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卒中后受损脑同侧肢体偏瘫现象在脑卒中患者中罕见,我们对3例此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且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机 构】
:
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受损脑同侧肢体偏瘫现象在脑卒中患者中罕见,我们对3例此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且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前、后的手运动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比较常规治疗者和康复治疗者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 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例作为患者组,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8例,常规治疗组8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治疗第14天进行fMRI检查,并采用FuO-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
目的 探索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一项单盲、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研究中,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随访5个月,分别于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月末和5个月月末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测.结果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13常生活活动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事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涌现了一批新的治疗思路和技术,这些新技术大多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改进而来,也有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则是其他相关研究领域进一步获得突破的结果。
下背痛多发于老年人,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有症状,多南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慢性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1],难于根治,并且易复发,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我们应用McKenzie技术[2]结合中频电疗、中药熏蒸治疗老年人下背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不同物理干预方案治疗肿瘤患者伤口的介入时机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一例子宫癌根治术后形成的4处窦道伤口,测量评估.在伤口护理中心由造口治疗师与妇科医师共同实施窦道切开及清创术,制定以湿性疗法为基础辅以负压封闭吸引、红外线照射治疗和超短波治疗4种方案;4处窦道切开后随机分组,分别采用4种干预方案治疗伤口.清创期每日处理1次.增殖期根据渗液量隔日处理1次.观察比较各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负
脊神经痛是引起头颈躯干四肢疼痛的常见病因,既可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因其临床治疗难愈,复发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目的 研究脑缺血后即时亚低温干预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常温(37~38℃)脑缺血组(8只)和哑低温(33~34℃)脑缺血组(32只),后者又根据亚低温持续作用时间细分为4个亚组(n=8).将常温脑缺血组和亚低温脑缺血组大鼠制成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0 min模型.亚低温脑缺血组大鼠于脑缺血20 min时给予亚低温治疗,4个亚组亚低温持续作用时
膝关节滑膜炎多是膝关节关节病变的早期表现,以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其早期有效的治疗对减缓病变发展、降低致残率及改善关节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烧伤是因火焰、热水、热蒸汽、热油、热水泥、电流以及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作用于人体皮肤、黏膜、肌肉等造成的损伤.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硬膜外脊髓电刺激(ESCS)结合减重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将其制作成T8-9脊髓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简称模型组,术后未给予特殊处理),硬膜外电刺激组(简称电刺激组,术后给予硬膜外电刺激)、减重跑台治疗组(简称减重运动组,术后给予减重运动训练)和减重跑台训练结合硬膜外电刺激组(简称治疗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