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企业质量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企业能否生存,主要看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优质低耗。产品质量不好,就难以打开销路、占领市场,就没有效益可言。质量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只有通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搞上去,企业才有发展之本,才不致于被市场大潮所淹没。
1、市场经济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只能加强。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优胜劣汰的基本特性,这个基本特性就决定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企业被推向市场后,必然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而竞争的焦点不是质量。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都能赢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就是要改进企业的质量工作,切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2、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质量管理进一步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因为不加强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将无法保证。将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二、企业质量管理应不断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内容。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内容和实际操作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三转”。
第一,要把着眼点转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围着市场转、产品随着市场变、效益要在市场见。”市场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品质量的优劣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评判。为此,企业的质量管理必须同把着眼点转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工作导向,靠质量去适应市场、占领市场,从而把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真正深入到生产、经营各领域之中,使市场需求成为带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运转的轴心。
第二,要把着重点转到提高员工素质上来。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根本。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于企业能否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而能否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又关键在于企业的全体员工是否具有第一流的素质,只有具备了第一流的素质,才能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保证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来。为此,我们要把质量管理的着重点转到提高员工素质上,要根据各类员工的不同特点和工作性质,按其担负的不同责任,坚持不懈地开展分层次的,各有侧重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不断增强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素质。
第三,要把着力点转入生产现场。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直接承担者,产品质量的优劣来源于生产现场。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为此,我们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的着力点转入生产现场,这样既有利于生产现场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质量管理的开展,才能取得真正的实际效果。
2、在工作内容上要做到“三突出”。
第一,要突出质量——效益分析。质量——效益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质量——效益分析,将使全面质量管理走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是因为质量管理是在全企业、全员、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涉及的面广,各种工作对经济效果的影响,很难区分清楚,因而过去谈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效益时,往往提供的是些笼统的数字,实际上是企业各项工作成效的总和,无法权衡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各自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而通过质量——效益分析,就可以分析出各项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就可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还可以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作为评价质量管理工作效率的依据,以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第二,要突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意识教育。要在职工中突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教育,要使“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深深植根于职工的头脑中,形成职工的自觉行动准则。此外,要明确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新观念,解决好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的问题,把“卖不出去的产品就是不合格品”作为企业质量工作的一条原则,把追求质量当作广大职工实际经济目标的根本动力。
第三,要突出加强过程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对某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将直接影响到质量。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出发,企业的质量管理应基于全过程的控制,只有对市场调研、开发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工序检测、入库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只有加强了制造的质量控制,才能达到质量事前、事中预先控制的目的。
3、在实际操作上要坚持“三从”。
第一,要坚持从实际条件出发。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实际条件差别,脚踏实地,讲求实效,随着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核算单位划小,不少分厂、车间开始独立核算,独立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求总公司和分公司、车间在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一切从自身条件出发,使这项管理工作牢牢扎根于单位生产实际之中。
第二,要坚持从实际基础出发。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扎实可靠的技术和管理基础,它涉及标准、图纸、工艺、设备、计量、信息、原始记录、定额以及以质量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类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基础工作。只有扎扎实实把这些基础工作抓好了,才能为质量管理持久有效地推行提供保证。
第三,要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要始终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三、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1、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与健全,为企业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每一个企业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原有质量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迅速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新飞跃。
2、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要积极贯彻ISO9000系列国家标准。
产品采用ISO9000系列国家标准认证,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政策,它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一定要积极贯彻执行这一国际通用标准,按照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基本要素,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生产特点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地运转。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才能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以高新精美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3、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要渗透到各专业管理中去。
在企业管理中,应坚持融汇渗透的方针,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观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去改善、提高、优化和协调各专业管理、从而使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安全环保、乃至职工教育管理的思想中都能清楚地借鉴和运作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观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如靠全员、开展PDCA循环、全过程管理、关键点控制等等,通过专业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化,来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延长油矿管理局青化砭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