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需求探究如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运用MOOC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MOOC在我国高校中仍处于基础建设状态。本文以大学生的视角去评价部分高校已开展的在线课程,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并以此探究在教学中对MOOC设计的要求等。
  【关键词】MOOC 大学生需求 网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0-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MOOC逐渐进入杭州各高校的背景下,通过对杭州市的部分高校学生做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MOOC开展现状,了解大学生对MOOC学习需求,探究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MOOC。
  一、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定量分析以问卷调查为主,定性分析以个案法为主,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调查的真实性,细致得调查杭州高校大学生MOOC学习需求。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一)问卷分析法。
  通过对杭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在问卷收回后,我们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各项统计数据,科学地归纳出调研结论,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供合理参考。
  (二)个案法。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从中挖掘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为研究提供科学指导。由于浙江大学是杭州地区唯一的985和211类高校,具有发展MOOC的基础,因此对浙江大学进行重点调查,从杭州高校大学生角度来探寻MOOC未来在所有高校发展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性的建议。
  二、对大学生MOOC需求及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期间,我们采用了实地问卷调研的形式,对杭州一本类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68份,问卷有效率为94.67%。我们选择其中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MOOC学习的总体需求
  1.学生选择MOOC的目的分析
  43.86%学生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学生选择MOOC的最大原因。课程免费、资源齐全、想与世界顶尖名校零距离接触甚至纯属好奇是学生选择MOOC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学方式新颖、喜欢MOOC灵活的授课方式和自由的时间安排是学习MOOC的次要目的。从数据看出,学生对于MOOC的选择是具有主动性和投机性的,更具灵活性。
  2.学生选择网络课程的标准
  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有趣程度占46.52%,开课院校、授课老师、考核方式方面基本保持在10%到25%之间,其他因素占0.53%。从数据看,比起课程形式,课程本身的质量是学生选择课程的首要标准,这与线下课程的标准无异。
  3.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时长接受程度
  58%学生表示能接受每周1小时以内MOOC,29%学生能接受1-3小时。相较于线下课程每科每周2-4小时时长,MOOC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基本处于课外内容补充的地位。这表明高校对于MOOC的利用率极低,同时体现出MOOC的发展空间还是较大的。
  4.学生最喜欢的线上学习活动
  59.89%的学生表示喜欢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喜欢在线交流与学习讨论其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更加倾向于中国现有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独立思考和师生间交流。如果不克服这一情况,即使MOOC拥有完善的交流平台,学生利用率还是很低的。
  (二)学生对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
  1.学生线上课程的收获
  47.71%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课外知识,25.67%认为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分别有14.97%和13.90%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和培养了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与学生选择网络课程的目的做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在线上课程的收获与其目的是一致的,可见线上课程的质量是令学生满意的。
  2.学生完成MOOC中遇到的障碍方面
  自制力差、缺乏毅力和个人时间安排是学生无法完成MOOC的主要因素,比例均在50%左右。而外语语言问题和课程与预期有差距则为次要原因,均占25%左右。由此推断,在未涉及MOOC质量前,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原因比较大,另一方面与高校对在线课程的推广程度相关。
  3.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态度
  51.34%的人表示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会认真进行网上学习的。但不少学生表示平时挂着刷完视频就行,3.21%表示会找人替学替考。灵活的学习环境与考核方式固然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这为监管带来了很大不便。
  4.课程类型选择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选修课程与公共基础课更适合被制成MOOC,少部分人认为专业必修课适合被制为MOOC,这表明学生对MOOC的信任和重视程度不够高。
  (三)学生对MOOC的发展愿景
  1.学生对本校推出的MOOC的态度
  40.11%高校没有推出MOOC,在推出MOOC的高校中,39.57%学生认为MOOC只是流于形式,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迫于压力学习的,只有6.4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可见高校学生对于已推出MOOC态度消极,MOOC仍未受到杭州地区高校的重视,课程质量提高空间较大。
  2.学生对MOOC在高校间得到普及的意愿
  57.75%学生希望普及MOOC,原因是部分线下课程无聊,7.49%学生不希望普及,他们认为于学习无益,剩下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吸收优质课程资源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只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仍是教育的主流模式,部分学生尚不能得到优质的线上课程学习。MOOC虽已经成为趋势,但短期内仍无法在高校普及,这需要学生和学校在教育视野上达成一致才可实现。   三、大学生MOOC学习模式实际需求的讨论
  (一)问题剖析
  在选择线下课程时,除了课程质量,大学生还看重学分认证、成绩考核难易等方面,而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考核较为容易,因此课程质量、课程内容成了大学生选择课程的主要标准。同时,网络作为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学习更广泛的内容有巨大的帮助,因此,大学生选择MOOC的目的也多为获取更多课外知识。但是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互动平台利用率极低,并且多数无法完成MOOC的同学是由于自身的自制力差,诸如问题反映了在线课程的学习过程与考核的监管措施不完备,投机现象严重。如果被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来进行MOOC,那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技术真的成为了负担吗? 应该如何让利大于弊?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数据的量的呈现层面,而应该把数据的呈现作为质的起点。对教育而言,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借助数据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收集和分析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进行交互的大量信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有效的支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目前学生对MOOC态度差异较大,信任度和重视程度不高,与线下课程有脱节现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结合MOOC的发展来进行角色定位?教师将不再是以教授知识为主,需开展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结合。
  (二)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多数现有的MOOC方案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熟知教育教学规律者缺乏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专业人士又无法领悟教育教学规律,这就导致了目前绝大多数在线教育产品找不到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之真正所需,也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十三五规划指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MOOC学习模式下,急需的是加强网络教学设计,重点强调教学的统摄性设计,让技术完美地与教学模式结合。MOOC平台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浅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播放的知识点等零碎的内容,学生更需要将相关知识整合到内在关联的概念体系中,反思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批判性的检验论据的逻辑关系等等。单纯的知识点不再是教师的传授任务,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教师要教育的关键。
  四、结论
  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个与传统教学模式矛盾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经过长期的传统教育的一代,但同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很强,信息技术的时代对大学生造成的冲击,使得学生逐步开始选择MOOC学习方式,从而获取更多学习资源,改变学习态度。根据以“让学习成为教育的中心”提供的理论依据,和实际调查提供的实践依据,MOOC开发者和运用者要做到不让进步的技术成为学生的负担,逐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MOOC发展机制,使线上线下学习有效的融合起来,让新型的学习文化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可惜的是,本研究的结论还停留在设想阶段,缺乏具体的建设运行方案,这需要专业的教育理论家和先进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苏芄,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第34卷第4期2013年8月.
  [2]Casella G. and Berger R.L.,Statistical Inference[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Vockell,E.Models of Learning[EB/OL].http://education.purduecal.edu/Vockell/EdPsyBook/Edpsy3/edpsy3_models.htm,2013-12-12.
  [4]朱晓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科教文化,2014年总第285期.
  [5]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23(3).
  [6]Sawyer.R.K.(2014).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nd Ed).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25-26.
  [7]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其他文献
在烧伤病例中化学烧伤占第二位.化学烧伤不同于普通的热力损伤,除造成表面损伤外,还可通过皮下组织对化学毒物的吸收,对机体免疫系统和组织器官造成继发性损伤.以兔为模型,设
目的:观察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JEC和A的抑制作用,为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和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家蝇幼虫抗菌蛋白的诱导及提取;(2)细胞计数法、MTT法测定家蝇幼虫抗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建构探究 学习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的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就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对策来论述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形式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1-01  现在的情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水平变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普通院校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对如何提高工科研究生能力的两种途径进行了描述与探讨。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 提高能力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2-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虽然中国研究生人才一直在不断的扩招,但培养方
不识字,往往被叫做“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现代汉语词典》中,“丁”的字义主要是指姓或是人口,或是指人(如园丁),或是指天干的第四位,并没有“字”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把不识称作“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呢?  原来,《新唐书·张宏靖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无事,尔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丁”与“个”的字形相近,原文中应是“不如识一个字”被误写成“不如识一丁字”。后来,大家都说“不识一丁
期刊
塑料的生物降解是全球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国科学家在垃圾堆中发现了“吃塑料”真菌,这是塑料生物降解领域的重大突破.塑料废弃物会阻塞水路、污染土壤、释放有害物
期刊
HLA-G是非经典的MHC I类分子的成员之一,最早被称作HLA-60,目前已经可以确定其组织分布具有高度局限性,正常仅在胎盆绒毛膜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眼部、胸腺细胞等少数组织和细
【摘要】近些年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而言,民办本科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这也是民办本科转型发展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民办本科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且探寻有效的对策来推动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民办本科 应用型人才 问题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