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临床特征,发掘预警肝衰竭发生的指标,建立基于临床指标的早期肝衰竭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病例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62例,比较其发病诱因、发病特点以及临床常规辅助检查指标变化特征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判断肝衰竭发生风险的模型。结果两组病例间性别、发病诱因、黄疸出现时间、有无肝硬化、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CHB重度组患者发病年龄分布范围较大(12~72岁),Pre-ACLF组患者发病年龄较集中(29~69岁),两者有显著差异。首次辅助检查指标中,两组凝血检验指标与TBil存在显著差异。指标的变化速率中,Pre-ACLF组PT、INR、TBil最大增加速率显著高于CHB重度组(P=6.386×10-11、1.905×10-11、0.006 5)。ACLF发生概率的预警模型为P=1/[1+e^-(-2.414+7.687×PT延长速率)],PT最大延长速率每天增加1 s,肝衰竭的风险增加2 179.045倍。结论与CHB重度病例比较,Pre-ACLF病例病变相对较剧烈,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的大幅下降与黄疸的大幅增加。其中PT最大延长速率是预测肝衰竭发生最强的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及国防科技能力快速提高,中国海军从水面舰艇、潜艇、海军飞机,乃至各种舰载、机载设备、武器等整个海军装备技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势态。今日中国海军已经进入一个在装备技术上赶超世界水平和加紧完善现代作战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海军将挤身于当今世界海军强国之列。作为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发展的外国刊物,日本《世界舰船》杂志刊登学者大家冢好古的文章,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