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游记中的重庆印象与内迁生活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量知识分子内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并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对重庆的印象与观感.独特的城市建筑形态和雨雾天气加深了内迁知识分子对于重庆作为山城、雾都的自然印象,与此同时,内迁者对于战时重庆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战争下的日常生活和民众抗战精神的认识日趋完整.内迁知识分子在游记中所记录的重庆印象是复杂的,生活在重庆的中国人的抗战精神是坚韧的,这些印象和精神成为后来重庆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之一.
其他文献
1月17日晚,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浩和省政协党组书记黄莉新等省领导先后来到浙江省档案馆参观数字化改革成果展.袁家军在参观时强调,数字化改革是省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省域层面的生动实践.这些年浙江坚定不移落实建设“数字浙江”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近一年来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以此撬动各领域各方
期刊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其诗学、经学思想颇具特色,别是一家.他的诗歌理论充分肯定真情的价值、特别讲究言情之微妙,视治心为诗歌价值所在.作为今文经学家,他又特别强调治礼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出融合今古文的特点.其经学、诗学思想的内在联结在于王闿运的“自治”思想,王氏以“自治”观念统领其学说,融会贯通了诗学与经学.
浙江省档案馆正在展出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具体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成为浙江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生动教材,受到广泛欢迎.
期刊
由于经方由药材构成,药材又由成分组成,成分和靶点在靶点数据库中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先提取经方配方和经方成分;然后进行靶点提取,借助靶点数据库构建靶点筛选模型;最后将不同来源的靶点汇总,计算靶点置信度,绘制经方靶点预测.根据经方到靶点的不同路径建立从经方到靶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经方靶点预测模型,并以芍药甘草汤和大黄黄连泄心汤为例进行综合实验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预测模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借助外部数据库,从文献中发现经方靶点,可以减轻科研人员文献调研的负担.
12月8日,浙江省档案馆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馆长李波主持会议并讲话,馆务会议成员作了交流发言.rn议并讲话,馆务会议成员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认为,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聚焦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聚焦党在浙江的百年奋斗史;聚焦在新的赶考路上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放大浙江新优势作出了战略部署.
期刊
三星堆四号坑出土了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五官、发饰、服饰等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是同一件器物的三个独立组成部分.扭头人像造型独特,双手半合十于左胸前,手掌及头发共同构成了一个宽1.56厘米的卡槽,卡槽中部有用于固定的镂孔,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此外,扭头人像双脚脚掌贴地,抓地明显,在其周边也发现和出土了丝织品、麻线等实物,推测3件铜扭头人像可能是屏风的底座.扭头人像与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立人像、人头像等在整体造型、面部特征、服饰纹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仅与一号坑出土的一件跪坐人像具有共性,其身份应与该
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标准数据集的构建现状进行了总结,明确了标准数据集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标准数据集构建的相关政策规范,从标准数据集构建流程与管理要素2方面梳理了构建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解决标准数据集构建存在问题的措施,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数据集构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北碚图书馆是民国时期四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基层图书馆,它在人员选聘和管理方面的实践既能反映当时四川地区县级图书馆人事管理的一些共性,又因它有行业背景而具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征.北碚图书馆人员选聘中采取的招考制度、信用担保、入职体检等措施,既是近代人事管理理念在县级图书馆中的体现,也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的职业化发展.民国时期基层图书馆内部管理与运行的细节,鲜活地展现出民国时期基层图书馆的生存状况.
朝鲜文人成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散文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成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尊崇“仁政”,主张君主要善于发现人才、举贤授能.他总结性地梳理、回顾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嬗变历程,指出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成伣曾多次出使明朝,“慕华”意识使他在文章中极力描摹、赞美中国的自然风光与社会风情.成伣的散文提供了域外的审美视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日本江户时代流传的孙右卫门故事和中国的烂柯传说如出一辙.二者有六处相同点:第一,本质相同(仙人故事);第二,地点相同(山,石);第三,主人公的性别(男)和身份(樵夫,村民)相同;第四,都在山上遇到了仙人;第五,山上观棋的一会儿,人间已过去数十年、数百年;第六,回到村里后,发现已经没有认识的人了.两个故事都深受道教神仙思想和山岳信仰的影响,反映了山作为天上人间的连接点和分界点,构成了山上山下两个不同的空间,从而形成两个不同的时间.但日本的神仙观除了道教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佛教的影响,因此日本神佛混同,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