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冬小麦田NO排放观测研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采用基于箱法的自动观测技术对华东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的整个小麦生育期进行了NO排放全天候连续观测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华东麦田NO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土壤湿度、施肥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华东冬小麦田的NO排放很明显地表现为”春高、秋低、冬无“的季节变化趋势,温度是决定其季节变化基本形式的首要因素,尽管施氮肥可以增加当季NO排放5-7倍,但却能不改变NO排放的季节变化格局,在植物生长活动较弱的情
其他文献
在CO2浓度分别为350μmol·mol^-1和倍增浓度(700μmol·mol^-1)的两个开顶式生长室内,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
天津市一则《黄河道桥两侧人行道穿上“绿衣裳”》的新闻,引起了人们对包括地面防水在内的建筑防水材料的高度重视。由于该人行道采用的是环氧树脂和彩色石英混合工艺,不仅外观
选用经田间鉴定抗蚜性表现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在室内外较地研究了其对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存活、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分析了室内外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生性
针对莱州湾地区面临的干旱缺水、海水入侵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的严峻现状,在莱州和寿光两地进行了以良种选育、结构调整、轮作套种、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改土培肥和林农间作
对科尔沁沙地主要植物种小叶锦鸡儿、差不嘎蒿、冷蒿和杂交杨进行了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差不嘎蒿和杂交杨的光合速率在6:00最高,至8:00剧降,在8:00-16:00内处于低水
分别测定抗旱小麦的8139(Triticum aestivum L.cv.8139)和干旱敏感品种甘麦8号(T.aestivum L.cv.Ganmai No.8)在20%PEG6000和1.2%NaCl胁迫下的生长、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小麦8139对PEG6000有较强的抗性,但对NaCl胁迫的抗性较差。NaCl胁迫
探讨了麦玉两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与有机肥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安全合理的施N量,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套种夏玉米,试验处理设氮肥(尿素)4个水平,有机肥(鸡粪)3个水平,采用了裂区试
选用耐湿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栽培品种,采用土柱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了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32P吸收、分配及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逆境降低了地下根系干
通过室内饲喂棉铃虫的方法,测定了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幼虫体重和肾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菌处理和加菌处理的诱导抗性棉株可分别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延长0.5和3d,幼虫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及二者的组合(HQ+DCD)对种稻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施麦秸粉时,所有施抑制剂的处理均较单施尿素的能显著减少水稻生长期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