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有不少的弊端,那么何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时使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哲学家洛克也曾经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一天,悟空奉师傅之命找来了一些桃子,八戒一见又大又红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急忙问:“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师傅说:“吃桃子可以,不过得通过我的考试才行。”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二人,每人分得几个?请写下这个数。”八戒一听,哈哈大笑,太简单了!提笔写了个“2”;师傅接着说:“要是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二人,每人分得几个?再写下这个数。”八戒又写了个“1”;师傅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八戒回答:“半个”。师父问:“半个该怎么写呢?”八戒急得直挠头,不知该怎么办好?小朋友,你们能帮帮他吗?这时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用说,这节课学生既学得开心,又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降低抽象思维坡度,突破教学难点时使用
  在数学定理﹑概念公式类的教学中,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定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只能给学生讲授定理的证明过程,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思维环境和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这一不足。
  例如《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的关键就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而“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借助多媒体这一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此操作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先把圆平均分成8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并闪烁所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其弯曲感,强调这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初步给学生渗透“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理念;第二步,再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依然闪烁所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上边,并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些;第三步,把圆平均分成64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所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上边并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所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自然就会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的结论。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又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真是一举三得。
  以旧引新,搭桥铺路时使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 数学教学并不是只要学生会做题就行,关键是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方法,能举一反三。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这种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的固定点”,转接到 “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而再转接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上,轻松地获取新知识、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再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圆柱的两个底面也是圆形,是不是也可以像分割圆一样,也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拼在一起看看呢?这时我再加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剪、拼、寻找规律……
  通过这样的铺路搭桥,学生的思维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会感到掌握新知识并非高不可攀,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显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谁不想在老板面前多表现自己的才干?可是啥都替老板想好了,老板却说你不合格,这种境遇真是比窦娥还冤。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在日企做了五年的人力资源经理时,总部派来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做我的直接领导。他上海、北京两地跑。我为了减轻他的工作,只想着提前把事情做好,不打电话烦他,也很少跟他沟通请示,不让他操半点心。  我使劲地砍自己部门的人力成本,本该由两个人干的活让一个人来扛,全部门披星戴月,做出优秀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