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和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26例临床分析及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型预后意义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x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分型的预后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26例T-ALL/LBL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将其分为三组:ETP-ALL/LBL(CD1a,CD8,CD5-/dim以及一种或多种干细胞和髓系相关抗原表达)、近似ETP-ALL/LBL(除CD5+外其他同ETP-ALL表型特征)及非ETP-ALL/LBL(non-ETP-ALL/LBL)组,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26例T-ALL/LB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中位年龄为25(14~77)岁,ETP-ALL/LBL亚型的比例高达47.6%。T-ALL患者首次化疗完全缓解(CR1)率显著高于T-LBL患者(64.4%对30.8%,P=0.032);初诊外周血WBC>50×109/L的患者CR1率显著高于WBC ≤ 50×109/L的患者(78.4%对50.9%,P=0.010)。相较于non-ETP-ALL/LBL组,ETP-ALL/LBL组患者发病年龄更大(P<0.001)、外周血WBC更低(P<0.001)、病程中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率更低(10.0%对30.2%,P=0.009)。ETP-ALL/LBL组患者CR1率显著低于non-ETP-ALL/LBL组(37.3%对84.6%,P<0.001);ETP-ALL/LBL组患者较non-ETP-ALL/LBL组患者总生存期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T系抗原CD1a+组、CD8+组、CD4+组的CR1率均比相应的阴性组高(P值分别为0.002、0.000、0.001),而髓系抗原CD33+组、CD56+组CR1率均比相应的阴性组低(P值分别为0.035、0.035)。

结论

中国青少年和成人T-ALL患者中ETP-ALL/LBL亚型比例高,ETP-ALL/LBL属于成人ALL的高危亚型,需要更精确的诊断及新的治疗策略来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IgG4相关性胰腺炎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3例IgG4相关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45~83岁。患者行上腹部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观察指标:(1)患者影像学检查情况。(2)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
目的探讨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切除异体血管置换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合并血管侵犯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9例行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切除异体血管置换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53~78岁。9例患者术前评估均合并有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或汇
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数据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极大地丰富了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分子分型体现出对肿瘤本质认知的深入,是开展靶向治疗及精准医学模式的必要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胰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阐述,探讨不同分型方法的临床意义。
影像组学是指从横断面影像学资料中获取定量特征并分析这些数据以支持临床决策。近10年来,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地位极大提高,与此相关的研究数据也呈指数增长,可供临床医师进行更有意义的探索。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癌、胰腺囊性肿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需要复杂的临床决策,这一直是影像组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随着胰腺疾病影像组学的迅速发展,患者和临床医师有望在短期内受益。影像组学已在判断肿瘤表型、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是普通外科领域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与进步,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长足发展,其在可行性、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效果等方面不劣于甚至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然而相关结论多来自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仍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笔者基于近年来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适应证与禁忌证选择、可行性与安全性以及肿瘤根治效果与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
目的探讨可能切除胰头癌行个体化手术入路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54例行个体化手术入路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能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例,女17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37~73岁。静脉型可能切除胰头癌的手术入路为胰头和(或)头颈部肿瘤选择经肠系膜下静脉入路,胰腺钩突部肿瘤选择结肠下动脉入路,动脉型可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尽管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并在手术技术与辅助治疗方面获得一定成果,但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并未获得显著改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导致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效果提升缓慢。转化医学作为沟通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可以推动胰腺癌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的进步,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希望。
目的比较原发甲状腺淋巴瘤(PTL)、继发甲状腺淋巴瘤(STL)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6例甲状腺淋巴瘤患者(PTL 19例,STL 27例)的病例资料。结果①PTL组男4例,女15例,中位发病年龄57(28~82)岁;STL组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61(32~83)岁;PTL、STL组均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亚型,分别为1
目的探讨高危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中微小残留病(MRD)对预后和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成人高危Ph-ALL并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和Landmark分析,寻找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7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9例(56%),中位年龄40(16~65)岁,95例(54%)在第1次完全缓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