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扬琴声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敏敏,过来,我教你弹《茉莉花》。”
  又是一年暑假,老家門口的龙眼树又长高了,一颗颗龙眼从茂密的绿叶中探出头来,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归来。它是小时候爷爷和我一起种下的,它和我一样,都听着爷爷的扬琴声长大。
  房内的铁架上,挂着爷爷的“宝贝疙瘩”:葫芦丝、二胡、板胡、箫……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乐器。
  爷爷是一位民乐爱好者,他常常和弦友们一起拉弦弹唱、谱曲作词,时不时还去镇上表演。家里的门通常是敞开的,当他们又聚在一起开“音乐会”的时候,门前总会有人忍不住驻足观望。
  爷爷最喜欢弹扬琴。他手里拿着琴竹,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敲击着各个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虽然上了年纪,这个爱好却一直保持着,在他演奏音乐的时候,透过厚厚的镜片,能够看到他眼里闪烁的光。有时候,爷爷也会教我弹扬琴,教得第一首曲子就是《茉莉花》。刚开始学的时候,因为我认不出琴弦的位置,他还专门写了标有数字的纸条放在琴上。但是学扬琴太难了,想要弹好一首作品,更是需要多次枯燥反复的练习。每当我练得不耐烦的时候,爷爷总是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惹人夸”,当我终于能够没有差错地弹出《茉莉花》,听到扬琴发出悠扬动听的声音,我也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快乐,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力量。然而,当爷爷向镇上的琴行提出要开民乐班时,一切都没那么和谐了。
  “现在谁还学那玩意?早过时了。”“也就给你们老人家玩玩吧。”“不会有人报名的。”纷纷攘攘都是反对的声音。
  透过落地玻璃,琴行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很多小孩在一起穿着西装,上着西洋乐课,谈论着hi-pop和爵士。爷爷看着这一切,笑着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爷爷总是跟我们提起自己和弦友们上台表演的场景。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坐在红凳子上,各自演奏着自己的乐器。此起彼应、一唱一和,没有声色犬马、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山水有情、岁月无尘。扬琴、二胡、笛子的声音汇合在一起、穿街过巷,构建出一个美丽洁净的音乐世界——云海开始翻腾,江潮开始澎湃,春风拂过遍地花开……那是民族音乐的高光时刻,只是,台上的人都越来越老了。
  “我很担心民族音乐的未来,”爷爷说,“但只要我还在,扬琴声就会一直响下去。”
  那,以后呢?
其他文献
衣和食,从古至今就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有布衣蔬食者,也有锦衣玉食者。简单的衣和食,可以彰显家境,更可以反映人品。而衣和食,更是内修的两大途径。  大户人家,吃穿用度颇有讲究,用的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吃的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丽人行》中“御厨络绎送八珍”的场面恰似再寻常不过,而《红楼梦》里仅一道菜:茄鲞,就动用了十几只鸡和各色果子来配它,价值不菲。而寒门学子却衣着朴素,干净整洁,“一箪食,一瓢饮,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我眼中生活的诗意,既不是海明威仰望乞力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也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播种理想,然后用双手耕耘、用汗水浇灌,直至收获一片稻香洋溢、硕果累累。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
“紧张吗?”你转过头来,轻声地问我。  教室中排列着整齐的课桌,灯光打下来,那是如瀑布般的黄色绸缎。在老师宣布开幕后,掌声轰鸣,此届全校朗诵比赛的初选正式拉开帷幕。  说不紧张,是假的。在第一个参选者朗诵的《死水》惊艳全场后,我的手心已微微冒汗。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喧嚣的战争。我没有什么经验,此时能做的,只有一遍遍地默念着自己的台词。可是,原本最钟爱的作品中的语句却调皮地和我玩起了捉迷藏,它们慢慢
初春的下午,阳光明媚,鸟儿清脆婉转的叫声,将鲜少有人经过的街道衬托得格外宁静。但不一会儿,这种祥和的宁静被打破了,伴随着响起的一阵放学铃声,汽车、摩托车堵住了校门口狭窄的马路,一群群的家长围住了校门口,伸长脖子,在三三两两走出校园的学生中找自己的孩子。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心里却为放学感到一阵轻松。外婆早早地就等在校门口了,一见我出来,立马走到我身边,拉住我的袖子,带我挤出人群。不经意间,
用心办教育,倾力促发展。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爱同事像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事业就像爱自己。爱,是将事业发挥到极致的前提和动力,让我们以“爱,责任和创新”为永恒主题,不断前进,不断提升!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就要求自己,一定要使学生因我的教学而快乐,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我用我的智慧、爱心与责任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我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境界,我自己
如今,各地文化都在争相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的生活也融入了不同的文化来增添生活的色彩。然而在很多人的生活里,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却在渐渐减少,人们开始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文化。  “人为地简化或淡化年俗,是文化上的怠慢与缺失”,年文化是我们特有的传统文化,从前的热热烈烈红红火火的大阵仗,到现在可能只是一声“新年好”、一个红包、一桌饭菜、一次春晚。从前一些“琐碎”的步骤都被通通省去
一日,我与父母在渔人码头漫步,恰逢一个节目组在采访路人,我们听到了这样一番对话——  “请问上海在您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呢?”  “说到上海我想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发达。现在上海的街道车水马龙,还经常能看见外国友人,高楼大厦也是一栋栋地盖,夸张点说,有时候一觉醒来就又能看到新隧道喽!”  是啊,如今的上海早已今非昔比,一跃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属于老上海的痕迹也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
成长路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新体验,它们或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璀璨夺目,或如同夜晚的阴风一样冰冷刺骨,但作为成长的经历,他们总能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成就了我们的一番历练。  那是一次春游,我们一行人去公园畅游。公园里有梦幻的旋转木马,也有神秘的密室探险。但每一个人都被一个庞大的钢铁怪物牢牢地锁定。两把巨锤在空中来来回回地摇摆,就像要把天空撕裂一般,给人窒息般的压迫感。我以前可从没接触过这么高的项目!然
栓子来自偏远的乡村。和千千万万的农村青年一样,他为了梦想,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初到城市的他,不知道该把瓜子皮扔到湿垃圾箱还是干垃圾箱,不知道厕所在哪里,不知道商店在哪里……  这一天,他因为闯红灯被交警罚款,在他长大的地方,哪里有红绿灯呀?和父母去县城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没有机动车的时候直接横穿马路,行人几乎不会特地停下来等红灯。唉,本来就没有找到工作,這下子更心烦了,栓子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