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星星在唱歌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安·米罗(1893-198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他用简略的线条形状、简单的色彩、神秘的遐想,把我们带入梦幻童真的世界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胡安·米罗的艺术世界!
  一、走进胡安·米罗
  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米罗从小对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他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1907年开始学习艺术,曾就读于巴塞罗那市的几所美术学校学习。在其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也曾经尝试过多种绘画风格,尤其是受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民间艺术以及罗马式教堂的壁画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这为他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莫测永恒的符号,于是有人把他称为“星星王子”。他的画里总是充满太阳、月亮、星星、小鸟、精灵等。他的作品就像一个万花筒,把我们小朋友带入了他的梦境中。
  二、胡安·米罗的创作特点
  线条形状和色彩特点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只有一些线条、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形状。而正是这些简单的线条成为米罗绘画语言的重要因素,充满率真、稚美、神秘、生动。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这些是他梦里的颜色。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难怪孩童更容易与大师米罗的作品产生共鸣。
  专属米罗的符号形象
  米罗在其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符号形象,以星星为载体,以超凡的想象和孩童般的内心构想着理想的世界。空间变化的元素取自于自然的形态:鸟、眼睛、乳房、火苗、蜘蛛、怪兽、梯子等,并与星星、月亮融为一体。符号化的象征表意,平面化的处理,使这一小画幅作品产生出无限空间氛围和张力。描绘了一双童真的眼睛所看到的色彩斑斓的世界。以童趣和童真风格著称的画家米罗,有个星星王子的雅号。
  三、胡安·米罗的作品
  米羅的作品里的世界比我们周遭的世界更幸福,更神秘,有着更多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欢乐,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归于自然的原始生命。
  米罗的很多画看起来近似于孩子的涂鸦。颜色简单,看起来自由、无拘无束。但是,大师的作品并非随性而作,背后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缜密的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然而大师所追求的儿童的自由天真正是我们需要在孩子身上鼓励并保护的。让孩子在绘画中得到自由和快乐,释放天性,我们还可以从中观察到他们在思考些什么,以及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米罗始终像个孩子一样画画,不讲究任何手法,却能深得人心,因为看第一眼就喜欢,这就是艺术。
  四、孩子们和胡安·米罗一起来画画
  看米罗的画,就像在看他做游戏。小朋友,你也拿起笔像米罗一样在纸上涂涂抹抹做游戏吧!
  ★材料准备:记号笔、水粉笔、水粉颜料、水粉纸、调色盘、水桶、抹布等。
  ★步骤:
  1~2 根据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图形符号。
  3~6 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达内心感受。
  有的图形可勾线,有的可不勾,视画面需要而定。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 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作品,感受格子画的色块美。  2. 懂得网格画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创编设计网格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过跳棋的经验。  材料准备:PPT课件、音乐《粉刷匠》、幼儿人手一副跳棋、各类纸皮箱、水粉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以PPT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跳棋路线  师:上次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用珠子摆出了什么图案?为什么可以用珠子摆出图案呢?  小结:
        
活动目标  1. 观察切成不同形状的猕猴桃,描述其组成部分及外形特点等。  2. 大胆画出不同形状的猕猴桃,表现出它们的外形特点。  3. 体验用棉签画猕猴桃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或吃过猕猴桃。  材料准备:猕猴桃、果盘、水果刀、猕猴桃图片PPT、水粉颜料(深绿色、浅绿色、咖啡色、黑色)、棉签、白纸。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引出猕猴桃  教师把猕猴桃装在一个盒子里,
杨薇,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幼儿园保教主任,先后被评为成都市教坛新秀,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班主任。  她带领着美术领域教研组,针对教师存在的困惑、难点、薄弱环节下手,从刚开始幼儿材料、形式的单一缺乏美感,到现在幼儿的作品形式丰富,具有美感。她们不断地实践研究,较好地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老师们设计的活动有了质的飞跃,并将全园30多个优秀课例编成
基思·哈林(1958—1990)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库茨镇长大。他成名于街头,并且一炮走红,最后却死于艾滋病。他短暂的人生如绚烂烟火般留在了当代艺术史上。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基思·哈林的心灵世界。  一、走进基思·哈林  基思·哈林在20岁时在纽约艺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这是他艺术的开端。1980年起,他开始在地铁中作画。10年中,共创作了5000张地铁画。这五千张地铁画,是他在避开地铁管理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融合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儿童美术教育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然而,在这样一种热闹纷繁的现象背后,我们却发现功利化、模式化以及过于技能化等观念也正在渗透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美术作为一种儿童与世界对话的独特语言样式因受到更多来自家长、教育者、社会文化等价值观的影响,失去了其鲜活的生命力,而成为为他人代言的工具和幼儿园装点“门面”的点缀。在这样
周琨,成都市中央电视大学学前教育管理本科毕业,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已有16年了。她先后担任了教科研组长、教学主任、副园长,曾被评为成都市锦江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师德先进个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作为艺术幼儿园的一员,她一直以“培植艺术土壤,滋养纯美心灵,自然和谐生长”为教育理念,先后承担省级课题《“单项深度法”视角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区级课题《幼儿园整合性艺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基于生活
泥性——本身就是一种美。泥性之美虽然出自于土壤,却因陶瓷、砖雕乃至泥塑,这种以天然的材料属性和原始的手工制作带给我们的美感,形成了情感无法割离的艺术形式。这种情感物化形式的转换,使得泥土的质感及人工的痕迹,自然成了装饰品的物化符号。正因为泥性艺术有别于其他语言类艺术,它会留下指纹、刀痕以及窑变的自然机理和造型的变化。体现了陶艺的自然特性,也彰显了泥性具有的天然之美。  这么美的泥,我们在幼儿园的活
画画快乐 快乐画画——李明泽小朋友个人画展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是意大利的著名画家。他用智慧和感觉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以其高度个人化的特点脱颖而出,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事物的简约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兰迪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乔治·莫兰迪  乔治·莫兰迪是最会画瓶子的画家,被称为“瓶子画家”。他一生大部分画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