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肥厚预适应小鼠模型的构建改良与无创评价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肥厚预适应(hypertrophic preconditioning, HP)是新近在小鼠模型上发现的一种抑制心肌肥厚的保护机制。但这一小鼠模型由于反复开胸缩窄/去缩窄主动脉,面临胸腔探查时间长、小鼠死亡率高等问题,制约了对HP进行在体水平的深入研究。我们拟对HP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改良,并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无创评估心脏负荷程度,以确保模型的稳定高效建立。

方法

将雄性C57BL/6J小鼠(10~14周龄)分为肥厚预适应传统操作组(C-HP组,N=40),肥厚预适应改良操作组(O-HP组,N=40,留置长线头埋于胸廓皮下,使用显微镊解开缩窄线结),主动脉缩窄组(TAC组,N=20)及假手术组(Sham组,N=20)。各组最后一次术后4周,存活小鼠行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心脏病理切片评估心脏肥大程度。超声检测室壁厚度和心腔内径。超声检查后对小鼠行安乐死取心脏,测量心脏重量/体重比,行病理切片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纤维化程度。

结果

在去缩窄和再缩窄过程中,O-HP组较C-HP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从实验开始到手术结束6h)死亡率。再缩窄术后4周,O-HP组小鼠存活率为67.5%(27/40),高于C-HP组小鼠的37.5%(15/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7)。超声生物显微镜无创性检测主动脉缩窄处血流发现,O-HP组与C-HP组的缩窄处血流峰值在缩窄-去缩窄-再缩窄等关键环节的变化趋势类似,对HP模型进行改良不影响心脏承受的压力负荷水平。与Sham组小鼠对比,主动脉缩窄4周组(TAC 4W组)小鼠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纤维化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动脉再缩窄4周组(Re-TAC 4W组)小鼠上述肥大反应明显减轻。此外,Re-TAC 4W组小鼠与TAC 4W组小鼠相比,心房利钠肽及B型利钠肽表达减少,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激活程度明显减轻。

结论

我们成功构建优化并无创验证了一种心肌HP小鼠模型。该模型明显提高手术时效,降低小鼠死亡率,实现无创追踪心脏压力负荷状态,并初步揭示了ERK1/2可能是HP相关的重要信号因子,为心肌肥厚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高效实用的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二科2012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肺癌的诊断情况、VTE的诊断和治疗情况、VTE的抗凝治疗效果和出血不良反应。通过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VTE抗凝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15例肺癌患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但伴随着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暴发性心肌炎是ICIs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有高度致死性而引发关注。本文报道一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ICIs后出现爆发性心肌炎,表现为难治性心律失常伴心肌酶升高、继发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等,经积极抢救后恢复的病例。
重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常合并电解质紊乱,其中以血钠异常最为常见。本文报道一例重症心衰患者入院时存在低钠血症,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急性高钠血症,给予床旁血滤等治疗后血钠浓度恢复正常的病例,其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值得临床重视。
既往心力衰竭(心衰)指南多侧重于急性左心衰诊治而对急性右心衰(ARHF)患者缺乏广泛适用性。随着对ARHF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及右心功能无创/有创评估方法的迅速发展,特异性针对ARHF的治疗策略也不断更新。因此,本文将对ARHF诊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ARHF血流动力学、ARHF评估进展(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及ARHF治疗进展(容量管理、改善右心功能药物及机械循环支持)等,以期为临床决
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动过缓及相应的起搏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四个领域,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成功行直接PCI且术后12 h为窦性心律、静息心率≥80次/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PCI术后12 h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托洛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感染人数持续攀升,已导致全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人体细胞。ACE2不仅介导了SARS-CoV-2的感染,又因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重要作用导致SARS-CoV-2感染后机体进一步损伤。针对ACE2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改善COVID-19患者病情。因此,本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 CardioOncology)第四期如期发表。该期论文重点阐述了肿瘤治疗中心脏损伤的监测及干预、特殊检查对肿瘤相关心脏损伤的诊断意义等内容,也带来了新冠疫情下肿瘤患者及肿瘤相关心脏病患者管理的最新观点。
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积极进行心输出量监测,有利于早期识别及合理治疗。经肺热稀释(TPTD)及持续脉搏轮廓分析(PiCCO)是目前儿童常用的监测心输出量的方法。我们特制定此专家共识,目的在于规范TPTD及PiCCO在儿童CHD术后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认识和分析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治疗,促进CHD术后患儿恢复。
目的评价希氏束起搏对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宽QRS波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别检索了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搜索希氏束起搏治疗心衰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08月。由2位评价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