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全面塑造学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有效整合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全面塑造学生。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说说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过去的教学方法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生命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绝对占有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比如我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节课中,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试题来练习。这样,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形象、生动、直观,动画和声像具全。学生非常欢迎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上课,所以录像、课件这样的教学工具具有其不可抗拒的教学魅力。学生在看到这些多媒体内容后会特别兴奋,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不同感观,使大脑皮层多个中枢兴奋,形成暂时的联系,加强记忆,这样容易把所看到、听到的内容记住。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的三维动画。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知识时,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平时多媒体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意想不到学习效果,实现了以优化课堂教学进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自然界是千姿百态的,而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如:黄河水患问题,北京的沙尘暴问题,这些课题不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渠道展开专题研究,定期进行专题汇报,学期结题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探究能力及多人协作学习的能力。在网络环境和探究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本质上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媒体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比传统教学媒体承载更多的信息,可以将传统教学不宜表达清楚的信息表述得淋漓尽致,可以优化信息储存形式,使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可拓宽信息传输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
原来使用的地理教材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正是要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开展以此背景为基础的各种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广义上就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让学生通过Internet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是请求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另外,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络服务器(或国际互联网)中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加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在研究和实践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能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度性原则,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曾出现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对教学效果如何考虑不够。有时曾出现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偏激做法,或以电子板书(如PPt文稿)替代黑板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地图册、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实效。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
2、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还显单调,应发挥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博才网.
[2]《中小学信息技术地理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有效整合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全面塑造学生。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说说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过去的教学方法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生命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绝对占有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比如我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节课中,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试题来练习。这样,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形象、生动、直观,动画和声像具全。学生非常欢迎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上课,所以录像、课件这样的教学工具具有其不可抗拒的教学魅力。学生在看到这些多媒体内容后会特别兴奋,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不同感观,使大脑皮层多个中枢兴奋,形成暂时的联系,加强记忆,这样容易把所看到、听到的内容记住。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的三维动画。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知识时,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平时多媒体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意想不到学习效果,实现了以优化课堂教学进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自然界是千姿百态的,而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如:黄河水患问题,北京的沙尘暴问题,这些课题不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渠道展开专题研究,定期进行专题汇报,学期结题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探究能力及多人协作学习的能力。在网络环境和探究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本质上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媒体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比传统教学媒体承载更多的信息,可以将传统教学不宜表达清楚的信息表述得淋漓尽致,可以优化信息储存形式,使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可拓宽信息传输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
原来使用的地理教材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正是要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开展以此背景为基础的各种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广义上就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让学生通过Internet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是请求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另外,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络服务器(或国际互联网)中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加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在研究和实践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能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度性原则,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曾出现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对教学效果如何考虑不够。有时曾出现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偏激做法,或以电子板书(如PPt文稿)替代黑板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地图册、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实效。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
2、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还显单调,应发挥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博才网.
[2]《中小学信息技术地理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