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敢开口说英语,合作学习为他们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小组的建立及主题选择的策略研究
  在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研究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现有的英语水平,然后对这些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分出层次,依层次为依据,划分学习小组。在分组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学生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可用于小的问题及知识点的讨论与突破。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具有异质性,各有其长处,有的听的能力强,有的说的能力强,有的写能力强,在合作中可利用各自的长处表现自己,并帮助别人,让学生沉浸在身心相对轻松、共同讨论、思考的团体合作中,使得小组中的“后进生”逐渐找回自我价值感,逐步消除心理障碍,自尊心得以在合作中升华,保证小组合作活动中每一位成员参与学习和讨论。
  另外,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小组合作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我们要从文本研究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并且探索整理出不同年级个性化的和一般性的适合小组合作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任务设计的策略研究
  并非所有的英语课堂教学都适用小组合作,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如果只是为了学生能广泛的参与,而不管任务设计的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使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就会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所以小组合作必须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围绕其设计的若干个教学任务进行。我们需要研究小组合作适于解决何种学习任务。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我们必须开发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实施策略,以适宜不同的学习情境。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三、小组合作开展时机的策略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小组合作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何时组织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1、在“Warming up”环节应用
  为了巩固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以及为呈现新内容做准备,往往有问答练习或者表演对话或课文,这就需要小组来完成。
  2、在“Presentation” 环节后应用
  在呈現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启发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 work,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
  3、在“Practice” 环节应用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
  另外教师也要掌控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果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
  四、小组合作评价的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间全班交流,分享成果。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应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多重评价方式,将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积极、更主动,让他们不断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活动,它能有效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但它也有其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要取得教学实效,就不能仅将小组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当进一步作研究,积极探索新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灌云县白蚬小学
其他文献
《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科学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最早提出在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是教育家杜威,教育家施瓦布也提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会更好呢。”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
期刊
考试,一个读起来就让人有些沉重的字眼。长期以来人们把考试成绩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证明。虽然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在目前确是最主要的标准。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更是每位老师和家长的期待。  一、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  1、怨声载道。学生对考试的心态,我在班里做过调查。全班三十三位同学,不怕考试的有三位,不怕的原因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考试既能总
美术教学是幼儿课程的组成部分,是一抹绚丽的色彩为幼儿教学工作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性。而在这其中,教师有效的评价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笔。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本篇论文就从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对象三方面入手,进行了阐述。  一、建立正确评价观,在美术活动中建立幼儿自信心  美术活动的评价起到着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