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激光与骨微穿孔术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与骨微穿孔术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组,分别为:激光照射合并加力组(LLL)、骨微穿孔术合并加力组(MOPs)、骨微穿孔术联合激光照射合并加力组(联合)以及对照组.建模后不同时间点每组处死3只实验动物(1、3、5、7、14 d).分别在模型建立成功前后,测定牙移动距离,以大鼠上颌骨为材料制备切片.结果 联合组大鼠牙移动量在建模第5天时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第14天,各组牙移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LLL组显著性为P<0.05,MOPs组显著性为P<0.01,联合组显著性为P<0.001.组织学观察显示联合组出现骨吸收的时间较其他组提前,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活跃的骨改建.结论 低强度激光照射、骨微穿孔术对正畸牙移动均有加速作用,且二者联合应用较单用激光照射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细菌培养法及革兰氏染色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小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无菌条件下取患者阴道后穹隆处阴道分泌物,分别行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细菌培养检验及革兰氏染色法检验.比较3种检验方法下的阳性检出率,对加特纳菌、棒状杆菌、肠球菌的检出结果;比较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加特纳菌的检出情况;比较3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时间与患者对检验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与细菌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