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在对双侧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切除时应用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的切除方式,并对临床的护理方法与获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200例诊断为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患者临床护理后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我院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恢复的时间得到了明显的缩短,且并发症状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结论:在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肿块进行切除时应用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切除术的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手术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 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 甲状腺肿块切除术 护理体会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可以归纳到甲亢类疾病的范畴之中,患病人群以中年妇女为主,经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碘量过于缺乏而导致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易燥易怒以及精神过敏等症状,近年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对甲状腺肿块进行切除主要应用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的切除手术方式,具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我院选择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诊断为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其中女140例,男60例,年龄19-56岁,平均为(43.14±11.35)岁,其中诊断为甲状腺瘤的患者共计有120例,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共计有8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过B超检查的方式进行确诊,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均会出现不安、恐惧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于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可能会对自身造成的损害等过于担心,导致在手术时依从性较差,降低了手术的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與患者进行沟通,并认真地倾听患者的忧虑,介绍应用该手术方式的优点,例如术后恢复较快、切口较小以及瘢痕较小等等,于此同时,还应尽可能详细地对患者介绍手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度,以此来提高临床手术的效果;(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对于所有当患者均应进行相关的检查,例如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与肝肾功能等,在手术前的两天,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训练,并在手术前一天将患者的污垢与毛发除去,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
  手术后的护理
  (1)基础护理:在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到观察病房之中,取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身体的一侧,避免由于呕吐等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呼吸道堵塞等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反应情况给予其低流量的间断性吸氧,当患者的血压趋于平稳后,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在手术后的48小时之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体温等进行观察,并且还应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出现肿胀等症状,在手术完成后的1天至2天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其下床进行活动;(2)饮食护理:在完成手术后,若患者并未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则可给予患者温凉的流质食物,在完成手术后的3天内,不应给予患者过硬以及过热的食物,避免使得患者颈部切口处的渗血情况加重,在进食时也应嘱咐患者细嚼慢咽,不应进食过多,能够维持营养即可,若患者术后未出现吞咽困难以及呛咳等情况则可在24小时候恢复患者正常的饮食,并可以允许患者下地进行简单的活动,但应尽可能地避免患者的颈部进行剧烈的运动,导致切口处再次出血。(3)出血护理:在患者的甲状腺周围,有着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在,在完成手术后,患者很容易由于过度的活动、呕吐以及咳嗽等情况导致切口处出现再出血的情况,例如引流颜色出现变化、切口处渗出了新鲜的血液等临床表现情况,均可能表示切口处存在着出血的可能性,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同主治医生进行联系,并及时地进行处理;(4)预防患者出现窒息与呼吸困难的情况:一般来说,在该手术完成48小时之内容易出现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状,原因则可能是由于喉头水肿、出血压迫器官等情况,若在此时不进行及时并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患者完成手术的前48小时,护理人员应严密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并在病床的床头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药品,例如氧气等,若患者表现出痰多且很难咳出的情况,则应给予患者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避免患者出现窒息以及呼吸困难的情况。
  2 结果
  应用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且治疗后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患者的切口较之于传统的手术切口明显更小,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更快,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伤口恢复十分理想,并未有瘢痕出现,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3 讨论
  一般来说,甲状腺疾病属于良性病变,患病群体以中青年妇女为主,在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治疗时大多以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式,以往的手术方式虽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切口过大,不利于美观,本次选择应用的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切除术不仅在治疗效果方面十分理想,且切口较小,患者的临床反馈情况十分理想,且经过我院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效果十分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手术医在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更快,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伤口恢复十分理想,并未有瘢痕出现,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综上笔者认为,该手术与护理方式具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褚亚琼.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05:215-216.
  [2] 陈永霞.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18:127+129.
  [3] 娄雪萍,郑贞苍,林锋.腹腔镜下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3007.16(10):134-136.
  [4] 朱如磺,柳琼,于轶群,等.锁骨上斜切口侧人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9-1680
  [5] 王桂琴.140例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3.17):256-25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药复方进行分析,掌握药对功效配伍规律。方法:进入文献数据库查找近三十年内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对配伍,对用药频数进行综合处理。结果:首方共有526份,其中两味配伍中药高频次数达到7971次,总频次共计46083次,平均每味中药使用频次达到5.78次。配伍频次超过33次的共计270对,配伍频次则达到了14378次。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药对配伍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摘 要】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
【摘 要】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保妇康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及疗效。结果 78例患者治愈率58.97%,总有效率91.03%。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能有效改善宫颈炎症状,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秋季腹泻采用丁溴东莨菪碱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76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行抗病毒、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增加思密达治疗,观察组采用思密达+丁溴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取溶栓治疗40例,再通31例,再通率77.5%。82例患者中72例经抢救病情稳定及时转送上级医院,9例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89.02%,死亡率10.97%;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较常见的内科疾病,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