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政能力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民政部门作为主管社会民政事务的政府组成部门,在社会服务中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建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自治功能不断完善,从而加强民政工作创新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多元治理作用
  推进政府转向主导。转变治理方式,关键是政府从主办转向主导,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就民政而言,一要兜好底。强化民政兜底、保基本功能,切实做到群众有所需、我必有所应。二要把好舵。在政策导向、制度设计、标准引领上体现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民政运作。三要放好权。把直接面向基层的事项一律下放,确保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抓的责任抓到位。
  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依托、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全面清理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建立村(社区)公共服务事务准入制度,厘清基层政府与村(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能边界。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四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抓好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
  发挥村居基础平台作用。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一方面要采取财政补贴、对口援建、以奖代补等措施,全面实现村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升级提档;另一方面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着力改善和提高村居干部各项待遇。
  增进社会和谐,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要建立各级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工作机构,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低保制度与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和临时救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努力使困难群众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生存有尊严。
  健全社会福利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业发展,大力扶持社会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公办民营,实现城乡养老服务管理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孤残儿童养育、特教、康复等管理服务标准。支持社会企业参与慈善事业,不断提升慈善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强化国防保障服务。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加大社会优待帮扶力度,营造全社会关爱优待对象的良好氛围。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完成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
  规范制度建设,建立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加强民政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宣传褒扬烈士的爱国情怀和奉献品质;着眼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救孤助残、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慈善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新习俗和绿色生态的殡葬新风尚;着眼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倡困难群众、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自尊自立自强,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强化社会责任。
  强化民政效能建设。强化行政效能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职,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努力打造“亲情服务、满意民政”品牌,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民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民政领域依法行政,大力提升民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民政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要抓好项目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积极推进民政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民政机构,落实人员报酬和工作经费,实施民政“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民政资金使用和财务监管力度,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干事,不断提升民政自身能力建设,为建立创新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系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共麻城市委委员、市民政局局长)
其他文献
我的选调经历跟大多数人是有区别的,听他们对选调经历的诉说,基本都是拎着行李箱,来到一个小乡镇,住进破破烂烂的寝室,独自开始一段征途。  而我,2015年6月走出校门,8月就在家门口的镇政府大楼上班,我的饮食可以在机关食堂和自己家里随意切换,我的周围全是熟人,甚至刚进单位的时候,面对大多数老同志我都叫的叔叔、阿姨!  其实在接到正式上班通知之前,我在家连被子都准备好了,也准备买一个拉杆箱,但最后的分
红安县上新集镇人大副主席祝先进,因“资格老、点子多”,被同事们称为“师傅”。  30多年前,他从武装干事干起,植根于基层,倾尽了汗水。2003年,时任镇政协主席的他,对自己所分管的农业非常重视,会同农业服务骨干四处摸底,并对新建管理区土地进行“盘点”“研究”。由于该区域为沙壤土质,采取“地膜花生种植”前景看好。对此,祝先进用心沟通、会商,很快推出了一片示范基地。随后,他又带着技术人员走村到户、深入
“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帮扶,让乡亲们及早脱贫致富,共同奔上小康路。”恩施市花枝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刘小英说。近年来,刘小英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共同种植茶叶,带动周边地区1500多名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以花枝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村民致富,已日渐成为恩施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路径。  恩施市作为武
近日,中办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该《意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原则,对分析研判、动议审查、任前把关等每一个环节均作了规范。您对此有何见教?  茅箭 大道至简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还须警惕有两种倾向:一是把关者的担当意识。有些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因工作中难免得罪了人或有百密一疏之错,而把关者害怕“带病提拔”就不敢理
孝南区举办领导干部轮训班,请专家对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解读,参学对象达300余人。自新修订《条例》颁布后,孝南区及时开展了学习活动,利用网站宣传《条例》的新精神、新要求,印发通知要求各单位迅速开展学习。各单位将《条例》的学习纳入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党员干部春训、“周四学习日”内容,采取领学、研学、普学的方式,抓好学习培训。同时,对照新条例认真梳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
去年7月,武汉市敞开胸怀,率先在全国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赋予人才城市主人地位,使人才和城市在共同愿景下结成奋斗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担风险、共历艰辛、共享成功、共创未来。这一计划引得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翘首,首批60位城市合伙人已于3月底敲定。  城市合伙人认为,这是武汉市给创业者的“最高礼遇”,写满了城市的温暖和诚意。  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我愿当城市合伙人,希望带着项目落户武
当季风吹冷岁末的雪  一年的春华秋实  已被乡情紧紧包裹  透过腊月薄薄的窗纸  可以看见春天的阳光  屈着的指头一个个打开  掌纹变成返乡的路  厚厚的茧上有庄稼的气息  天气凉了,那条眼眸上的河流  腊月是最好的渡口  一年的憧憬  凝聚在一张小小的卡上  藏在贴身的口袋里  腊月的乡路上  弯曲着亲人的目光  总也理不清的思念  兑换成一张窄窄的车票  上面留有汗渍的味道  腊月就像老家屋檐
用“两支队伍”引领舆论阵地。在广大村民当中推选20个有致富能力、有公德心、讲诚信、有爱心的村民,组建了“爱心团队”,成立由16人组成的“科普文艺宣传队”,当好全村舆论阵地的“宣传员”;依托村广播、横幅标语等信息载体,鼓励村民遵守垃圾分类、垃圾再生利用等文明行为,养成垃圾入池、入桶的良好习惯,既美化了村湾环境,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用“四化工程”带动基建阵地。以村“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近年来,枣阳市狠抓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全市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严把入口关,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建立“双推一选”制度,由村民和村级组织推荐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乡镇党委考察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三级审核”制度,即对发展对象,实行村党支部初审,乡镇纪委、公安、计生、信访等部门预审,乡镇党委班子集中会审。开展“四访四查”活动,即访支部,查计划执行是否到位;访干部,
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的话来说,《立法法》是规范所有立法行为的法,被称为“管法的法”。  去年,多地“连夜出台”的机动车限号或限购政策、“说涨就涨”的燃油税、“土法大于国法”的地方政府红头文件,等等,都为《立法法》的备受关注,埋下了伏笔。此次修订,是《立法法》颁布15年以来的首次“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