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村:河北坝上的小康“得胜”村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城一路向东,行驶大约11公里,一处民居整齐、道路宽敞、广场平整的生态宜居新农村跃然眼前。这里就是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
  德胜村位于张家口坝上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过去,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世代以农牧为业,缺产业少资金,全村443户1176人,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贫困犹如一座大山,压在这方百姓的心头。
  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
  近年来,德胜村全体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饱满的激情开展脱贫攻坚战,四年的时间,德胜村的种植结构、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村民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特殊的客人”带来希望


  九月的张北,天高云淡。
  这几天,徐海成、裴秀萍两口子忙着查看微型薯、甜菜、莜麦的价格涨势,“丰收节快到了,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徐海成满怀信心地说,“家里住上了别墅楼,买了小汽车,二女儿徐亚茹毕业后直接选择回到家乡,在村里的中草药产业园上班,还在村史馆客串讲解员,日子红红火火,过去紧巴巴的光景一去不返了。”
  回想起从前,徐海成和裴秀萍把哀愁写在了脸上: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地忙碌,却仿佛陷在穷困的泥潭里拔不出脚。
  就在那艰难时光里,徐海成和裴秀萍家迎来了“特殊的客人”。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2017年1月24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走进了我家。”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徐海成回忆起那一刻,仍然有一股暖流涌进心间,“总书记走进院子,站在屋门前看了看门口的春联,进屋后询问了年货的准备情况。他问得很详细,问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时,连柴米油盐的钱都想到了。总书记一边帮我算收入支出账,一边安慰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我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徐海成激动地说,“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如今,四年时间过去了,我们一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还被评为“最美德胜人·致富带头人”。
  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总书记鼓励德胜村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过去种的薯论斤卖,一斤也就块八毛钱;现在种的微型马铃薯,论个卖,小土豆成了“金豆豆”。在德胜村,无论干部还是村民都喜欢说“总书记是俺村的总设计师”。
  如今,德胜村种植微型薯的农户已有180户。微型薯已经成了俺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金豆豆银片片”撑起致富伞


  走进德胜村光伏园区,放眼望去,一排排“银片片”整齐划一,蓝色的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成为坝上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到德胜村视察调研后,德胜村充分发挥坝上地区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注册成立了德胜新能源有限公司,统一经营村级光伏电站,农民参与光伏收益分红。现在,依托建成的5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5万千瓦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村民们赚到了三金:土地流转金、光伏电站受益金、电站打工薪金,人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村集体每年也有70多万元的收入。
  除光伏产业,张北县整合涉农资金,在德胜村建成300亩的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育种大棚280个,实现了市场化、标准化、网络化生产经营。
  白露刚过,在德胜村马铃薯储藏窖内,66岁的微型薯种植技术员张慧明正在和几位村民忙碌着分拣一批即将出库的微型薯。“这是今年订好的货。”张慧明说,自从村里有了微型薯产业,他就一直参与,不仅在村里11个大棚当技术员,自己也承包了18个大棚,“一年收入8万元,妥妥的!”张慧明如今也稳稳地成为村里脱贫致富带头人。
  “2020年,德胜村的马铃薯种薯产业产值达到了56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1万多元,个别种得好的村民年收入几万甚至十几万都是很正常的事。”叶润兵说。
  令全村人自豪的是,德胜村马铃薯成功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并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德胜村还入选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德胜村由昔日闭塞杂乱的村庄蜕变成为白墙青瓦小洋楼整齐排布的美丽乡村。这里也是京津冀地区首选的避暑胜地,优美的坝上风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脑子活的村民因地制宜搞起了民宿旅游。2020年,村民孙贵英将自己家的两套住房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租给了村里的旅游公司,此外还到村里旅游公司上班,一年下来也能收入2万多元,两样加起来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
  光伏、微型薯、民宿旅游……德胜村的产业由原来的“一枝独秀”,变成现在的“多面开花”。

“火车头”带出了“百万村”


  在德胜村一个160平方米的圆形建筑里,叶润兵和技术员沈文红正讨论着微生物生态养殖今后发展的方向。
  叶润兵介绍,这个圆形建筑是“微生物发酵床”养殖车间,是村里新上的项目,无添加、无农药、无化学成分的微生物养殖发酵床技术在张家口市率先突破了传统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无异味无污染无害化。


微型薯種植成为德胜村的“得胜”法宝,图为村民喜获丰收的情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近年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精准制定脱贫攻坚思路举措,争取项目、引进企业、联系市场,带着群众闯出产业发展新路子。德胜村2018年换届后,村“两委”成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现在的8人,力量壮大了,干劲更足了。
  村民刘桂荣是全村马铃薯育种的“土专家”,成为村班子新成员后,奔波在各个大棚之间,无私传授微型薯种植技术。在旧村拆迁时,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也遇到难啃的硬骨头,为做通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先后跑了30多趟。遇到困难他从不退缩,在利益面前总是先想群众。以叶润兵为“班长”的党支部,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道,围绕“真扶贫”“扶真贫”,不忘嘱托、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狠抓落实,全力以赴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8年底,德胜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村民们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叶润兵说,总书记的到来,充分激发了德胜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四年下来,德胜村已形成自主脱贫、齐心致富的好氛围,贫困户变成了“小康户”、贫困村成了“百万村”。截至目前,德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4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达到150万元。

振兴路上德胜欲再“得胜”


  2020年,河北农业大学张北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德胜村“落户”,标志着县校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校还专门组建了坝上错季蔬菜、马铃薯、莜麦、草原生态、畜牧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创新团队,通过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德胜村、张北县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未来将为河北坝上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推广“张北模式”和“张北经验”。
  如今,一个个可靠、稳定的富民产业正在开花结果。德胜村通过建设民宿,引进名誉新村民,带来新文化,带动老村民共同发展,村民也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生活“双丰收”。
  德胜村文化活动中心,几位妇女正提着大包小包走出来,她们刚排练完舞蹈。在一部分村民喜迁新居后,德胜村舞蹈队成立了。队员有三四十名,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45岁。现在的德胜村,农闲时节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已成为妇女生活的新常态。
  德胜村妇女主任刘桂荣说:“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为我们购买了服装和音响,现在我们没事就出来跳跳,可上瘾啦!”欢快的鼓点,优美的舞步,舞出德胜村人的好心情、新风貌。
  去年11月20日,德胜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今年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德胜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的第三批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德胜村更是榜上有名。
  一个又一个的国家级荣誉让德胜村村民动力十足。“今年打算实施德胜新村的二期建设。另外,在继续巩固微型薯种植、光伏产业、民宿旅游、水培蔬菜的同时,将投资建设一个艾草加工厂,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再添一个平台。”叶润兵说。
  如今的德胜村,村容从“土村庄”变成“新农村”,产业从“单打一”变成“拼多多”,村民由“等靠要”变成“比赶超”。村民们不仅有“铁杆庄稼”旱涝保收,有微型薯发家致富,还可以与德胜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家的别墅房做民宿旅游、做餐饮配套,或者到公司打工,等等。只要想赚钱,家门口有的是机会。村民们再也不用整天遭受风吹日晒,脸颊上的高原红,慢慢变淡、褪去了。随着腰包越来越鼓,人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越来越靓丽……●
  (作者单位:张家口日报社)(责任编辑:王群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力开发水电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水电站能量转换过程的核心设备,水电机组正在向复杂化、巨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面临的安全可靠运行问题日益突出。“状态维护”概念的提出与应用,为有效降低机组异常或故障发生风险、提升其稳定运行水平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趋势预测是状态维护实施过程的三个关键
光辉党史映初心,砥砺奋进正当时。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璧山区坚持全区一盘棋,健全组织、压实责任、强化督导,以学习为切入点、以宣讲为突破口、以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局面。在用功“学”中感悟思想伟力  抓住关键少数,深悟“七一”讲话。抓实集中研学,区委带头举办理论学习中心
期刊
大型梯级提灌工程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我国的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区建设了多个大型的高扬程梯级提水灌区,这些灌区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高扬程梯级泵站的能耗偏高、提水效率低下、服役状况不明确等问题亟待解决,灌区正面临着大规模的更新改造,而对于即将大规模开展的更新改造工程的效果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
  为解决梯级泵站改造中输水系统效率及系统整体运行状态无法量化分
平津战役纪念馆收到一位老人的来信,厚厚一叠足有七页,书写着工整、苍劲的毛笔字。信中讲述了一个天津战役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天津,天津战役即将打响。在党的领导下,地处后方的河北省芦家堡村百姓已经做好准备,呈现出一派男女老幼齐上阵,积极踊跃支前忙的热闹景象。  一天下午,有三位解放军同志乘一辆军用卡车来到村公所,当时值班的村儿童团团长杨锡福接待了他们。其中一位解放军首长对他说:
期刊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0月31日,上级单位“出20辆车子支援淮海战役”的通知传来,山东省泗水县芦沟、土洞等14个偏僻山村的群众立即响应,纷纷报名要求参与支前行动。  临行前,部队干部勉励大家:“同志们到前方去,家里的生产生活完全像对待军属一样,给
期刊
在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的营区里,有一尊“海上英雄”的石刻,舰艇官兵们每每经过这尊石刻时,总会想起“誓死保卫祖国”的入伍誓词和英雄前辈麦贤得。  1945年12月,麦贤得出生在广东饶平一个船民家庭。他的父亲曾遭日本海军烧船、毒打,伯父被恶霸活埋。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终于结束了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的贫苦生活。  1964年3月,麦贤得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入伍后,麦贤得到广东虎门沙角海
期刊
在浙江省杭州市,有一座著名的钱塘江大桥,这是一座经历过日军炮火袭击的现代化大桥,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这座大桥的设计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他自幼家境贫寒,衣食不继,常遭到贵胄子弟的讥讽,这虽让他内心愤懑不已,但也增强了他自立自强的决心。  1912年初,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16年,他考取了留美
期刊
水体环境产生污染的形式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当人们对点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管控后,水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开始逐渐意识到非点源污染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物输出负荷对其水质坏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农业增产驱动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我国水体普遍遭到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河流水质不断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学术界与生产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
“谁说女子不如男!”听到这句著名的豫剧唱词,人们大多会想起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她集豫剧之大成,开创了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常派艺术;她德艺双馨,靠义演给抗美援朝志愿军捐飞机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县南河渡镇董沟村一个贫寒家庭。为了不当童养媳,她9岁起随父親学习豫西曲调,练就了“吐字重而不死,轻而不飘”的绝功。  凭着刻
期刊
“南京路上好八连”于1947年8月6日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组建,1949年6月随大部队进驻上海,奉命在上海南京路执勤。连队官兵始终牢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他们自制针线包,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扛着铁锹、推着粪车,步行到数公里外的郊区开荒种菜;开展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块布等竞赛活动。1961年,上海市场蔬菜供应紧张,八连将种植的蔬菜“菜叶送给群众,菜根留给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