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与叶公好龙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不少等待戈多的人,最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叶公式的人物
  
  今年是《等待戈多》作者萨缪尔·贝克特诞辰一百周年。
  贝克特生于1906年,到今年诞辰整整100年,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关于他出生的日子,却有一些不确定的说法。有人说,贝克特本来出生于5月13日,他的出生证上面标明的也是这个日期,但贝克特坚持说自己出生于4月13日,星期五,因为这一天是耶稣受难的日子。
  不管生日究竟是哪一天,从贝克特对自己生日的态度,可以看到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位。
  人们很少提及,贝克特是一位出生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犹太后裔。贝克特游历过欧洲,在巴黎曾经担任过著名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秘书。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法国参加过反抗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犹太人在欧洲的悲惨遭遇,强有力地注入了贝克特的生存记忆与人生体验之中。这就注定了贝克特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方式,是一种受难者的感受方式。
  这种受难者感受的世界面目,贝克特通过《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派剧作,进行了非常深邃的刻画与表达。这部两幕剧在巴黎首演之后,引起了巨大轰动,连续上演了400多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很高声誉,以至于《等待戈多》几乎成为荒诞剧的代名词。
  《等待戈多》剧情很简单,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一棵光秃秃、黑沉沉的树下,讲着一些语无伦次的话,做着一些无聊的动作,苦苦等待戈多的到来。在两场戏临结束时,都有一个小孩子送来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但是,直到剧终,神秘的戈多也没有露面。
  作为犹太后裔,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运用的戏剧元素,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那棵树让人想起圣经中的智慧树或生命树,流浪汉让人想起犹太人的流浪命运,那个被人用鞭子和绳子抽打与捆绑的幸运儿,让人想起自称上帝选民的犹太人,那个总在快终场时捎来口信的孩子,让人看到天使的影子;而让剧中人苦苦等待的戈多,隐隐让人觉得像是英语中上帝一词的谐音,是神,是救世主,是代表希望的任何东西。
  在犹太社会的传统中,救世主弥赛亚是一个永久的希望。但是,以奥斯维辛集中营标志出的犹太人在欧洲的悲惨命运,也许使贝克特对上帝和救世主的存在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与诘问。贝克特以一种简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一生存体验与世界观。因此,从根本上说,《等待戈多》并不是一出荒诞戏剧。说它荒诞,不过因为它表现了现实世界的荒诞。
  尽管如此,剧作家也不敢彻底否定希望,因为,没有了希望,无法想像人类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在《等待戈多》中,尽管心中充满了绝望,但剧中人仍在苦苦坚守与等待;虽然戈多没有来,但总有小孩来宣布,戈多明晚会来;在第一场中光秃秃的树,到了第二场,剧作家也让它长出了几片叶子。希望如此微弱,如同游丝一般,但毕竟是希望。
  上世纪80年代,《等待戈多》在中国也风行一时。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旧的理想破灭而又对未来怀有巨大期待的时期。当人们将戈多这一符号解读为乌托邦、理想与信仰这类含义之后,就从这部荒诞剧作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共鸣与宣泄。
  贝克特在1989年去世。那是一个喧嚣的年份。人们没怎么注意这位剧作家去世的消息,更没有在意他在临终前有没有表示自己等到戈多,是否绝望而去。
  现在,不仅80年代,连90年也成为了过去。我们不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戈多终于到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想起《叶公好龙》这则中国寓言。这则寓言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非常简明,几句话就说完,但同样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它很可能是等来戈多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局面之一。
  在这个寓言中,叶公喜欢龙,不只是口头上爱好,而且有着狂热的行动,在墙上画龙,柱子上雕龙,穿的用的上面都绣上龙,到处书写和祈祷着自己的欲望与理想。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当真龙来到面前,当理想变成现实之后,叶公不是欢呼雀跃,而是唯恐避之不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也许,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也不了解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因此,有不少等待戈多的人,最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叶公式的人物。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写照。★
其他文献
李钟奭指出,“接触政策”是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路线图,指导着朝韩向着和解与合作的方向发展。这一政策的主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核试验。李钟奭迎来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  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卢武铉总统内阁中多名要员纷纷辞职,48岁的统一部长官李钟奭也向总统提出了辞呈。  但在发表辞职宣言时,他依然坚称,韩国政府不会放弃与朝鲜接触的“阳光政策”。  90
4年了,中国与F1的关系仍仅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站比赛。而上海国际赛车场承办的所有比赛几乎全面亏损。  去年中国F1大奖赛之后,组委会透露,三天的观众达到24万人次,这个数字让上海国际赛车场(后简称:上赛)平安渡过了“三年大关”。  一个新赛事的第三年往往是票房最低的—年。去年在中国站之前,恰好德国车王舒马赫宣布退役,法拉利与雷诺的红蓝大战进入尾声无疑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卖点。不过,观众人数仍没有超过20
因为怀疑孙子死与附近铅锌矿污染河水有关,一位55岁的老人开始在河水流经的地区进行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调查。在他看来,有两个东西对他最重要:一是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另一是,“如果有人打了我,我可能笑一笑,但你不能欺负我。”  2007年8月2日一早,罗德华就起床了。投时间像往常一样练太极拳和“功夫扇”,他要尽早赶到离湖南邵东县约一小时车程的灵官殿镇。车上才坐一半人,他就吆喝着司机赶快开车。发动机刚
在欧洲,种族主义犯罪在增加,  种族歧视在蔓延,而欧盟还在为如何针对种族主义一致行动苦恼不堪      种族主义和新纳粹都不是新鲜的故事了。不过,当丑陋的袭击再次发生时,还是能够震惊一个国家。  8月20日,德国东部小城米格尔恩。在热闹的庆祝舞会上,50个德国青年突然开始追打8个印度人,同时高呼口号“外国人,滚出去”。印度人试图在同胞开的比萨店里躲过一劫,结果却连累了店主和他的车。  一群人站在比
乞讨究竟是不是一种权利?对乞讨者要不要区别对待,怎样区别对待?      今年7月20日,北京海淀区救助站发出了一封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信中说: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现象与城市形象极不和谐。信中还希望市民“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财物,以防止一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人利用大家的爱心骗取财物”。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4月12日,海淀区召开“流浪乞讨联合集中救助现场会”,确定每周星期一、
第四次国际极地年对中国既是一次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也是维护极地权益的历史性挑战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定下“马萧配”对阵“谢苏配”的格局。两种搭配各有各自的优势和软肋,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还记得2003年的8月,民进党内也上演过一出“副手风波”。苏贞昌与吕秀莲相互较劲,陈水扁则三缄其口,态度暧昧。就这样,媒体的竞猜游戏一直持续了大半年。  4年后,副手人选成为困扰蓝绿阵营的共同问题。马英九花了7个月,先是解决与王金平的是非牵绊,而后又众里寻“他”千百度,最
我的一个朋友,做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有次他讲,他做一个国外客户的单子,每年要赔掉很多钱,但因为是老客户和朋友,即使赔钱也要做下去,他说,就算图个热闹吧。  图个热闹,这话说得多好。那么多男人聚在一起拼酒到半夜,那么多女人窝在KTV包房K歌到天亮,不也是图个热闹么。  我一直梦想着向梭罗学习找个类似于瓦尔登湖那样的地方隐居,可打听一下,身边大多数人居然都有这样的梦想,这让我有些沮丧,凑什么热闹啊。  
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到底是谁被谁愚弄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文章称,在1月9日,13亿中国人民都提前过上了一个“愚人节”。  1月9日下午,建设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但第二天中午,还是在此网站上,建设部却宣布该“意见稿”废止。此时,距离“意见稿”公示还不到24小时。  在那不到24小时的短暂时间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24小时
偶像工业塑造了社会病人,而病人又反过来成为其最坚贞的拥戴者。这种互动关系就是娱乐资本主义的本质    杨丽娟再赴香港,继续成为媒体的目标。这个女子及其父母,已向世人贡献了一则离奇的故事:从15岁的梦境开始,追逐香港歌星刘德华长达13年,六进京城和三进香港,以致全家举债,危机四伏,到了卖肾换钱的边缘。而这场闹剧的悲情高潮,就是68岁老父在香港跳海自杀,身后留下谴责刘德华的长篇遗书。全球华人社会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