和感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必须清楚要让学生“看到”什么以及如何“看”,以突出宏观表征的典型性。
  典型性并不排斥和忽略其他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宏观表征。全面、深入的感知,不仅能够保证宏观表征的完整性,有时还会有意外的发现和生成。对这些资源的运用,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智慧。
  整体上看,该教学实践重视宏观表征典型性的设计和实施,但宏观表征的“完整性”有所缺失。在“硝酸的不稳定性”环节,再设计一个“浓硝酸受热分解”实验,可使学生对浓硝酸分解条件的认识更加完备,当学生面对浓硝酸如何保存的问题时,就会同时想到“避光”和“低温”。在“硝酸的强氧化性”环节,粗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的“放热”和“越来越快”的现象,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事实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快慢,也是化学反应的重要方面,毫无疑问,这些宏观表征同样具有意义和价值。
  化学学习需要学生将体验到的宏观现象与相关科学概念或理论解释相联系,将宏观表征分别与符号表征、微观表征建立联系。没有这种联系支持的宏观表征学习往往停留在肤浅层面。
  3.2 可视化和想象——构建微观表征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化学研究的路径相似,遵循“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的认知顺序。微观表征既有助于分析与理解宏观现象,更有利于符号表征的提炼与符号含义的理解。因此,微观表征是联系宏观表征与符号表征的桥梁与纽带,是建构化学三重表征的关键[5]。
  相较于宏观现象,微观表征则因为其抽象化则不太利于学习者的形成,它需要在学习者形成了对物质大量的宏观表征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后才能逐渐形成。
  经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利用模型、微观图示、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依托学生的知识经验、借助自然和生活现象,进行生动形象地比喻,这些指向微观本质的描摹、模拟、想象,能为学生提供可以探察微观世界的“眼睛”和“翅膀”,使微观过程直观化、抽象过程形象化,有效突破学生的微观认知困难。同时,对可视化模型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科学概念并拥有多种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在不同维度(三维和二维)之间转换的能力等。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对微观表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急于获得结论的求成心理,使得微观表征的这一关键环节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弱化了。
  本教学实践中,在“硝酸的不稳定性”环节,教师注意运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判断反应产物(O2),以揭示物质转化的原理。如果再追问“生成的NO2和O2个数比是多少”,就可使物质的变化关系由定性到定量,其实质是电子得失守恒规律的揭示和应用,随后硝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水到渠成,同时这一反应配平的难点即迎刃而解。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微观表征,也可借鉴类似的程序。
  在“硝酸的强氧化性”环节,粗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的微观表征,可设计如下微观表征图:
  该图可直观地反映出反应过程中宏观现象对应的物质转化以及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微观机理。
  3.3 意义理解——构建符号表征
  化学式、结构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这些表示微观结构和变化的化学符号语言,是宏观现象的简化表达,又是微观本质的巧妙体现。可见,符号表征是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的中介。
  在微观结构或符号表征形成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对其的认知也不是完全熟练和深入的,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单一的陈述性知识——获得的结论而机械地记忆,不能领悟微观结构或符号所隐藏的更加深刻的意义。当学生没有形成对微观表征的理解时,符号表征对于化学学习是最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
  本教学实践的“硝酸的强氧化性”环节,在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u 4HNO3(浓)=Cu(NO3)2 2NO2↑ 2H2O”后,教师设问:“该反应中硝酸表现的性质有哪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帮助学生全面揭示其中蕴含的硝酸的性质信息。如果换一种方式设问“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则学生对硝酸性质的理解更深刻——兼顾了定性和定量的两个层面,也及时消除了学生头脑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的片面认识,符号表征和宏观表征由此建立了联系。如果再换一种方式设问“该反应中若生成标准状态下2.24L N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多少”,则可建立符号表征和微观表征的联系。
  由此可见,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符号与微观、符号与宏观的有机联系,构建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初始,三重表征的构建应力求清晰、完整。此时,学生的三重表征往往维度单一、联系割裂、转换困难,这一阶段处在三重表征的习得阶段。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最终实现三重表征间有机联系、灵活转化并自动化,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反思。要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需要教师深刻领悟化学学科特质、理解培养三重表征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促进三重表征思维培养的教学,还需要认识到三重表征思维的建构条件与历程以及不同教学内容与阶段对三重表征思维培养的价值,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进行三重表征思维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6]。
  参考文献:
  [1][2]毕华林,黄婕,亓英丽.化学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5):51~54.
  [3]黄婕.中学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2006,(14):48~49.
  [4]闫伟.元素化合物教学:基于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以《硫酸、硝酸的性质》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9):37.
  [5]吴庆生.化学微观表征的方法与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15,(19):41.
  [6]杨梓生.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及其培养的认识[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7):58.
其他文献
摘 要:京都产业大学(Kyoto Sangyo University, KSU)创立于1965年,时值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2015年,京都产业大学将迎来50周年校庆。在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背景下,很多私立大学面临生源不足的危机,然而京都产业大学却不断创新,蒸蒸日上。这些都与其办学理念和历代校长的远见卓识、英明领导密切相关。京都产业大学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及时制定新时期发展规划和战略,注重立足
摘 要:2012年4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欧盟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作为深化中欧合作关系的第三支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其中,中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不久,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EU-China Higher
肾病,在人们的眼中是个可怕的名词。由于人们缺乏应有的认识,不知如何爱护肾脏,或者得了肾病不知如何治疗,偏听偏信,结果小病酿成大病,不得不透析甚至换肾,经济上不堪重负,生活质量低下……因此,在与肾病的战斗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个聪明的“肾斗士”。    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病是一种患病率很高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医学专家最近十几年才认识到的客观事实。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人数大致为9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失联事件沸沸扬扬,主线虽然是围绕飞机的搜寻而跌宕起伏,但纵观事件全程,国际救援的效率和协作度也一览无余。从目前网络上的专业意见及民意反馈来看,迄今,救援工作中国际协力的表现大概呈现两种态势。一方面是国际救援力量的广泛参与。随着事件重心和性质的不断转移,东南亚临海诸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直至印度洋国家的参与其中。而另一方面,民间对于马来西亚政府的不满也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微课就是其中一种。所谓微课就是通过运用视频录像的方式把老师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其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微课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大,能够有效的辅助老师教学,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位置。因此,
胡德良 译  宇宙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洞,使其他任何空洞相形见绌,这一发现使天文学家们大为吃惊。  该空洞的直径为将近10亿光年。空洞不同于黑洞:黑洞是由致密物质构成的小型球体;而空洞中几乎没有任何恒星、气体和其他普通物质,奇怪的是其中也没有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质。以前也发现过其他的空洞,但根本没有这么大。  天文学家不知道该空洞存在的原因。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劳伦斯·鲁德尼克说:“以往不曾有人
【摘要】随着新式教学观念的普及,尤其是“微课”在泰语教学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却不断提高,为高校泰语教学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泰语“微课”应该讲点什么,讲多少,什么时候向学生展示,效果如何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基础泰语》课程中单词/词组、句子、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学生泰语能力的点、线、面。以此为出发点,本项目共制作了三类“微课”视频,对上述三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
【摘 要】本文是一次师生关于作文及化用仿作的对话,对话涉及到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和扣题方法,如何模仿和借鉴高考优秀作文来为自己的考试作文增光添彩,从而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用 问答    寒假中,一位高三学子拿来一篇特殊的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作文附后),咨询曾经参加几次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能否化用这篇文章来完成寒假作文“距离”,进而举一反三走一条高考作文的捷径?现将对话
涡轮增压是一种提高发动机的进气能力的技术,它采用专门的压气机将气体预先压缩再通入汽缸,这样,进入汽缸的气体质量将大大增加。同时,增压技术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萨博作为通用汽车最具个性化特色的品牌之一,则是第一家把源于航空领域的涡轮增压器应用到汽车产品上的汽车制造商。  Saab 9-3 装配的发动机配备一个涡轮增压机。其涡轮机是由两个缸列的排气同时馈送的。这点不同于早先的 V6 发动
在我们心目中,厨房乃是“少儿不宜”之地。可在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却不然,他们将厨房当成教育孩子的“乐园”,谓之厨房教育,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厨房教育”的内容有:    参与饮食制作,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   孩子在厨房里做的事情有:把理好的菜放在干净的盆子里;剥豆子或笋;掰四季豆或豇豆;洗茄子、黄瓜、番茄等果实类蔬菜;打散鸡蛋;递东西;提醒妈妈水开了、饭好了;算算需要的碗筷;捏几个饺子、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