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突破困境的自由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于沙漠中的旅人,为了求生别无选择只有穿行。然而,这种让人失去自由的束缚之下,却暗藏着自主选择带来的一线生机。人生的荒漠亦是如此,唯有抓住突破困境的自由,才有可能觅得正确的道路,迈向绿洲与坦途。
  每个人的一生注定无法一帆风顺地度过,荆棘与荒漠更是不可避免。被囚于困境中的人们高呼自由,为人生的不公和危机重重而怨愤不已,却未曾料想看不见自由的恰是此时的自己。我们无法绕过沟壑,却拥有伐树建桥的自由;我们无法规避荆棘,却拥有披荆斩棘的自由。困在迷宫中的人实则未被束住手脚,只要迈开脚步,选择直面击破困难的道路,终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美国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在三十多岁处于事业巅峰的时刻却被诊断出患上肺癌,人生的荒漠猝然来临。命运为他套上难以挣脱的枷锁,使他失去了畅想未来的自由。然而,他真的彻底失去了摆脱困境的自由吗?保罗用行动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仍可自由前行。他利用病情仍然可控的短暂时间,继续站上手术台,挽救了更多病人的生命。而当病情恶化,无法奋战在生死第一线,他便退到幕后,重拾对写作的热爱,用平淡而不失希望的文字拯救了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赋予他们追求自由的勇气。他或许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自由,然而他的双手仍有余力,头脑仍在思考,选择用行动和思想的力量解放自己,活得无憾,让那份对于生活的热爱永远留存于世,这又何尝不是于他而言的自由?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困难面前束手待毙,或者在人生的沙漠面前裹足不前,放弃了近在手边突破困境的自由,在历史的黄沙中销蚀了灵魂,只剩一具干枯的骸骨。而那即使半没于沙中也仍发出耀眼光芒的,则是不曾停止探索的思想遗珠。
  身处腐朽落后的旧中国,谭嗣同、鲁迅等无数志士面对茫然无际的瀚海狂沙,毅然地踏上变革的道路,前者在历史上留下“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情慨叹,后者则发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高歌;立于研究陷入瓶颈的当口,屠呦呦的科研团队也未曾停下探索的脚步;拖着孱弱的病体,霍金让思想冲破肉体的桎梏以追求宇宙的真知。而行于前人开拓的道路上的我们,也正以纸笔为戟,穿越接近梦想前的重重阻遏。
  陷于困境之时,始终不停下寻找出路的脚步,不松开抓紧自由的双手,那么当你行至沙漠边缘,必将尝到最美的甘露。
  (编辑:李跃)
   评点:郝敬宏
  作者先后列举了保罗、谭嗣同、鲁迅、屠呦呦、霍金等人,充分說明人生有时会面临许多的不自由,这种不自由有可能是你的身体,也可能是你生活的时代,也可能是你科研工作的外在条件,人无可选择的是这种不自由,但是你却可以在这种不自由中自由地选择自己活下去的方式、工作的方式。
  文章的思辨还表现在一个事件中体现材料中的两句话,而不是一个事例只体现材料中的一句话,这样的举例更容易让人看到思辩的转化。
  不足之处是第四段点出了古往今来一些不能突破人生不自由的人生悲剧,但没有适当地展开或举例,从而在结构上就不能与以上事例形成一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作者的观点,这样就削减了文章论证的力量。另外,收束全文之前,如果能适当地联系今天的我们,说明我们每一个都是生活在这种不自由与自由之中,这样能让文章的论证更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每一个夜空,有星辰陨落,也有星辰燃起;每一个时代,有英雄逝去,也必将有英雄站起,我们都是英雄的传承人。  因为,铭记历史,铭记我们的英雄;缅怀英雄,传承英雄的精神,是中国人内心火热的追求,就像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英雄虽然会陨落,但是余温仍旧触动着我们的灵魂。我们踏着英雄用血肉铺就的路走过来,看到了他们用生命捍卫的五星红旗,我们也必将挺起我们的胸膛走下去。  
1.优雅的人,在岁月的河床上,她们或许不是跌宕起伏的大河,只是涓涓细流温润心灵;她们不是芳香四溢的温室花朵,而有着淡雅如菊的恬淡风雅;她们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有兰的芬芳内敛;她们不是你惊艳的一眼凝眸,却是你频频回味的那一抹温柔。优雅是柔软的坚定,是给自我穿上了溫柔的外衣,是从容不迫的勇气,她们以独有的姿态,在漫长的光阴里,从容的老去,又何尝不是一种优雅?  ——春暖花开《优雅,是一种岁月》  2
所谓无色,乃是最真切的色彩、最缤纷的世界。世界何其多彩,摘去那片彩色玻璃,用无色去看待世界,一切都会返璞归真了。  世界“无色”,你的心亦是如此。  犹太人至死研读的羊皮卷《塔木德》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人的眼睛是黑色的呢?因为只有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我们看世界也是如此,用无色的眼睛、用纤尘不染的心去静观世界之大,方能领略生命的多彩。这种境界,乃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不用彩色玻璃蒙在眼
1.人们只计算自己拥有的东西……数字的诞生,是因为我们老想着拥有。当我们明白,天空不属于我的时候,我就不再去数天上的星星,因为人们从我这里偷不走。大海也同样,当然也包括月亮。  ——达尼·拉费里埃  2.世道变坏,从只认可流量开始。  ——当不学无术者饱受追捧,当真正努力的人生存空间被挤压,当每个人的内心都越来越浮躁,觉得挣大钱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准,那么我们所拥有的,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
陕西咸阳一名70多岁的老人在检查中突发脑病意识丧失,经过13名医护人员6个小时的抢救,终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苏醒后,第一时间要来了纸和笔,用颤颤巍巍的手写下了“护士没吃饭”五个字,“当时护士的眼泪就下来了”。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老人写下的五个字引发了社交平台上一片热议。其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在点滴之间。只要将心比心,相互体谅,多一份理解,就少一点伤害。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  朱思婧是2005年以来大陆近千名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的大学生之一。他们虽无留学之名,却有留学体验和经历,在异乡体验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和喜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共产党得天下,多大程度上是因为赢得了农民?  温铁军:建国前夕,中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城市人口不到15%,其中工业人口不到5%,所谓国民就是农民。因此,从阶级革命的角度讲,新中国的建立是农民革命的结果。  国共两党都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也都推进农民革命。但国民党的基层政权是以保甲长为代表的、乡土社会的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为基础的,只要依靠地主,就无法真正地发动农民,也就没
西南旱灾的启示不应仅止于“抗旱”  [江苏◇武洁]  西部数省的持续旱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童话大王郑渊洁为此在博文中建议,在云贵大旱之际,利用一个周末全国停水一天,以让全国人民体验旱区同胞之苦,体验水之珍贵;争取设立“无水日”呼唤公民节约用水。(《深圳商报》4月1日)  中国严重缺水是不争的事实,但国内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浪费却依然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公用水龙头水长流;一些景观工程中大量的水资源
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  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  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时空中的无底深渊,即使是光都无法逃逸……长久以来,黑洞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爱因斯坦的方程、模拟电脑图像、引力波等项目的间接证据,或者科幻小说的想象。  然而,从美国华盛顿到智利、中国,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南极……当全球30多个研究所、200多名科学家,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组成“地球级别”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同一时刻、同一方向,对准同一片遥远星空,就连黑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