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弹奏作为一种集看、听、弹、想于一体的特殊运动,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运动过程,练琴的效率高低、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练习成果。如何找到科学的练琴方法,帮助我们在钢琴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畅呢?本文将完整的钢琴练习过程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即机械式技巧、演奏技巧、音乐表达的三个阶段),
并分别对“钢琴练习三阶段”的每一阶段练习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钢琴;练习钢琴;三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自诞生起至今,已经走过了几百个年头,前人不论是在机械式技巧、演奏技巧,抑或是音乐表达方面都有所涉及,且成绩斐然,一直以来也确实对我们的学习过程帮助良多。但我们所见到的成果少有将这些相结合而论的,且(钢琴练习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是就钢琴学习者的整个群体而言,个人认为对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的针对性不够。
一、 钢琴的机械式技巧练习
钢琴演奏必须从掌握技巧开始,技巧如同基石一般,是音乐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钢琴学习由低级进行到高级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何为机械式技巧(“机械式技巧”一词出自于井口基成《弹奏钢琴的技巧》一书)呢?简单来说,机械式技巧即为纯技巧训练,是机械式技巧、演奏技巧、音乐表达三个阶段中感情色彩最少的,也是相对最为理性的练习阶段。它通过对技术难点的反复练习,使学习者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般的生理记忆。许多人不赞同过多机械式练习,他们认为这样单一的动作重复过于呆板,不仅对于提高我們的技术没有太多益处,反而会让音乐失去灵气。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认为机械式技巧如同基石,是钢琴学习由低级向上发展的一切先决条件,脱离基本功谈音乐、谈艺术是不可能的。机械式技巧训练所形成的记忆,无论是生理还是人脑记忆,对我们的学习进展都大有裨益。
机械式技巧练习通过对技术难点的反复,在形成视觉、和声和手指记忆的同时,帮助钢琴学习者形成钢琴弹奏所需要的身体协调性和集中精力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同时,机械式的动作重复应当是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结合的,而不仅仅是手指的重复运动,这一运动还需要在大脑的正确指挥下进行,换言之这一阶段练习更多地要受到理性思维控制。机械式技巧不断重复的过程非常枯燥,尤其对于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对钢琴有一定的了解,钢琴专业的自然不必多说,而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触类旁通,学习起来也相对进步较快。但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对机械式技巧练习都重视不起来,认为这种单一重复是“小学生练琴才应有的方法”,或者有一些学生,即便认识到机械式练习的重要性,也很难以应有的重视度去对待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对待机械式技巧的练习,一则要形成足够的重视度,二则要静下心来,能够耐得住枯燥,避免感觉上的散漫造成的变形和走样。
二、 钢琴的演奏技巧练习
演奏技巧区别于之前所说的机械式技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机械式技巧以获得技巧为目的,更多侧重于不涉及艺术性的手指能力。而演奏技巧以服务于钢琴演奏为目标和归宿,强调在乐曲的诠释中,恰当合适地运用机械式技巧,弹奏出音乐所具备的轻、重、缓、急等因素。相比机械式技巧的第一阶段,演奏技巧练习不再是理性的完全主宰,感性因素的掺杂使得演奏者将普遍而论的技术变成为自己所有,因个人的思维、情感而异,开始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演奏技巧的练习要求钢琴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既要投入正确适当的感情,又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练习时要始终遵守正确的方法,尽量对谱面所标注的要求做到不遗漏,同时在个人感性思维的干预下,对技巧和音乐的轻重缓急完全掌握,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能轻易地将自己的脑海中所想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的地步。速度、节奏、强弱与抑扬是音乐存在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贯彻于整个练习阶段的始终,是音乐最根本的要素,也是最后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但这些概念只是由记号表示,没有规定其快慢、强弱的标准,因此,这些要素都只能通过学习者的主观判断,加以理解诠释和适当的表现。速度、节奏、强弱也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各有特点,一般来说,时代越早,速度则越慢,如巴赫的快板,较之贝多芬多半相对较慢。又如,肖邦的“弹性速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整体的均衡,在弹性速度方面注重“伸缩度”,使表现出的音乐不过分即可[1]。
三、 钢琴的音乐表达的训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特征(音乐内容所具有的抽象性,很难用文字描述的清晰妥帖)。前文所说的机械式技巧练习阶段和演奏技巧阶段,实际上都是音乐表达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技术占有前提性、关键性地位,而音乐内容的表达则带有目的性和主导性,是我们练习的最终目的。音乐表达侧重通过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诠释,最大可能地贴合作品原意,再现作品的风貌。可以说,对作品的诠释是演奏者对于作品的再度创作。音乐的表达,对学习者要求的不仅仅是技巧的娴熟和情感的正确投入,且要求演奏者个人具备全面的素质钢琴学习者要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生活态度、方式及其思想,感受作品特色。学习者还应对构成音乐的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加以分析,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作品。许多学习者常常只注意音的高低和进行,容易忽视强弱、表情记号、踏板和指法的小细节,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往往太过平面,流畅有余而生动不足。因而,正确细心地读谱,养成毫无遗漏的习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钢琴演奏是具有相当主观性的活动,演奏者只有通过“再创作”过程,才能赋予作品暗藏的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井口基成著;邵义强译.弹奏钢琴的技巧.[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 P9899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P219.
作者简介:谌哲慧(1992—),女,籍贯:湖南怀化溆浦,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研究方向:钢琴艺术表演研究
并分别对“钢琴练习三阶段”的每一阶段练习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钢琴;练习钢琴;三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自诞生起至今,已经走过了几百个年头,前人不论是在机械式技巧、演奏技巧,抑或是音乐表达方面都有所涉及,且成绩斐然,一直以来也确实对我们的学习过程帮助良多。但我们所见到的成果少有将这些相结合而论的,且(钢琴练习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是就钢琴学习者的整个群体而言,个人认为对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的针对性不够。
一、 钢琴的机械式技巧练习
钢琴演奏必须从掌握技巧开始,技巧如同基石一般,是音乐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钢琴学习由低级进行到高级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何为机械式技巧(“机械式技巧”一词出自于井口基成《弹奏钢琴的技巧》一书)呢?简单来说,机械式技巧即为纯技巧训练,是机械式技巧、演奏技巧、音乐表达三个阶段中感情色彩最少的,也是相对最为理性的练习阶段。它通过对技术难点的反复练习,使学习者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般的生理记忆。许多人不赞同过多机械式练习,他们认为这样单一的动作重复过于呆板,不仅对于提高我們的技术没有太多益处,反而会让音乐失去灵气。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认为机械式技巧如同基石,是钢琴学习由低级向上发展的一切先决条件,脱离基本功谈音乐、谈艺术是不可能的。机械式技巧训练所形成的记忆,无论是生理还是人脑记忆,对我们的学习进展都大有裨益。
机械式技巧练习通过对技术难点的反复,在形成视觉、和声和手指记忆的同时,帮助钢琴学习者形成钢琴弹奏所需要的身体协调性和集中精力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同时,机械式的动作重复应当是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结合的,而不仅仅是手指的重复运动,这一运动还需要在大脑的正确指挥下进行,换言之这一阶段练习更多地要受到理性思维控制。机械式技巧不断重复的过程非常枯燥,尤其对于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对钢琴有一定的了解,钢琴专业的自然不必多说,而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触类旁通,学习起来也相对进步较快。但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对机械式技巧练习都重视不起来,认为这种单一重复是“小学生练琴才应有的方法”,或者有一些学生,即便认识到机械式练习的重要性,也很难以应有的重视度去对待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对待机械式技巧的练习,一则要形成足够的重视度,二则要静下心来,能够耐得住枯燥,避免感觉上的散漫造成的变形和走样。
二、 钢琴的演奏技巧练习
演奏技巧区别于之前所说的机械式技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机械式技巧以获得技巧为目的,更多侧重于不涉及艺术性的手指能力。而演奏技巧以服务于钢琴演奏为目标和归宿,强调在乐曲的诠释中,恰当合适地运用机械式技巧,弹奏出音乐所具备的轻、重、缓、急等因素。相比机械式技巧的第一阶段,演奏技巧练习不再是理性的完全主宰,感性因素的掺杂使得演奏者将普遍而论的技术变成为自己所有,因个人的思维、情感而异,开始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演奏技巧的练习要求钢琴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既要投入正确适当的感情,又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练习时要始终遵守正确的方法,尽量对谱面所标注的要求做到不遗漏,同时在个人感性思维的干预下,对技巧和音乐的轻重缓急完全掌握,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能轻易地将自己的脑海中所想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的地步。速度、节奏、强弱与抑扬是音乐存在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贯彻于整个练习阶段的始终,是音乐最根本的要素,也是最后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但这些概念只是由记号表示,没有规定其快慢、强弱的标准,因此,这些要素都只能通过学习者的主观判断,加以理解诠释和适当的表现。速度、节奏、强弱也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各有特点,一般来说,时代越早,速度则越慢,如巴赫的快板,较之贝多芬多半相对较慢。又如,肖邦的“弹性速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整体的均衡,在弹性速度方面注重“伸缩度”,使表现出的音乐不过分即可[1]。
三、 钢琴的音乐表达的训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特征(音乐内容所具有的抽象性,很难用文字描述的清晰妥帖)。前文所说的机械式技巧练习阶段和演奏技巧阶段,实际上都是音乐表达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技术占有前提性、关键性地位,而音乐内容的表达则带有目的性和主导性,是我们练习的最终目的。音乐表达侧重通过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诠释,最大可能地贴合作品原意,再现作品的风貌。可以说,对作品的诠释是演奏者对于作品的再度创作。音乐的表达,对学习者要求的不仅仅是技巧的娴熟和情感的正确投入,且要求演奏者个人具备全面的素质钢琴学习者要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生活态度、方式及其思想,感受作品特色。学习者还应对构成音乐的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加以分析,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作品。许多学习者常常只注意音的高低和进行,容易忽视强弱、表情记号、踏板和指法的小细节,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往往太过平面,流畅有余而生动不足。因而,正确细心地读谱,养成毫无遗漏的习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钢琴演奏是具有相当主观性的活动,演奏者只有通过“再创作”过程,才能赋予作品暗藏的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井口基成著;邵义强译.弹奏钢琴的技巧.[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 P9899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P219.
作者简介:谌哲慧(1992—),女,籍贯:湖南怀化溆浦,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研究方向:钢琴艺术表演研究