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3日,中国人民度过了第一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申张了抗日战争的正义,表达了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世界和平的正义立场。
在这场决定世界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约5500万-7000万人。中国本土作为东方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伤亡总数在3500万人以上,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缅怀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本刊编辑部特派记者探访昔日战场,目睹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二战结束后仅仅4年,新中国就成立了。中国从此恪守和平的发展道路,遵守国际法,相继加入各种维护世界和平的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与其他国家通力合作,运用多边主义来解决各类冲突。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大胆的改革推进国内各领域平衡而稳定的发展,而中国国内的平稳发展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一种贡献。许多国家还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便车”。
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中国友谊的使者,在2014年8月和9月,分别对蒙古国和中亚南亚四国进行了访问,这不仅体现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而且凸显了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愿,和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及胸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大呼拉尔的演讲所言:“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种真挚的精神,唤起了各国人民的共鸣,国际舆论积极评价中国对本地区及世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苦难和创伤使人们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寻求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同样是在9月,在陕西咸阳,西藏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迎来了它56周年的生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西藏民族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跨省异地办学的地方高等院校。它的诞生有着特殊历史背景,选址也极富时代色彩: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957年3月5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会议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为今后西藏的民主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储备少数民族干部。邓小平指出“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曾这样评价:“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认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如今,在走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当年的“西藏公学”已经发展为特色鲜明的“西藏民族学院”,未来将朝着教学研究型综合性的“西藏民族大学”迈进。
在这里,和平,营造了人类追求精神家园的氛围,同时,和平,也促成西藏民族学院成为西藏和平解放之后最大的精神收获。捍卫和平,彰显出它最大的价值。
在这场决定世界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约5500万-7000万人。中国本土作为东方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伤亡总数在3500万人以上,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缅怀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本刊编辑部特派记者探访昔日战场,目睹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二战结束后仅仅4年,新中国就成立了。中国从此恪守和平的发展道路,遵守国际法,相继加入各种维护世界和平的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与其他国家通力合作,运用多边主义来解决各类冲突。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大胆的改革推进国内各领域平衡而稳定的发展,而中国国内的平稳发展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一种贡献。许多国家还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便车”。
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中国友谊的使者,在2014年8月和9月,分别对蒙古国和中亚南亚四国进行了访问,这不仅体现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而且凸显了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愿,和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及胸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大呼拉尔的演讲所言:“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种真挚的精神,唤起了各国人民的共鸣,国际舆论积极评价中国对本地区及世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苦难和创伤使人们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寻求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同样是在9月,在陕西咸阳,西藏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迎来了它56周年的生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西藏民族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跨省异地办学的地方高等院校。它的诞生有着特殊历史背景,选址也极富时代色彩: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957年3月5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会议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为今后西藏的民主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储备少数民族干部。邓小平指出“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曾这样评价:“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认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如今,在走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当年的“西藏公学”已经发展为特色鲜明的“西藏民族学院”,未来将朝着教学研究型综合性的“西藏民族大学”迈进。
在这里,和平,营造了人类追求精神家园的氛围,同时,和平,也促成西藏民族学院成为西藏和平解放之后最大的精神收获。捍卫和平,彰显出它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